龐姓源自姬姓 與畢、潘、魏、令狐等姓都是同源
西周建立之初,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建立畢國,并將其庶子封在古龐鄉(xiāng)。因為畢公高是“周初四圣”之一,聲名顯赫,龐姓人皆尊奉他為得姓始祖。
從畢公高論起,哪些姓氏與龐姓同源?畢公高兄弟眾多,哪些姓氏又因此與龐姓有著極深的淵源?
得姓始祖
“周初四圣”之一的畢公高
河南龐姓文化研究會常務(wù)會長兼秘書長龐志奇介紹,經(jīng)過千余年的發(fā)展,到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古龐鄉(xiāng)仍是有名的富庶之地。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殘虐百姓;西伯侯(周文王)姬昌經(jīng)營西岐,使得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望風(fēng)歸附;周武王姬發(fā)子承父業(yè),最終滅商建周。
在興師伐紂的過程中,姬昌第十五子姬高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封在畢地,建立畢國,爵位是當(dāng)時僅次于“王”的“公”,史稱畢公高。有說法稱,他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都是周武王的股肱之臣,合稱“周初四圣”。周成王、周康王期間,經(jīng)濟(jì)文化得到極大的發(fā)展,社會治安空前良好,40多年沒用過刑具,史稱“成康之治”。這與畢公高的盡心輔佐不無關(guān)系。
畢公高子孫眾多,他的一位庶子被封在了古龐鄉(xiāng)。這一支子孫逐漸發(fā)展壯大,形成龐氏。因為畢公高聲名顯赫,他們皆尊奉畢公高為得姓始祖。
《通志·氏族略》中也記載:“龐氏,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龐,因以為氏,望出譙國。”
同宗同源
與畢、潘、魏、令狐等姓同源
如今的姓氏,同宗同源的不少。河南商報記者查閱史料發(fā)現(xiàn),從畢公高論起,龐姓與畢、潘、王、萬、魏、令狐、令、馮、梁等姓氏同源,都出自姬姓。
西周宗法制度嚴(yán)密,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父親的爵位。畢公高的嫡系后裔中,有人以國名為氏,稱畢氏。
此外,畢公高將他最小的兒子季孫封在潘地,季孫的后裔便以地名為氏,稱潘氏。
春秋初期,畢國被滅,其子孫散居各地。因為是王族后裔,散居在京兆、河間一帶的畢公高后裔便自稱為“王”,這是如今王姓的一個重要來源。
畢國被滅時,畢公高后裔畢萬逃到晉國,成為晉國大夫,被封在魏地。畢萬的后裔中,有人以先祖名字為氏稱萬氏,也有人以先祖封地為氏稱魏氏。
魏氏后裔中的魏顆屢立戰(zhàn)功,被封在令狐邑,其后人以令狐為氏,其中一部分后來簡化為令氏。魏氏后裔中的魏長卿受封于馮城,其子孫以先祖封地為氏,稱馮氏。
春秋末期,魏氏發(fā)展壯大,與趙氏、韓氏“三家分晉”。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國”又稱“梁國”,魏惠王也被稱為梁惠王。他的一支子孫以國名為氏,稱梁氏。
文王百子
眾多姓氏與龐姓有“緣”
史料記載,畢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相傳,姬昌共有100個兒子,文王百子圖、文王百子鎖等,如今仍象征著人們對“多子多福、家族興盛”的美好愿望。其實,古代百與三、九等數(shù)字一樣,都代表“多”。所謂“文王百子”,只是說姬昌子孫很多,并不一定真的有100個兒子。
河南商報記者整理史料發(fā)現(xiàn),周文王見于歷史記載的兒子有17個。他們分別是管姓、蔡姓、曹姓、成姓、霍姓、康姓、衛(wèi)姓、冉姓、邵姓、燕姓、毛姓、樊姓等姓氏的得姓始祖。
畢公高與上述多個姓氏的始祖同為文王之子,源自畢公高的龐姓,自然與這些姓氏淵源很深。
其他來源
龐姓起源的其他說法
與其他眾多漢字姓氏一樣,龐姓來源也有多種。除“龐降起源說”和“畢公高起源說”外,還有“子姓龐氏”的說法。
龐志奇介紹,“子姓龐氏”的說法,在正史、古代姓氏專著中均無記載。直到19世紀(jì)末,甲骨文被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才被揭曉:一篇甲骨卜辭中記載,商高宗曾封一位子姓同族于龐鄉(xiāng),其后裔以封地為氏,是龐姓的另一起源。
此外,有一部分龐姓源自他族改姓?!稘h書·王莽傳》記載,新莽居攝元年,西羌豪酋龐恬、傅幡等興兵攻打西???,企圖奪回環(huán)湖地區(qū)。這說明,當(dāng)時的西羌族也有龐姓人。
龐佳氏是滿洲正黃旗的姓氏,滿清入關(guān)后改為龐姓,一直沿用至今。其實滿洲八旗的龐佳氏先民也是龐姓漢民。土家族、瑤族、壯族、蒙古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也均有龐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一部分“流”姓改為漢姓龐氏,世代沿用至今。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