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傳三百載 八方尋根來
轉(zhuǎn)動鏡頭尋訪古建之美,捕捉光影傳承荊楚文化。近日,“雪花純生匠心營造”荊楚文化巡禮大型采訪活動來到位于陽新縣王英鎮(zhèn)大田村的伍氏宗祠。雖歷經(jīng)3個世紀,古老的祠堂依舊保存完好,展示著獨特的宗族世家禮儀和文化內(nèi)涵。
系出名門 子胥后人居于此
背靠綿延青山,面朝潺潺溪流,高大宏偉的伍氏宗祠就坐落在陽新縣浮屠鎮(zhèn)至咸寧市的省級公路邊。據(jù)伍氏族譜記載,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第40世孫伍綸備,在南唐時從楚岳州(湖南岳陽)行至陽新并落腳,興建祠堂,繁衍生息。隨后,伍式宗祠幾度損毀又重建。1654年,族人在現(xiàn)址上再度重建,保存至今。
66歲的當?shù)卮迕裎樾蘩刈o祠堂20多年。他介紹,祠堂占地2000多平方米,為前后三進的傳統(tǒng)建筑格局,“第一進為門廳,緊貼門墻的是戲臺;第二進為享堂,是處理本族事物的場所;第三進為寢殿,是供奉祖先的地方?!?br> 因是伍子胥后人,享堂前還供奉著伍子胥金身塑像。享堂內(nèi),長達30余米的木雕月梁上,有人物故事連臺本戲100余個。伍修利介紹,上世紀50年代,因村里條件困難,老祠堂還充當起學堂,“我就是在這讀完小學的。”
伍氏家訓 子孫后代不仕官
據(jù)歷史記載,伍子胥忠心輔佐吳王夫差,后因諫言激怒了夫差而被殘忍殺害。伍修利告訴記者,正因如此,伍氏有家訓“不仕官,忠報國,心為民”。雖然后世子孫有人走上仕途,但“忠報國,心為民”的家訓仍被不少后人銘記于心。比如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伍修權的祖籍就在此地,其親筆手書的“功著千秋”匾額仍懸于祠堂內(nèi)。
大田村村支書彭方南告訴記者,近年來,伍氏宗祠每年秋天舉行的祭祀大典吸引了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數(shù)千位伍氏后人前來。中華伍氏網(wǎng)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伍千山2012年曾來陽新參加伍氏宗祠的秋祭大典。與國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伍氏后人有聯(lián)系的他說,據(jù)目前了解的情況,陽新伍氏宗祠是當前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伍氏宗祠。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