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列表
關(guān)于序數(shù)的問題
關(guān)于教皇的序數(shù)存在一些問題:
斐理斯二世 ( 英語 : Antipope Felix II ) (356–357)、 博義七世 ( 英語 : Boniface VII ) (974、984–985)、若望十六世(997–998)、本篤十世(1058–1059)及亞歷山大五世(1409–1410)為對立教皇,由此未列于列表內(nèi) 。
雖然計數(shù)未將對立教皇斐理斯二世計算在內(nèi),多數(shù)列表仍舊將此后的兩名斐理斯稱斐理斯三世和斐理斯四世。此外亦有一對立教皇稱斐理斯五世 。
由于11世紀(jì)計數(shù)問題的混淆,史上并無稱若望二十世的教皇 。
當(dāng)選教皇斯德望在祝圣前過世。1960年前的梵蒂岡官方教皇列表將其包括在內(nèi),但1961年后他被排除在外 。此后稱斯德望的教皇由此名似斯德望二世(752–757)和斯德望九世(1057–1058),而非斯德望三世或斯德望十世。
西蒙·德·布里翁于1281年當(dāng)選教皇時定名馬丁。此前的瑪理諾一世和瑪理諾二世被誤計為馬丁二世和馬丁三世,由此德·布里翁即成為馬丁四世 。
杜努二世據(jù)稱在約974年在位,但事實上其并不存在。發(fā)生誤解的原因是“領(lǐng)主”(Dominus)一頭銜被誤認(rèn)為名字。
女教皇瓊安并不存在。其故事可能來源于教廷黑暗時代的傳說 。
對立教皇若望二十三世的地位在數(shù)百年中并不明確,直至1958年安杰洛·吉塞佩·龍嘉利定名若望二十三世。對立教皇若望二十三世巴爾達(dá)薩雷·科薩原為一統(tǒng)教會的大主教,1419年過世,葬于佛羅倫薩洗禮堂。
宗座缺出論者認(rèn)為自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以來的所有教皇均為異端,由此不承認(rèn)自庇護(hù)十二世以來的所有教皇 。
教皇列表
1千紀(jì)
1世紀(jì)
2世紀(jì)
3世紀(jì)
4世紀(jì)
5世紀(jì)
6世紀(jì)
7世紀(jì)
8世紀(jì)
9世紀(jì)
10世紀(jì)
2千紀(jì)
11世紀(jì)
12世紀(jì)
13世紀(jì)
14世紀(jì)
15世紀(jì)
R 該教皇宣布退位。
B 依諾增爵八世及恩仁四世前的所有教皇具體生年均不詳,由此對其歲數(shù)采取最低估計。
16世紀(jì)
17世紀(jì)
18世紀(jì)
19世紀(jì)
20世紀(jì)
3千紀(jì)
21世紀(jì)
另見
頭十位在位最長的教皇列表
頭十位在位最短的教皇列表
宗座年鑒
教皇名錄
若望二十世
教皇預(yù)言
參考文獻(xiàn)
書籍
The Early Papacy: To the Synod of Chalcedon in 451 , Adrian Fortescue, Ignatius Press, 2008.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opes , John N.D. Kel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Catholicism , Henri de Lubac, Ignatius Press, 1988.
Rome and the Eastern Churches , Aidan Nichols, Ignatius Press, 2010.
I Papi. Venti secoli di storia , Pontificia Amministrazione della Patriarcale Basilica di San Paolo,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02.
Rome Sweet Home , Scott Hahn, Ignatius Press, 1993.
Enciclopedia dei Papi , AA.VV., Istituto dell"Enciclopedia italiana, 2000.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