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馬臺國
位置及所轄區(qū)域
帶方郡與伽耶在其西北,除了狗奴國后大多小國受其管理(對海國、一大國、末廬國、伊都國、奴國、不彌國、投馬國、斯馬國、百支國、伊邪國、都支國、彌奴國、好古都國、不呼國、姐奴國、對蘇國、蘇奴國、呼邑國、華奴蘇奴國、鬼國、為吾國、鬼奴國、邪馬國、躬臣國、巴利國、支惟國、烏奴國等)。
行政
“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
外交
由大夫負責,在景初三年,大使難升米,次使都市牛利至帶方郡,后至洛陽,魏明帝封她親魏倭王,得大量回賜,247年再出使,求魏幫助對抗狗奴國。
風俗習慣
《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種禾稻……”、“人性嗜酒”,他們與百越一樣穿貫頭衣、紋身、光腳。一夫多妻制,大人四五婦,下戶二三婦。全國有大人、下戶、生口、奴婢四等。他們出海時找一個人像辦喪事一樣斎戒祈禱名為持衰。如行程順利送他奴隸財物,不順則殺之。
邪馬臺國相關爭論
“邪馬臺國”的讀音
邪馬臺國(やまたいこく,Yamatai Koku),與邪馬臺(やまたい),以及大和(やまと)的發(fā)音十分相近。邪馬臺,漢語拼音作“yámǎtái”,注音作“ㄧㄚˊㄇㄚˇㄊㄞˊ”,上古漢語擬音(白一平-沙加爾系統(tǒng))為[?a m?ra? l??]。公元600年到759年之間的《萬葉集》把Yamato寫作“山”(yama)和“跡”(t?)。Yamato的本意就是倭人自稱山跡之族。
位置
根據《魏志倭人傳》中的記載來判斷,邪馬臺國的位置竟是在九州南方的海中。如果不是邪馬臺國所在的島嶼因地震而下沉,那必是《魏志倭人傳》的記述有誤。目前,邪馬臺國的正確位置依然眾說紛紜,而較有力的說法是“九州”與“畿內”兩者。
畿內說
由于大和朝廷的主要據點為畿內,而邪馬臺國與大和朝廷的時代也不過相差一世紀左右。假設邪馬臺國位于畿內,那么便可推斷大和朝廷是由邪馬臺國所直接發(fā)展而成。
九州說
據目前的日本考古結果顯示,九州鐵制品出土量壓倒性的為全國之冠,這顯示了位于九州的邪馬臺國擁有大量的鐵制武器,以強大的武力做為后盾,才得以統(tǒng)領諸國。但在卑彌呼死后,日本陷入了內亂,其中位于南方的狗奴國,是邪馬臺國最大的威脅,甚至逼得邪馬臺國派使節(jié)到中國希望魏國幫助其平亂。該說法認為,位于九州的邪馬臺國可能在四世紀滅亡,隨后由畿內的大和國統(tǒng)一了日本。
邪馬臺國東遷說
該學說綜合了“畿內說”和“九州說”。在卑彌呼死后一世紀的近畿四世紀奈良古跡中,鐵制品大量的出土,鐵制品的中心從九州轉變成了近畿。三世紀時期的九州有銅鏡文化,而本州畿內則有銅鐸文化;四世紀古墳文化興起,畿內銅鐸文化消亡。這表示了位于九州的邪馬臺國在內亂發(fā)生之后可能有將首都向東遷移的情況,而在日本的傳說中,也有神武天皇東征神話的記載,這樣就得以解釋承接邪馬臺國而興起的大和政權位于奈良的原因。
琉球說
此說《魏志倭人傳》記載邪馬臺的位置、風土等與琉球相似,而沖繩本島各間切的名稱又與邪馬臺國地名發(fā)音相近,且在琉球出土的一些文物亦與《魏志倭人傳》相符,并推斷北谷海底遺跡為卑彌呼之城堡,與那國島海底地形則是補給地。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