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幌市
簡介
札幌市區(qū)東北角一景
札幌市位于北海道石狩平原西南部,是日本人口過百萬的都會區(qū)中最北方的一個。除此之外,由于日本是個島國,主要城市大都臨海,札幌遂成為少見的內陸大城,是內陸城市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札幌市是札幌都市圈的中心都市,并且集中了札幌都市圈80%以上的人口。
除了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外,札幌也是北海道的工商業(yè)中心,曾在1972年舉辦過第1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位于市中心的帶狀公園大通公園也是每年札幌雪祭的舉辦場地,因此札幌也是個國際知名的觀光都市。
地名由來
如同大部分北海道地區(qū)的地名由來,“札幌”這地名也是起源于北海道當?shù)氐脑∶癜⒁僚宓恼Z言阿伊努語,經過和化之后,以日語的呈現(xiàn)。
關于札幌的名稱起源有二種說法,一說認為札幌( さっぽろ )起源于愛奴語中的“sat-poro-pet/ サッ?ポロ?ペッ ”,意指“干燥的大地”;另一說則認為起源于愛奴語中的“sar-poro-pet/ サリ?ポロ?ペッ ”,意思是完全與前者顛倒的“有大片濕地的河流”。
市徽
札幌市的市徽外觀是一個六角形,代表冰晶(雪花)的形狀,是北海道的象征物。在六角型內側的圓形其實是漢字“札”字的變體,而整個圓形又可視為是日文片假名字母“ ロ ”字的變形,是札幌的日語片假名寫法“ サッポロ ”中的一部分。市徽中央的五芒星代表北斗星,是北方的象征物,而另一方面五芒星的形狀又與日文片假名字母“ ホ ”近似,是日語中“北方”或“北海道”的拼音字首。
歷史
1869年(明治2年),日本將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并設置開拓使負責對北海道的開發(fā),同時開始建設札幌。當時任職判官的島義勇在名為圓山的丘陵東方規(guī)劃了全新的市鎮(zhèn)街道,并引用了現(xiàn)代化的都市計劃理念,形成了今日札幌市的整齊街廓。1875年(明治8年)開始,最初的屯田兵加入札幌的開發(fā)行列,鐵路的鋪設與工商產業(yè)的發(fā)展也陸續(xù)開始。
道廳舊紅磚廳舍
1882年日本廢除開拓使,比照日本在其他地區(qū)的行政區(qū)劃,在在北海道設置函館縣、札幌縣與根室縣共三個縣;1884年原屬札幌縣底下的札幌區(qū)變更為札幌郡,并在市中心的地區(qū)另設一個也是同樣名為札幌區(qū)的次級行政區(qū)及區(qū)役所(區(qū)公所)。不過,北海道設縣的歷史很短暫,1886年北海道三縣又被取消,正式將“道”升級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qū),設置北海道廳,而札幌也成為道廳(道政府)的所在地,今日被稱為“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舍”的歷史性建筑,則是在1888年時落成啟用。
1922年(大正11年)日本開始實施被稱為“市制”的新版地方行政區(qū)劃制度,札幌市正式建市,在這之后札幌市陸續(xù)數(shù)次擴張范圍將周遭的町村并入,人口也持續(xù)增加。1940年之后,札幌人口超過函館,成為北海道人口最多的城市。1947年,日本施行地方自治法,札幌市首度進行市長的民選;1950年舉辦第一屆的札幌雪祭。1970年札幌市人口突破百萬,距離建城僅102年,兩年后的1972年,札幌市正式升格為政令指定都市,底下劃分7區(qū),并且在同年舉行了札幌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1屆冬季奧運)。
年表
1857年:和人開始來到此地居住。
1869年:北海道設置開拓使,并開始規(guī)劃應建札幌。
1880年:札幌全區(qū)改名為札幌區(qū)。
1882年:北海道廢除開拓使,改設函館縣、札幌縣、根室縣。
1884年:札幌區(qū)改設為札幌郡,并在當時的札幌市區(qū)新設置次及行政區(qū)劃“札幌區(qū)”。
1886年:北海道廢除札幌縣、函館縣、根室縣,設置北海道廳。
1888年: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落成啟用。
1899年10月1日:札幌實施區(qū)制,相當于現(xiàn)在的市級行政區(qū)。
1910年:札幌區(qū)并入周邊的部分地區(qū)。
1918年:札幌電氣軌道(現(xiàn)在的札幌市電)和定山溪鐵道開始營運。同年設置日本第五個帝國大學北海道帝國大學。
1922年8月1日:改制為札幌市。
1941年4月1日:圓山町并入札幌市。
1942年:札幌飛行場(現(xiàn)在的丘珠機場)開始營運。
1947年:日本地方自治法開始實施,市長改由民選。
1950年7月1日:白石村并入札幌市。
1955年3月1日:琴似町、札幌村、篠路村并入札幌市。
1961年5月1日:豐平町并入札幌市。
1967年3月1日:手稻町并入札幌市。
1971年:札幌市營地下鐵南北線(北24條車站~真駒內車站)開始營運;成為日本繼東京都、大阪市、名古屋市之后,第四個有地下鐵的城市。
1972年4月1日:成為政令指定都市,并設置中央區(qū)、北區(qū)、東區(qū)、白石區(qū)、豐平區(qū)、南區(qū)、西區(qū)共七個行政區(qū)。
1976年:札幌市營地下鐵東西線(琴似車站~白石車站)開始營運。
1988年:札幌市營地下鐵東豐線(榮町車站~豐水薄野車站)開始營運, 新千歲機場開始啟用。
1989年11月6日:新設厚別區(qū)(從白石區(qū)分出)和手稻區(qū)(從西區(qū)分出)。
1997年:新設清田區(qū)(從豐平區(qū)分出)。
2004年:日本火腿斗士隊將主場遷移至札幌,并更名為北海道日本火腿斗士。
氣候
札幌市屬于柯本氣候分類法下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夏季和冬季的溫差很大。札幌市夏季溫暖但并不潮濕,而冬季則較為寒冷且多雪。札幌市約630 cm(248英寸)的年平均降雪量 使得其成為世界上少數(shù)的降雪量多的大都市之一 。當?shù)氐哪昶骄邓看蠹s是1,100 mm(43.3英寸),年平均氣溫大約為8.5 °C(47.3 °F)。
行政
歷任首長
行政區(qū)劃
札幌市行政區(qū)劃圖
札幌建市初期原本只下設了7個區(qū),但在人口與城市規(guī)模逐年成長之后,逐漸分割設置新的區(qū),目前共有10個“區(qū)”級行政區(qū)劃:
中央區(qū)
北區(qū)
東區(qū)
白石區(qū)
厚別區(qū)
豐平區(qū)
清田區(qū)
南區(qū)
西區(qū)
手稻區(qū)
經濟
為北海道的經濟中心,以服務業(yè)為主,但主要以日本全國性公司的分公司為主,真正的本地企業(yè)相對較少。工業(yè)中以食品產業(yè)較為發(fā)達。GDP為691.42億美元,人均GDP為36170美元。
產業(yè)園區(qū)
發(fā)寒鐵工區(qū)(位于西區(qū),日文原名: 発寒鉄工団地 )
發(fā)寒第二工業(yè)區(qū)(位于西區(qū),日文原名: 発寒第二工業(yè)団地 )
木工區(qū)(位于西區(qū),日文原名: 木工団地 )
新川工業(yè)區(qū)(位于北區(qū),日文原名: 新川工業(yè)団地 )
物流業(yè)務區(qū)(位于白石區(qū),日文原名: 流通業(yè)務団地 )
手稻工業(yè)區(qū)(位于手稻區(qū),日文原名: 手稲工業(yè)団地 )
手稻山口輕工業(yè)區(qū)(位于手稻區(qū),日文原名: 手稲山口軽工業(yè)団地 )
札幌科技園區(qū)(位于厚別區(qū),日文原名: 札幌テクノパーク )
真榮高科技園區(qū)(位于清田區(qū),日文原名: ハイテクヒル真栄 )
交通
新千歲機場
作為北海道的政經中心,札幌擁有非常完備的交通建設,包括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匯,三條隸屬JR系統(tǒng)的鐵路路線,與兩個機場。在市內交通方面,札幌市交通局經營了三條地下鐵路線,三條札幌市電的路面電車路線,再加上多線市區(qū)公車輔助,構成完備的大眾運輸網絡。
鐵路
JR北海道在札幌市內的車站及路線
札幌屬于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營運范圍,該公司底下共擁有三條路線經過札幌。市中心車站為札幌車站
函館本線:星觀車站-星置車站-稻穗車站-手稻車站-稻積公園車站-發(fā)寒車站-發(fā)寒中央車站- 琴似車站 -桑園車站-札幌車站-苗穗車站-白石車站-厚別車站- 森林公園車站
札沼線(學園都市線):桑園車站 - 八軒車站 - 新川車站 - 新琴似車站 - 太平車站 - 百合原車站 - 篠路車站 - 拓北車站 - 愛里教育大車站 - 愛里公園車站
千歲線:上野幌車站 -新札幌車站- 平和駅車站 - 白石車站
市內公共運輸
札幌的市內交通是由札幌市交通局負責經營,其經營路線包括有:
地下鐵
札幌市營地下鐵標志
路面電車
高速公路
共有兩條北海道境內的高速公路(高速道路)通過札幌市,皆屬日本國道等級的收費道路。
道央自動車道:札幌南交流道-大谷地交流道-北鄉(xiāng)交流道-札幌系統(tǒng)交流道-札幌交流道
札樽自動車道:札幌系統(tǒng)交流道 -雁來交流道-伏古交流道-札幌北交流道-新川交流道-札幌西交流道-手稻交流道-金山休息區(qū)
一般國道
國道5號
國道12號
國道36號
國道230號
國道231號
國道274號
國道275號
國道337號
國道453號
知名觀光點、物產與活動
冬日薄暮中的札幌電視塔
大通公園
札幌市鐘樓
觀光點
大通公園
札幌電視塔
札幌市鐘樓
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舍
JR Tower( JRタワー )
札幌拉面橫街
薄野不夜天
北海道大學
北海道開拓村( 北海道開拓の村 )
新札幌副都心
羊之丘展望臺( 羊ヶ丘展望臺 )
克拉克博士像( クラーク像 )
札幌巨蛋球場
大倉山跳臺競技場
宮之森跳臺競技場
物產
札幌拉面
白色戀人巧克力
札幌啤酒
札幌黃
活動
札幌雪祭(2月)
札幌丁香祭(5月)
YOSAKOI索朗祭(6月)
教育
札幌市境內有下列高等教育單位:
國立與公立大學
私立大學
短期大學
姊妹或友好城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