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
東亞
嫡妻
中國
正常情況下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一個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稱為嫡妻,中國宋代之前只有賈充等數(shù)人因特殊情況得到皇帝許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正妻在服制,車制等禮儀制度方面與丈夫享受同等待遇,比如皇后的袆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紐、約、佩、綬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在宋元之前多數(shù)朝代,無特殊許可而有兩位正妻的行為,會被處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應(yīng)的杖刑處分,并被強制離婚,但后世漸趨寬松,明清時期有不少男性都有平妻。男子娶正一般需要娶背景相當?shù)呐樱⒂H之時,通過婚書寫明雙方家庭門第、嫡庶、年齡等資料。于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虛作假,娶到不相稱的女子,無論女方地位高于還是低于男方,這段婚姻通常都會被強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責任。 娶妻的儀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歷時一年多,諸侯則超過半年。后世娶妻儀式雖然簡化,但仍包括聘書、禮書、迎書等三樣文件(三書),經(jīng)過納采、問名、納吉(又稱過文定)、納征、請期(又稱乞日)和親迎(或迎親)六個步驟(六禮)。有時男子還須親自射雁以供奠雁儀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準備詩歌做催妝詩之用。
正妻不能降為妾,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況下才能被休棄,而有些朝代還規(guī)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任何一條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經(jīng)歷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喪禮;第二,娶時男方地位不高,后來富貴的,也即是所謂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則無家可歸。。
明清之后嫡庶之分逐漸減弱,常有人在正室死后把妾扶正為繼室。
日本
在古代日本,通常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會多妻,律令制實行之前除皇室外,一夫多妻制是平妻制,沒有嫡庶之分。律令制后才把最先娶的妻子定為正室,后娶的妻子為妾。由于當時流行訪妻婚,妻妾并不同住,因此初期妻妾地位并沒有明顯區(qū)別。至聘娶婚盛行后嫡庶區(qū)別才變得明顯。嫡子擁有優(yōu)先繼承父親財產(chǎn)及地位的權(quán)利。正妻以外的稱為側(cè)室或妾,但“妾”在現(xiàn)代日語中指非正式結(jié)婚而與有婦之夫同居的女性,即漢語的情婦。
平安時代貴族的正室稱為御簾中,側(cè)室不可用此稱號。后來大臣、征夷大將軍正室稱為御臺所。至戰(zhàn)國時代后,大名正妻也能被稱為御簾中。江戶時代起嚴格的規(guī)定了御臺所、御簾中等稱呼對象的資格,除御臺所成為江戶幕府將軍正室的專用稱呼外,御簾中專用于稱呼地位僅次于德川將軍家的御三家正室的稱呼。而晚于御三家出現(xiàn)的御三卿,為和御三家擁有相同地位,御三卿正室亦有資格被稱作御簾中。俸祿在十萬石以上的大名,其正室被稱作“御前樣”,十萬石以下的大名之正妻則稱作“奧方”。其中,江戶幕府將軍之女,若嫁給官位在從三位以上者為正室,稱“御守殿樣”;若嫁給官位在正四位以下者則稱“御住居樣”。按照嫡庶順序,嫡長子被視為嗣子,將來繼承將軍地位,出生時的乳名竹千代也皆由嗣子繼承。
御臺所自3代將軍正室鷹司孝子起,多從五攝家(一條、二條、九條、近衛(wèi)和鷹司)或皇室迎入,作為朝廷與幕府之間信任的默認。即使是武家出身的御臺所,也必須以五攝家養(yǎng)女身份方可輿入大奧(如第13代將軍繼室近衛(wèi)篤子)。但歷史上除了2代將軍德川秀忠正室淺井阿江之子德川家光能在長大后繼承將軍地位外,后來的御臺所不是無子就是兒子早夭,再沒有將軍親生嫡長子能繼位,于是后來的將軍都是庶子或旁支入繼成為御臺所養(yǎng)子繼位,而大奧的實權(quán)掌握在大奧總?cè)【喓蛯④娚甘种?,這種情況下御臺所由于并非將軍生母,沒有實權(quán),被稱為“將軍家的擺設(shè)”。若將軍比御臺所本人早逝,御臺所也須和側(cè)室們一同落飾,但只有御臺所本人可以繼續(xù)留在大奧中居住,甚至以其影響力參與幕府政事。另外,為避免與繼任將軍之御臺所在稱呼上發(fā)生混淆,前任御臺所會被尊稱為大御臺所。
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方面,朝鮮王朝時代嫡庶差別極為嚴格,不同階級的男女不能結(jié)為夫妻,階級較低的男性若娶階級較高的女性為妻,是犯了誘拐之罪,該段婚姻亦無效。階級較低的女性若要與階級較高的男性結(jié)合,一般只能作妾而不能作妻,正妻死后亦不能扶正,只有極少數(shù)例外。文定王后兄長尹元衡之妾鄭蘭貞于正室金氏死后,文定王后準許她升為正妻,封正一品貞敬夫人,文定王后過世之后,尹元衡被清算,鄭蘭貞的貞敬夫人一爵也被追奪。當時有“從母法”,即子女繼承母親的社會階層,只有王族或宗室子女例外。非王族或宗室的庶出子女要把父親、父親正室和嫡出兄弟姊妹視為主人侍奉,若母親為賤民出身,于家中地位更等同奴婢。
國王的嫡子稱大君,庶子稱君;嫡女稱公主,庶女稱翁主。
王世子嫡女稱郡主,庶女稱縣主。
越南
琉球
庶妻
除正妻以外的其他合法配偶就是庶妻,但通常稱作妾或側(cè)室。
媵在周代盛行,周代貴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稱為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后世鮮見。
妾一般是男子娶地位低于自己的女子,不經(jīng)過三書六禮,而以較簡單的儀式納為配偶,稱為納妾。妾可以買賣,但妻子不行。宋元以前,妾不能為妻,否則男方可能被處以一年半的徒刑。宋元起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棄之后把妾立為正妻,需要經(jīng)過一重儀式,稱為扶正。明清時代,嫡庶區(qū)分不再森嚴,把妾扶正的情況更普遍,也有男子買賣妻子的情況出現(xiàn)。
寵婢、外婦
另外亦會有一些沒有經(jīng)過正式婚姻儀式的女性,多為婢女或妓女等賤民女子,近似現(xiàn)代的情婦,有時也被稱為妾,或稱侍妾。
婢女則是男子納地位卑賤的女子,比如家里的婢女或者買來的歌妓,這些女子因為身份原因,屬于賤民階級,不能做士人之妾,只能做婢女或?qū)櫦?,近似情婦。妾和婢女之間有區(qū)別,地位不能互換,以婢為妾也是犯律,只有在婢女生子以后,才可以立為妾。婢女一類的妾常被買賣或轉(zhuǎn)贈他人。比如蘇軾就曾把兩個已懷孕的非正式妾送人,但其正式妾侍王朝云在繼室王閏之死后,于家中地位卻等同正室,只是沒有正妻的名分。另外也有人在外包養(yǎng)良民女子,稱為“外婦”、“別宅婦”。
嫡子女
中國古代家庭繼承順位示意圖,數(shù)字表示繼承順序
嫡長子具有繼承權(quán),狹義的嫡子僅指嫡長子,廣義的嫡子指嫡妻所生子女,以下無特殊說明處,嫡子均指嫡妻之子。
選擇繼承人的行為被稱作立嫡,立嫡的順序是:嫡長子最先,嫡長孫次之,其他嫡子再次之,然后按庶子,嫡幼孫,嫡庶孫的順序往下排。。元以后,庶子開始享有繼承權(quán),但仍比嫡子低一等。不過,即使在元以前,普通家庭也往往不是由嫡長子繼承全部財產(chǎn),而是幾個嫡子按照父親或者家族長老安排,分配財產(chǎn)。
嫡女地位比庶女高,比如皇家嫡出公主和庶出公主,其封地陪嫁均不相等。貴族或平民百姓家,嫡女出嫁和庶女出嫁,所能選擇的對象也不同。
庶子女
非嫡妻所生子女通常稱為庶子女,包括妾所生的子女和非婚生子女,庶子女地位低于嫡子女,無繼承權(quán)。有些朝代,庶子需要做嫡子的家臣。
歐洲
在基督教傳入前,西方也有一夫多妻制,亦有嫡庶之分。
古希臘
古希臘也有納妾(παλλακ??)情況,?!肮瘢≒olis)常會把女奴納為賤妾。 但當時認為把正妻和賤妾安排住在同一屋檐下是不名譽的事。亦有納交際花(hetaera)為妾。嫡子具有公民身份,庶子則為自由民(politês)。
西亞
以色列人
《圣經(jīng)》有不少關(guān)于以色列人納妾的記載,但嫡庶區(qū)別不大,出嫁時有攜同嫁妝者為嫡妻,無嫁妝者為妾。妾在家庭中地位與正妻相當,嫡子與庶子亦享有同等權(quán)利。而姘婦、外室等則沒有這種地位。如士師耶弗他,因為是妓女所生,得不到異母兄弟們的承認,被趕出家門。
猶太教
猶太教之嫡庶制度依據(jù)《巴比倫塔木德》之規(guī)定,有正式訂婚禮(erusin)的為嫡妻,無訂婚禮的則為妾(希伯萊語:pilegesh,意即“家中的情婦”;亞拉姆語:palga isha,意即“半妻”)。只有嫡妻才有婚書(ketubah)。但《耶路撒冷塔木德》則認為妾也應(yīng)獲得婚書,只是婚書內(nèi)容不包括離婚后的安排。
其他地區(qū)
泰國
泰國曾經(jīng)奉行一夫多妻制,傳統(tǒng)上有嫡庶之分。正室稱為“?????????????”,是依據(jù)父母之命所娶的妻子。妾(????????)分為良妾(???????????)和賤妾(????????????)。良妾指男子娶正室之后所納而非從購買而來的妾,賤妾是買回來的女奴為妾。
參見
嫡長繼承制
后宮
妻
妾
后
夫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