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甘王國
歷史
849年,披因比亞建立蒲甘王國。
1004年(中國北宋宋真宗景德元年),蒲甘王國遣使到中國向北宋朝貢。
1044年,阿努律陀即位為國王;當時緬甸地區(qū)列國爭霸,蒲甘王國很落后,民眾信奉密教的支派阿利僧派(Ari)。阿努律陀有心振興國家,積極向外發(fā)展。1057年阿努律陀興兵南征,攻真臘、羅斛、滅直通王國。占領(lǐng)直通國后,阿努律陀把上座部佛教傳入蒲甘王國,并立為國教,以孟族僧人善阿羅漢為國師。
而后,阿努律陀四處擴張:西征若開(Arakan),占領(lǐng)了若開的北部地區(qū)。接著,又南征勃固,勢力南達德林達依地區(qū)。之后阿努律陀北侵,其軍隊越過八莫(Bhamo),直搗現(xiàn)在位于中國云南的大理,之后兩國和解。阿努律陀回軍途中,順道撣邦地區(qū),使區(qū)內(nèi)各酋長向其進貢。而后阿努律陀還以物質(zhì)援助錫蘭,讓其擊退南印度注輦國的侵犯。
文治方面,阿努律陀為了提倡佛教,大量建造佛塔,其中以瑞海宮佛塔最為著名。阿努律陀又參考孟族與驃族的文字,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文字。阿努律陀還用三年的時間,開鑿皎施運河(Kyaukse),以利灌溉。
1077年阿努律陀被野牛撞死,太子修羅繼位。修羅出兵討伐孟族耶曼干(Yamankan),修羅在庇固地區(qū)的叛亂中被俘,蒲甘王國的大將江喜陀逃回蒲甘,后打敗耶曼干,繼承蒲甘王位。江喜陀在位時期,28年內(nèi)蒲甘王國的經(jīng)濟,文化都有很大發(fā)展。江喜陀建立了很多佛寺及佛塔,其中有著名的阿難陀寺(Anande Temple),落成時由江喜陀親自主持開光典禮,當時各地佛教徒云集。
1106年(中國北宋徽宗崇寧五年),蒲甘國王江喜陀遣使到中國向北宋朝貢。自江喜陀之后的諸王,或縱情奢華宴樂,或廣建寺廟,結(jié)果勞民傷財,國勢日微。
1254年,那羅梯訶波帝即位,暴虐無道,叛亂四起。蒲甘國北部的撣族勢力盛起,不斷南侵蒲甘國。
1206年,蒙古帝國由孛兒只斤鐵木真在在中國北方建立,65年之后的1271年第五任大汗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到蒲甘國招降,蒲甘國王不理會。
1277年,元兵進攻八莫,因氣候炎熱退兵,而后元兵又多次進攻蒲甘國。
1279年,元滅南宋,國力大增。1283年,元兵自云南地區(qū)進攻蒲甘國,蒲甘城破,那羅梯訶波帝向元朝投降,緬甸北部成為元朝的緬中行?。?286年-1290年),后緬中行省撤消,但那羅梯訶波帝之后的蒲甘國王幾乎都是元朝的傀儡。
元朝敗蒲甘國后,其疆土就開始分裂。撣族乘機發(fā)展勢力,1368年于緬甸東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國。而孟族也在緬甸南部發(fā)展勢力,建都于馬達班(Martaban),1369年遷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國。這兩個王國建立后南北交戰(zhàn)。
蒲甘王國君主列表
對外關(guān)系
公元1106年,蒲甘王朝同中國的宋朝正式發(fā)生關(guān)系。宋朝據(jù)尚書省意見待以大國之禮。另外還與云南大理國關(guān)系密切。中國的大乘佛教在蒲甘有一些影響,在11世紀建造的辛尼耶塔中,塑有中國式的彌勒佛和阿彌陀佛像。瑞喜宮塔的輔助建筑瑞陶辛塔,也具有中國塔的風格。
《漢書·地理志》有夫甘都盧國。法國漢學家費瑯認為“夫甘”就是“蒲甘”。
“蒲甘”最早見于成書1178年周去非所著《嶺外代答》“蒲甘”條:“蒲甘國王、官員皆帶金冠……有寺數(shù)十處,僧皆黃衣?!被兆诔鐚幬迥甓略胴暋?/span>
成書于1205年的《云麓漫鈔》記載有來自蒲甘國的金顏香。
(宋)《諸番志》蒲甘條:“國有諸葛武侯廟?;食暗略?,同三佛齊、大食國來貢,獲預(yù)上元觀燈,崇寧五年又貢?!薄?/span>
蒲甘王國交往最為密切的國家是錫蘭(斯里蘭卡)。阿奴律陀為蒲甘國王時期,錫蘭國王維耶巴胡一世派遣使者帶著珍貴的禮物去見阿奴律陀,要求蒲甘王朝幫助錫蘭反對入侵者。據(jù)說阿奴律陀派出船隊,送回許多禮品,但沒有派軍隊去援助。此后,阿奴律陀又派僧侶去錫蘭,并送去佛教經(jīng)典。
阿拿翁薛胡時,緬、錫兩國交惡,其主要原因是錫蘭當時在帕拉卡馬巴朗一世統(tǒng)治時,積極向外發(fā)展關(guān)系,同信奉大乘佛教的柬埔寨建立了密切的關(guān)系,阿拿翁薛胡對此大為不滿,下令由王室建立直接控制大象的出口,逮捕了在蒲甘的僧伽羅學者和僧侶。1165年,帕拉卡馬巴胡—世派武裝船隊侵襲下緬甸,洗劫了勃固城。仍由于緬甸的僧伽羅僧侶出面調(diào)停,兩國很快恢復(fù)了友好關(guān)系。
12世紀中葉以后,緬甸僧侶去錫蘭求法,大寺派僧伽羅僧侶對緬甸的影響越來越大。最后,孟族僧侶在緬甸建立大寺派。
宗教
蒲甘王朝之前,緬甸人宗教主要受驃人影響,阿奴律陀南征孟人國家特別是征服直通王國后,大批孟人佛教僧侶到蒲甘,蒲甘成為緬甸此后800年中的佛教中心。
蒲甘王朝歷代國王都積極扶持佛教的發(fā)展,把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大片的上地贈于寺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蒲甘王朝的200余年間,投獻給寺院的土地達208,000派(36490英畝),勞動人口21,983,銀119,101克拉(緬兩)。都城蒲甘附近大、小寺塔達4000多座,其中許多寺塔如瑞喜宮塔、阿難陀寺、他冰喻寺,規(guī)模宏大,結(jié)構(gòu)嚴謹,前后歷時幾十年才建成。上座部佛教由于王室的支持和自己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得以迅速發(fā)展。11世紀末,在蒲甘城就有憎侶4108人。
蒲甘王朝的上座部佛教,開始以南方孟人地區(qū)傳入的上座部佛教為主,以直通高僧阿羅漢為宗教首領(lǐng)——國師。因此名為阿羅漢派。阿羅漢死于1115年,終年81歲。此派別的繼承人還有般他求。他與國王那羅都不和,于1167年到錫蘭,住了6年,較多地受到錫蘭大寺派佛教的影響,1173年回到緬甸。從此,緬甸佛教較多受到錫蘭佛教的影響。繼般他求為國師的是烏多羅尸婆,他于1180年去錫蘭,加劇了錫蘭佛教的影響。
與烏多羅尸婆同去錫蘭的,有他的弟子孟族人車波多等人。車波多在錫蘭10年,1190年,車波多同另外四位僧侶,回到緬甸。創(chuàng)立下緬甸大寺派。當時正是緬甸國王那羅波蒂悉都統(tǒng)治時期,越來越多的土地成為寺院土地,僧伯戒律松弛,而大寺派戒律較嚴,那羅波蒂悉都對于車被多等僧侶的佛法極為推祟,很可能出于純潔佛教界這一目的。在那羅波蒂悉都的支持下,大寺派在緬甸獲得發(fā)展。蒲甘的上座部佛教從此分為兩派,由阿羅漢從直通傳入的一派,稱為前派;車波多的大寺派佛教,稱為后派。車波多死后,其三個傳人對戒禮和戒律,意見分歧,各成一派。于是后派又分為三派,其中以阿難陀和室維利派的影響為大。
另外蒲甘王朝時期還有不受王室支持的阿利僧派,該派提倡飲酒食肉和放蕩行為。
建筑
蒙鎮(zhèn)式建筑
蒲甘的古宗教建筑有多種樣式,最常見的包括:
古式圓頂塔
北印度式
中印度式
南印度式
僧伽羅式塔
蒙鎮(zhèn)式
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曾長期試圖將蒲甘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無果,今后希望也很小,因為緬甸政府已將蒲甘的許多古廟、古塔重新裝修,而且在裝修過程中未能保留古建筑原來樣貌。
經(jīng)過蒙古忽必烈入侵及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古城的佛塔數(shù)目,由全盛時期的超過5,000座減少至只有2,217座,存留至今,成為東南亞最具考古價值的建筑群。根據(jù)美國地質(zhì)調(diào)查所(USGS),8月24日當?shù)貢r間下午5點34分,緬甸中部發(fā)生規(guī)模6.8地震,深度84公里。緬甸全國建筑都被地牛翻身所晃動。古城蒲甘亦屬受害嚴重的災(zāi)區(qū)之一,據(jù)稱當?shù)爻^400座建筑在不敵強烈晃動下遭損毀,之中包括數(shù)百座佛塔。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