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赫歇爾
早年生活與天文研究
約翰·弗里德里?!ねず招獱?/p>
約翰·赫歇爾畢業(yè)于伊頓公學及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在學期間他認識了查爾斯·巴貝奇及喬治·匹考克并成為好友。約翰·赫歇爾于1816年開始研究天文學,并制作一臺口徑18吋,焦距20呎的反射望遠鏡。1821年至1823年他與詹姆士·卲斯重新校驗他父親編制的雙星星表。這件工作使他于1825年獲得法國法蘭西學會所頒的Lalande Medal,以及于1826年由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所頒的金獎章(他于1836年再次獲得此獎章)。此外,英國皇家學會于1821年向他頒贈Copley Medal,以表揚他在數(shù)學上的貢獻。1831年他獲策封騎士爵位。
南非之旅
1833年,約翰·赫歇爾前往南非測量南天的恒星。兩年后,他觀測了哈雷彗星回歸。受到查理斯·萊爾《地質(zhì)學原理》里面地表景觀漸次形成概念的啟發(fā),他寫信給萊爾,敦促他找尋在所有秘密中的秘密 - 也就是物種如何形成 - 背后的自然法則。他的信開頭有如下的對句:追求的人必須不輕言放棄也不能輕易退縮,怯懦的靈魂和不堅定的信念對搜索是沒有幫助的。
回國以后
約翰·赫歇爾于1838年回到英國,同年7月17日封為從男爵。1847年出版了《在好望角天文觀測的結(jié)果》(Results of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made at the Cape of Good Hope)。在該書中他提出土星7顆新衛(wèi)星的名字:Mimas、Enceladus、Tethys、Dione、Rhea、Titan及Iapetus[1]。同年,他再度獲英國皇家學會頒發(fā)Copley Medal。1852年他又提出天王星4顆衛(wèi)星的名字:Ariel,Umbriel,TitaniaandOberon,這些衛(wèi)星名字一直沿用至現(xiàn)在。
約翰·赫歇爾其它著作包括1849年的《天文學大綱》(Outlines of Astronomy)、General Catalogue of 10,300 Multiple and Double Stars (于死后才出版,由李善蘭和偉烈亞力合譯成中文,名為《談天》)、Familiar Lectures on Scientific Subjects及《星云星團新總表》。為了紀念約翰·赫歇爾對科學的貢獻,在他死后英國為他舉行了國葬,葬于西敏寺。
攝影
他對早期攝影的演變有許多種重大貢獻,特別是氰版攝影(英語:Cyanotype)的發(fā)明,他也是今日藍曬(英語:Blueprint)的先驅(qū)者。在1839年,他在玻璃上做了一張現(xiàn)今依然存在的照片,且實驗了一些攝影色彩的再現(xiàn)(color reproduction)研究。他發(fā)現(xiàn)在光譜上的不同光線,會攝影的感光劑上留下不同的顏色。赫歇爾亦使用蔬果汁做為攝影的感光乳膠,他稱這種方法為phytotypes法,且發(fā)表在1842年的英國皇家學院(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的期刊(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他在1840年代初期,也和Henry Collen一起合作,一起為維多莉亞女皇制作肖像。他最原初根據(jù)鉑鹽的感光特性,發(fā)現(xiàn)了鉑鹽的攝影法,雖然最后這個方法由William Willis完成。
赫歇爾在1839年發(fā)明了攝影(photography)一詞。雖然Brazilian Hércules Florence在1834年在他的私人筆記中用法語的等同語Photographie 一詞來形容攝影。但是,赫歇爾是最早將正片(positive)、負片(negative)一詞使用在攝影上的人。 而快照(snapshot)一詞,也是由赫歇爾延伸運用在攝影之上。 他在1819年發(fā)現(xiàn)了硫代硫酸鈉(sodium thiosulfate)作為鹵化銀(silver halides)的溶劑。對于爾后達蓋爾和托爾伯特(英語:Henry_Fox_Talbot)的攝影發(fā)明有重大貢獻。
家庭
約翰·赫歇爾于1829年3月3日在愛丁堡和Margaret Brodie Stewart結(jié)婚。有3名兒子、9名女兒,其中亞歷山大·史都華·赫歇爾是以研究彗星和流星雨著名的天文學家。
著作
Description of a machine for resolving by inspection certain important forms, 1832
On the Aberration of Compound Lenses and Object-Glasses (1821);
A preliminary discourse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philosophy, part of Dionysius Lardner"s Cabinet cyclop?dia (1831, new edition 1840);
Outlines of Astronomy (1849);
General Catalogue of 10,300 Multiple and Double Star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Familiar Lectures on Scientific Subjects;
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
Manual of Scientific Inquiry (ed.), (1849);
Familiar Lectures on Scientific Subjects (1867).
參考資料
Babbage, Charles,The Ninth Bridgewater Treatise2nd, London: John Murray, 1838 [2009-02-02]
Browne, E. Janet, Charles Darwin: vol. 1 Voyaging, London: Jonathan Cape, 1995, ISBN 1-84413-314-1
Darwin, Charles, Barlow, Nora, 編,[[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With the original omissions restored. Edited and with appendix and notes by his granddaughter Nora Barlow, London: Collins, 1958 [2008-12-11]
van Wyhe, John,Mind the gap: Did Darwin avoid publishing his theory for many years?,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27 March 2007, 61: 177–205 [2009-02-02], doi:10.1098/rsnr.2006.0171
Herschel, John. (1830). A Preliminary Discourse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Philosophy. Longman, Rees, Orme, Brown & Green and John Taylor (reissu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1108000178)
Herschel, John. (1833). A Treatise on Astronomy. Longmans, Rees, Orme, Brown, Green & Longman and John Taylor (reissu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1108005548)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