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歷史
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亂流亡成都,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于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并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嚴武去世,杜甫才離開成都。詩人曾用“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 來形容其位置。
在這4年中,杜甫共作詩240余首,是其創(chuàng)作的高峰。馮至在他所著《杜甫傳》中這樣說:“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草堂?!?
部分作于草堂的詩:
《草堂即事》
《懷錦水居止二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栽》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春夜喜雨》
《蜀相》
《絕句四首(其三)》
《堂成》
《江村》
《病枯》
建筑
杜甫草堂故居
杜甫草堂故居書房
草堂屢次經(jīng)歷戰(zhàn)火,現(xiàn)有的建筑大都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所興建。1954年建立杜甫草堂紀念館,1985年改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草堂大門額匾上刻有郭沫若手書的“杜甫草堂”四字。杜甫草堂分為大雅堂、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展覽區(qū)。大雅堂展覽大幅壁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以及屈原、陶淵明、李白、王維、蘇東坡、李清照、陸游等十二位詩人的雕像。柴門展覽區(qū)有1997年重建的五開間茅屋故居,室內(nèi)陳設(shè)保留著杜甫時代的樣貌;書齋內(nèi)一張書幾,擺放文房四寶, 再現(xiàn)當年杜甫創(chuàng)作偉大詩篇的陳設(shè)。茅屋前的石桌和石凳,宛如當年杜甫和朋友吟詩下棋的地方。工部祠展覽館的中文部,陳列著中國從宋代以來歷代出版的各種杜甫作品的刻本和鉛印本;展覽館的外文部,陳列著杜甫作品的各種文字的翻譯本。
唐代遺址
2001年底,杜甫草堂東北角發(fā)掘出大面積的唐代民居生活遺址和一批唐代文物,豐富了杜甫草堂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印證了杜甫當年對居住環(huán)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寫。 杜甫草堂博物館在此處原址建立了唐代遺址展覽和陳列館。
汶川地震損毀情況
在汶川大地震中,“杜陵春”是受損最為嚴重的一處,損壞建筑面積652平方米,已經(jīng)采取封閉措施。根據(jù)博物館提供的重建方案,僅“杜陵春”的修復工程預算就超過了600萬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