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竹
原委
事件見于王守仁學生錢德洪在《王文成公年譜》中的記載:
王守仁早年系統(tǒng)學習了朱熹“格物致知”的學說,深受影響,一心想按照朱熹的方法探究事物的本源并成為朱熹所說的“圣賢”。王守仁之父王華大魁天下之后奉旨赴京師,王守仁隨行。初到京師后和父親一起居住并侍奉父親。閑暇時間在京師遍求朱熹的著作來讀。一天,忽然想到前輩儒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有“表里”之分,“精粗”之分,一草一木,都包含“至理”(即最根本的道理),又見父親官署中多栽種竹子,于是就拿竹子為例,探究它的“至理”。但王守仁苦思冥想七天七夜,沒能想通竹子的“至理”,還染了風寒。王守仁于是認為成圣賢的人自有其天分,于是隨當世士子的大流,學習辭章文學,以備科舉考試。王守仁由此開始懷疑朱熹的學說,成為他建立心學的思想開端 。
王守仁日后在他的《傳習錄》中追憶:
王守仁追憶說,當年大家都流傳朱熹的“格物”之學,凡要追究事物之理,就要遵循朱熹所說的一套。王守仁自己深受影響,并真的付諸實踐。王守仁早年時與錢德洪一起切磋學問,二人都認為要做成儒家的“圣賢”,就得格盡天下之物,這是何等巨大的抱負與力量。于是王守仁就指著園內亭子前的竹子,讓錢德洪去看。錢德洪一入夜就去窮究竹子的道理,竭盡心思想了三天三夜,就積勞成疾了。錢德洪當年說是自己精力不足。于是王守仁親自去“格竹”,也是竭盡心思早晚想不到竹子的道理,到了第七天,也因勞思而得病,于是王、錢二人都慨嘆,“圣人”是很難做成的。王守仁后來外放到貴州龍場荒蠻之地,舉目無親,生活困頓,整整三年,建立了心學體系,史稱“龍場悟道”。王守仁認為,天下萬物,其實沒有哪個是可格的?!案裎铩敝荒茉谧约荷硇纳舷鹿し颉F鋵嵜總€人都能成為圣人,即“滿街都是圣人”,知道這一點,自己就有擔當了,這就是王守仁“致良知”學說的發(fā)端。
后世評論
“ 朱子格物何曾教人格竹,此亦《語錄》之一病?!薄宄涸础锻跷某晒潯分性u
“前明姚江王伯安 ,儒者之最有功業(yè)者也,格窗前一竿竹,七日病生?!薄迥﹪缽汀毒韧鰶Q論》中評
“后來明代王陽明也攻擊了朱子的格物方法。陽明說:‘眾人只說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說去用。我著實曾用來。初年與錢友同論做圣賢要格天下之物,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錢子早夜去窮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勞神成疾。當初他是精力不足,某因自去窮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勞思致疾。遂相與嘆,圣賢是做不得的,無他大力量去格物了!’王陽明這樣挖苦朱子的方法,雖然太刻薄一點,其實是很切實的批評?!薄m《問題與主義》中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