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宰相”李泌:一生輔佐唐朝4位皇帝,后又數(shù)次歸隱
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李泌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熱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楊貴妃等歷史人物紛紛登場,觀眾為劇情、道具、演技、化妝叫好的同時,也好好學了把歷史課。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就發(fā)生唐玄宗的天寶三年。此時的李隆基,已經(jīng)徹底黑化,不再是原來那個奮發(fā)有為,勵志向上的皇帝,他開始懈怠朝政,內(nèi)憂外患之下,唐朝已經(jīng)盡顯疲態(tài)。
劇中的李必冷靜果敢,狠辣忠誠,是太子的忠實擁護者。為了太子,可謂是盡忠盡職,殫精竭慮,絲毫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
李必的原型是李泌,此人的確是唐朝一個運籌帷幄、能文能武之人。“安史之亂”以前,李泌已辭官歸鄉(xiāng),但為了輔保太子李亨,他選擇重新復(fù)出。事實上,正是由于他復(fù)出后的謀劃和計策,唐肅宗才平定了“安史之亂”。
李泌在歷史上究竟是什么樣的人?李泌(bì)(722年-789年 ),字長源。京兆(今陜西西安)人。 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謀臣、學者,北周"八柱國"李弼的六世孫。
李泌七歲能文,幼時就已粗通黃老列莊學說,有神童的美譽。唐玄宗開元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機遇巧合,受到了玄宗召見。在朝中,李泌不僅受到張說、張九齡的賞識,大臣韋虛心、張廷珪也很器重他。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學,擅長研究《易經(jīng)》。他經(jīng)常游歷嵩山、華山、終南山之間,仰慕神仙不死之術(shù)。天寶(742年-756年)年間,隱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獻上《復(fù)明堂九鼎議》,玄宗想起李泌的"早惠",于是召他入朝講授《老子》。因其講解"有法",玄宗命他待詔翰林,供奉東宮,太子李亨待李泌極為優(yōu)厚。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玄宗倉皇出走,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肅宗即位后,派人四處尋找李泌,要給他授任官職,李泌自稱山人,堅決推辭,希望以賓客的身份隨從。 肅宗也只好授李泌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碰到疑難的問題,常常和他商量,稱其為先生而不稱名。
李泌入朝議論國事,從制書文誥到將相升遷,無所不預(yù),史稱其"權(quán)逾宰相"。李泌外出時,也陪同肅宗車駕,眾人指著他說"穿黃衣的是圣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隱士"。肅宗聽說此事,便賜李泌金紫,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廣平王李俶(后來的唐代宗李豫)的行軍司馬。
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即位靈武,召李泌參謀軍事,為平叛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又被權(quán)宦李輔國等誣陷,再次隱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召為翰林學士。屢遭宰相元載、常袞排斥,出外任職。唐德宗時入朝拜相,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鄴縣侯,世稱"李鄴侯"。
李泌是玄、肅、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無為的老莊之道,視功名富貴如敝屣,所以在肅、代兩朝數(shù)度堅辭宰相之位,并且最終遠離朝堂,長年隱居于衡山。
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4月1日 ),李泌病逝,享年68歲。德宗追贈他為太子太傅,所賜賻禮加等??滴趿荒?1722年),李泌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得以從祀歷代帝王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