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臣魏征的“成功學”標本: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與魏征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都被視為一種理想而經(jīng)典的君臣關系——臣子竭誠進諫,皇帝虛心接納。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當事雙方小心翼翼制造出來的假象。
孤立地看,《諫太宗十思疏》的“語言感覺”和“問題意識”皆為一流:魏征從朝堂的政治生活和宮廷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了最有可能和最高統(tǒng)治者迎面相逢的十種形態(tài),進而提出了應對之策,即“十思”。這是一篇不朽的文獻,似乎為大唐盛世的到來吹響了號角。但如果將這篇文獻放在特定的歷史空間來思考,我們卻會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概言之,“十思疏”包含著魏征的血淚和辛酸,堪稱是魏征“成功學”的一個標本。
要理解這個問題,需要結合魏征個人的成長和遭遇。
魏征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隋末,魏征被隋武陽郡丞元寶藏任為書記,后被李密任為元帥府文學參軍,隨李密降唐。后,魏征為竇建德俘,竇敗后,魏征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靶溟T之變”以后,魏征歷任諫議大夫、尚書左丞、秘書監(jiān)、侍中、監(jiān)察御史。貞觀七年,被封為鄭國公,死后,賜謚號曰文貞。
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謂群星閃爍,人才濟濟: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尉遲敬德、秦叔寶……他們要么是李世民的創(chuàng)業(yè)班底,要么是李世民的長期合作伙伴,要么和李世民有姻親關系,和他們相比,魏征無法不自慚形穢。
雖然唐代并不十分講究門第出身,但出身名門望族依然是可以傲視他人的原始資本。當然一個人的出身無法選擇,退而求其次,那就要看一個人的“立場”,也就是看一個人的政治身份。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那是掌握話語權的人作賊心虛之時的自我安慰。所以,一個人要想在風云變幻的朝廷之上站穩(wěn)腳跟,需要同時具備良好的家庭出身和政治立場,至少要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但是,魏征既無良好的家庭出身也無過硬的政治立場。甚至在和李世民相遇之前,魏征的個人信用幾乎喪失殆盡。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