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好儒的漢元帝為何成為西漢衰落的罪魁?
漢元帝劉奭,之所以名聞后世,是因為他在位期間出了個“昭君出塞”的故事。劉奭生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是漢宣帝劉詢的長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她母親是恭哀皇后許平君。劉奭出生后數(shù)月,其父劉詢即位。是為漢宣帝。兩年后,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地節(jié)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八歲的劉奭被立為太子。黃龍元年(公元前49年)十月,漢宣帝駕崩,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
漢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shù),為人柔懦。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dǎo)致皇權(quán)式微,朝政混亂不堪,大漢王朝由此走向衰落。
史書上說,漢元帝劉奭“柔仁好儒”,當他還是皇太子時,眼看著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動不動就用刑罰懲治下屬,大臣楊惲、蓋寬饒等僅僅因為“刺譏辭語”就被殺害,很不以為然。一天,乘著陪父親用餐時,委婉地說:“陛下使用刑罰略有點過分了,應(yīng)該多多重用儒生?!睗h宣帝頓時變了臉色,厲聲說:“漢朝自有漢朝的制度,本來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樣單純地使用所謂的‘德政’呢?更何況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變化,最喜好厚古薄今,連‘名’與‘實’之間的區(qū)別都分不清,怎能交給他們以治理國家的重任!”說完了這番話,漢宣帝又長嘆一聲道:“亂我家者,太子也!”只是鑒于對已故許皇后的感恩與報答,他最終沒有更換太子,這是劉奭的一大幸運。
網(wǎng)絡(luò)配圖
漢元帝繼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8年),改年號為“初元”。漢元帝在位期間,因為有宣帝朝的基礎(chǔ),漢朝仍然強盛,但此時也成為衰落的起點。豪強地主兼并之風(fēng)盛行,中央集權(quán)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
漢宣帝臨終前,已為漢元帝安排“三駕馬車”輔政,由樂陵侯史高領(lǐng)銜,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為副。
漢元帝的信任與支持,讓蕭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張,推行仁政的希望,但這只是曇花一現(xiàn)。元帝對兩位師傅特別信任,儒臣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致使被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與蕭望之產(chǎn)生嫌隙,的陰影隨即籠罩著朝廷。
史高與宦官里外呼應(yīng),反對蕭望之的改革主張。蕭望之憂慮外戚放縱、宦官擅權(quán),于是,向漢元帝建議:中書是國家政事之本,應(yīng)由賢明公正之士掌管,武帝優(yōu)游飲宴于后庭,任用宦官掌管中書,不合乎國家舊制,且違反“古不近刑人之義”,必須予以糾正。元帝初即位,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見,不敢做出調(diào)整,議論久而不決。蕭望之提出此動議,卻招致宦官中書令弘恭、仆射石顯等人嫉恨,于是他們與史、許兩姓外戚聯(lián)手,共同對付蕭望之,只用兩個回合,就將蕭望之逼死。
蕭望之飲鴆自殺,元帝非常震驚,為之痛哭流涕,責(zé)怪弘恭、石顯等人害死自己的師傅。但他卻沒有懲治逼死師傅的幕后推手,只是口頭責(zé)問弘恭、石顯等人,使其“免冠謝罪”而已,事后,對他們寵信如故。從蕭望之死,便能看出漢元帝政治上短視與低能,空懷匡正理想,而缺乏戰(zhàn)略眼光與政治謀略。毫無疑問,漢元帝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為,必須將儒臣作為主要依靠力量。而漢元帝放縱宦官,逼死蕭望之,放逐其他儒臣,無異于自廢武功,自斷臂膀。
網(wǎng)絡(luò)配圖
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角逐,宦官成為大贏家。蕭望之死后不久,中書令弘恭也病死,石顯繼任中書令。此后,中樞權(quán)力急劇失衡,向石顯一方傾斜。出于對石顯的信任及漢元帝自身健康原因,元帝將朝政全部委托他處理,事無大小,都由他匯報決斷。由是石顯威權(quán)日盛,貴幸傾朝,公卿以下無不畏懼他。石顯儼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跡”。漢元帝雖為天子,但權(quán)柄卻握在石顯手中,一切聽任石顯說了算。
漢元帝特別寵信宦官,主要基于一種天真的想法,認為宦官沒有家室,不會締結(jié)“外黨”。但這是一種錯覺,石顯之流其實頗擅長“結(jié)黨”,他不僅與宮廷太監(jiān)結(jié)為“內(nèi)黨”;而且,勾結(jié)史丹、許嘉等外戚并拉攏見風(fēng)使舵的匡衡、貢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結(jié)為“外黨”;內(nèi)外呼應(yīng),興風(fēng)作浪,黨同伐異。易學(xué)大師京房曾提醒漢元帝,不要寵信佞臣,元帝卻執(zhí)迷不悟,依然聽任石顯專權(quán);京房觸怒石顯,很快被逐出朝廷,隨后,又因“非謗政治”而被處死。
石顯擅權(quán)期間,綱紀紊亂,吏治腐敗。在后宮,王昭君因為不愿出錢行賄,畫師便將她丑化,不得不出塞遠嫁匈奴。昭君出塞讓漢元帝驚悟國政混亂,然而,對于宦官危害國家,他始終未能悟察。司馬光評述:“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說白了,就是漢元帝太好糊弄,居然讓石顯玩弄于股掌之間。宦官石顯的專權(quán),實際上正是漢元帝縱容的結(jié)果。在帝制時代,大權(quán)旁落乃為君之大忌,尤其是想要有所作為的君主,必須善用最高權(quán)力施展抱負。
網(wǎng)絡(luò)配圖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去世,終年四十二歲。葬于渭陵(今陜西咸陽東北)。死后廟號高宗,謚號孝元皇帝。太子劉驁登基,是為漢成帝。
司馬光這樣評論漢元帝:“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寤也!夫恭、顯之譖訴望之,其邪說詭計,誠有所不能辨也。至于始疑望之不肯就獄,恭、顯以為必?zé)o憂。已而果自殺,則恭、顯之欺亦明矣。在中智之君,孰不感動奮發(fā)以厎邪臣之罰!孝元則不然。雖涕泣不食以傷望之,而終不能誅恭、顯,才得其免冠謝而已。如此,則奸臣安所懲乎!是使恭、顯得肆其邪心而無復(fù)忌憚?wù)咭??!?/p>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