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取消了太子制度后,為什么還要保留太子三師這樣的官職呢
對以《雍正王朝》為代表的清朝劇比較熟悉的朋友應該知道,在清朝康熙中后期,康熙帝的幾個兒子之間爆發(fā)了激烈的“奪嫡之爭”,導致太子胤礽兩次被廢。最終康熙帝建立了“秘密立儲制”,持續(xù)幾千年的太子制度正式終結。
但有意思的是,康熙雖然取消了太子,但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官職,如今大家很熟悉的菜肴“宮保雞丁”中的“宮?!本褪恰疤犹!钡膭e稱。那么既然清朝沒有太子了,為什么還會有“太子三師”這些官職呢?
大約從南北朝開始,朝廷一二品的官位基本上都變成了虛職,也就是品級很高但沒有實權。明太祖朱元璋廢宰相之后,朝廷品級最高的是官員直接被壓到了六部正副長官一級,內閣大學士則必須要兼任六部級別的官職。
但六部是明確工作范圍的部門長官,而內閣則是統(tǒng)攬全局的,六部官銜與內閣本身的權力之間存在沖突。另外,明朝內閣后來出了不少牛人,比如楊士奇、張居正等名臣,只掛六部官銜已經不符合這些牛人的實際影響了。
所以明朝后來便讓那些特別有影響的內閣大學士兼任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太子三師(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這些一品官位,比如張居正當內閣首輔時就兼任太師(正一品)。
清朝官制是在繼承明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清朝實際的宰相南書房和軍機處大臣更是連品級都并沒有,所以清朝實際上的宰相更需要兼任三公、三孤、東宮三師這些虛職來提升地位,包括地方上的總督巡撫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清朝雖然雖然取消了太子,但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官職卻依然保留,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所謂的“立憲運動”的時候,“太子三師”才算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