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汪端與陳裴之的愛情故事,孤獨度過晚年
一盞孤燈,一卷殘書,這就是汪端的晚年。陳年的古樸妝臺上,靜靜地放著一本古老的菱花鏡。鏡中的朱顏已經(jīng)凋謝,韶華已經(jīng)逝去,如同留不住也挽不回的流光。曾經(jīng)和她影作雙成的男子,身影也消散在了過往的塵埃里,無法抹去也難以拾起。汪端靜靜的拿起那一面梳妝鏡,伸手撫過上面的雕花,似乎透過積塵已久的塵埃就可以窺見早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逝去的過去。那一年,她才十五歲,正是及笄之年!
少年時候,汪端才情卓越,年僅七歲就遵從父親的命令歌詠春雪。其父親汪瑜給她取號,為“小韞”。稱贊她有不遜于謝道韞的柳絮之才!汪端的才情,由此可見。從幼時到少年,汪端始終無拘無束,如同枝頭爛漫的杏花。正因為沒有阻礙,所以熾烈。童年的時候好兒戲,長大后就無比喜愛詩書,吟詩弄筆皆是她的性情。而汪瑜也愛并欣賞她的天然性情,不愿意加以矯飾。
那時的汪端恰如一朵出塵脫俗的白蓮,無拘無束,天真純粹。然而花尚且羞春,更何況正當(dāng)妙齡的少女。十五歲的時候,汪端在詩文里會晤了陳裴之。陳裴之字孟楷,年少成名,才情天縱。他的詩文讓汪端一見傾心!她不僅提起筆來,以筆勾勒詞句。一面在心里描摹年少的容顏,想來也是清湛而有風(fēng)骨,如同雪地里的梅花。不經(jīng)意間,一滴清墨從筆尖流出,連同那滿心滿意的小女兒情思一并暈染在紙上。
王端慌忙的拭去,可是拭去的了清墨,卻拂不去心間的那抹飄渺的身影。也是在這一年,從蘇州歸來的汪瑜拿回了一張庚貼,顯然已經(jīng)幫她訂下了親事。汪端既憂愁又恐懼不顧女孩家的矜持,急忙向父親打探未來的夫君,唯恐那人并非藏在心尖上的人。好在知女者莫如父,汪瑜早就知道自己的女兒戀慕江南才子陳裴之。此番前去蘇州,既是因為公差,也是為了查探陳裴之的家世和人品,好將愛女托付。
等到看完陳裴之的詩集,就連汪瑜也為他的才情所傾倒。所以立即囑托好友代為傳意,想要與陳家結(jié)為姻親。陳家也早就耳聞汪端的“小韞”之名,愿結(jié)締秦晉。因而有了那一夜,一盞孤燈如豆。汪端對著庚貼上的陳裴之三個字,再一次在心底里纏著眷戀著他的幻影。曾經(jīng)在夜里滿懷期待,說給夜色的心事,如今盡數(shù)化作了近在指尖的真實。十八歲,在最好的年華里,汪端嫁入了陳府。
錦紅的蓋頭之下,她一步一頓,無言中,喜悅的淚水已經(jīng)盈滿了眼眶。新婚高燭,他牽著她的手,喚的那一聲娘子,圓了她的心全了她的夢。這一聲娘子也終于令汪端含在眸中的淚,像雨珠一樣墜下,被陳裴之溫柔的拭去。那一柄菱花鏡,是陳府送往汪家的聘禮之一。曾經(jīng)篆刻了汪端多少不眠夜里暗自期待的眼神,又在新婚之夜被汪端從袖間取出,由陳裴之接住。
借著菱花鏡的微光,他看清了愛妻亦喜亦笑,含嗔含歡的容顏?;榧s既定,他們便是一生一世的夫妻。春寒冬冷,陳裴之始終拿著一襲披風(fēng),靜靜地站在汪端的身畔。只要風(fēng)起,他就會輕輕地為她披上。夏熱秋涼,陳裴之都不會忘了為她烹制新茶。那一盞溫涼,始終停在她的書案上,所有的溫暖近在咫尺。閑暇的時候,拋開瑣碎的家事,只訴幽情賭書潑茶。
道光六年陳裴之客死異鄉(xiāng),隨之而來的,是其子孝先的逝去。此后世事留給汪端的,只剩下無盡的哀痛和悼念。昔日的那份溫暖,終究隨著流光漸行漸遠(yuǎn),變成了不會再來的昨天。晚年的汪端,只有靠著筆墨疏解情傷。最后只有那一柄銅鏡,陪著她度過殘余的年歲。那柄照進了年年春華轉(zhuǎn)瞬凋零,照進了朱顏漸漸凋零,也照見了此去經(jīng)年,終究把青絲熬成了雪!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