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背后的家風故事
孟母三遷
【出處與釋義】最早出自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形容家長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所花的苦心。故事講述了鄒孟軻(即孟子)之母,因其子少時居住環(huán)境不佳,先后三次遷居,最終定居于學堂附近,使孟子得以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終成一代大儒。
【家風故事】孟子幼時,父親早逝,生活艱辛,全靠孟母紡織麻布維持。孟子聰明伶俐,模仿能力極強。初時,孟家住在一片墳地附近,孟子常與小朋友模仿哭喪等游戲。孟母認為此環(huán)境不利于兒子成長,遂遷居至集市旁。然而,孟子又學會了買賣吆喝的游戲。孟母再次認為此地不宜久居,最終決定遷居至學堂附近。在這里,孟子開始模仿讀書人的行為舉止,孟母對此感到十分滿意,遂定居下來。這便是著名的“孟母三遷”。
孟母對孟子的教育不僅限于學習,還涵蓋了生活和事業(yè)的各個方面。她的教育成就了一代圣賢,孟母教子的傳說因此廣受贊譽,并被尊為母教第一人。孟母所傳遞的良好家教、家風、家訓觀念,不僅推動了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的形成,如愛家愛國、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和諧和睦、共建共享等,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
寧靜致遠
【釋義】平穩(wěn)靜謐的心態(tài),能夠讓人不為雜念所左右,通過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并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
【出處】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學者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而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也對此有所引用:“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逼湟鉃椋挥袃?nèi)心平靜淡泊,才能明確志向;只有心境平穩(wěn)沉著,才能實現(xiàn)遠大目標。
【家風故事】《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其子諸葛瞻的家書,其中蘊含著深厚的父愛與期望。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在這段文字中,諸葛亮教導兒子,作為君子應當以靜修身,以儉養(yǎng)德。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確志向;只有心境寧靜,才能實現(xiàn)遠大目標。同時,他也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習需要靜心,才能廣增才干;而才干則需要通過學習來培養(yǎng)。若放縱懈怠,就不能勉勵心志振奮精神;若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大多對社會沒有益處,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居所里,等那時再后悔也來不及了。
《誡子書》不僅是諸葛亮對兒子的囑托,更是他一生的總結。它教導人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時,應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與淡泊,堅守節(jié)儉與專注的品德,不斷修身立志,追求更高的境界。這份家書也成為后人修身立志的行為準則和精神財富,激勵著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精忠報國
【釋義】精心忠誠,全力報效祖國,愿為國家竭盡忠誠,不惜犧牲一切。
【出處】“精忠報國”這一成語的出處可追溯到《北史·顏之儀傳》,其中有言:“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意為臣子們受到朝廷的恩澤,應當忠誠報國,怎能輕易將國家的權力交給別人呢?而在《宋史·岳飛傳》中,則更具體地記載了岳飛身上刺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的故事:“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边@說明了岳飛對國家忠誠的堅定信念,這四個字甚至已經(jīng)深深地刻入了他的肌膚之中。
【家風】“精忠報國”不僅是對古代英雄豪杰忠誠于國家、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也是激勵后人銘記歷史、不忘國恥、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動力。它告訴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忠誠于國家、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永遠不能改變。
岳母刺字
【家風故事】公元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國家陷入危難之際,岳飛毅然決定再次投軍,保家衛(wèi)國。臨行前,他的母親姚太夫人將他叫到跟前,詢問他的打算。岳飛堅定地回答:“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姚太夫人,她深知這是兒子對國家的忠誠與擔當,也是她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為了讓兒子永遠銘記這份忠誠與擔當,姚太夫人決定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毫不猶豫地解開上衣,露出瘦弱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先是在岳飛背上寫下這四個字,然后用繡花針一針一針地刺了起來。在刺“國”字時,她特意沒有點上那一點,象征著國內(nèi)無首,國家正處于危難之中,需要岳飛這樣的忠勇之士來拯救。
刺完之后,姚太夫人又涂上醋墨,使得這四個字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這不僅是對兒子的激勵,更是對家國情懷的深刻詮釋。岳飛深受母親的鼓舞,投軍后作戰(zhàn)勇敢,很快便因戰(zhàn)功升為秉義郎。
在隨后的抗金戰(zhàn)爭中,岳飛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等將領的賞識與稱贊。他智勇雙全,才藝出眾,被譽為“古良將不能過”。最終,岳飛成為了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改過自新
【釋義】指改正自己的過失或錯誤,重新做人或做事,開始新的生活或工作。
【出處】“改過自新”這一成語最早出自《史記》中的兩個篇章。一是《史記·孝文本紀》,其中記載:“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復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边@句話表達了對于因犯罪而受到刑罰的人,即使他們想要改正錯誤、重新做人,但往往因為過去的罪行而無法找到回歸社會的道路。
另一處則出自《史記·吳王濞列傳》,文中提到:“(吳王)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德至厚;當改過自新?!边@里講述了吳王劉濞假裝生病不上朝,按古法應當被處死,但漢文帝寬厚仁慈,沒有殺他,反而賜給他幾案和手杖,希望他能改過自新。
這兩處記載都強調(diào)了“改過自新”的重要性,即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努力改正,從而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或工作。這一成語后來被廣泛用于形容那些勇于承認錯誤、積極改正并努力向上的人。
【家風故事】西漢名醫(yī)淳于意一次犯法,官府把他押往長安,等待行荊刑和劓刑。
他的女兒緹蒙不忍父親受極刑,給漢文帝上書“人被處死了不能再生,受刑復原后也不能再復原。即使想改正錯誤、重新做人,也無路可行,不能如愿?!逼涓缸罱K得以免除受刑。這就是著名的“緹縈救父”的故事。緹縈的孝心孝行不僅使父親免于受刑,更促使?jié)h文帝廢除殘酷的肉刑,由此拉開了中國刑制改革的序幕。而緹縈的孝心孝行也影響著我們后人不斷傳承孝悌的優(yōu)良家風。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