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貨幣介紹 漢朝時期五銖錢的流通及其特征
導(dǎo)讀:秦滅以后,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承秦制,貨幣制度也一如其舊。所不同的是,漢初半兩錢的實際重量開始變輕了,如漢文帝時半兩錢只重四銖(二十四銖合一兩)鑄幣的名稱和重量,兩者由相符到有差距,這是世界各國貨幣史上共同的現(xiàn)象。這一方面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節(jié)省幣材,另一方面也標志著貨幣地位的進一步確立。
西漢初年,曾允許私人鑄錢,結(jié)果引起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于是嚴禁私鑄,違者處以死刑。但違法盜鑄事件還是層出不窮。公元前175年,漢文帝又允許私人鑄錢,但規(guī)定不得摻雜鉛鐵降低錢幣質(zhì)量,違者處以“黥刑”(臉上刺字)。這樣一來,各地豪強權(quán)貴、富商大賈就得到公開鑄錢、大發(fā)橫財?shù)臋C會。大夫鄧通由于鑄造錢幣,財富超過了王侯。吳國豫章郡(轄境相當今江西?。┯秀~山。吳王劉濞就廣招天下亡命之徒,大量采銅鑄錢,“富埒[liè劣,同等]天子”。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劉濞發(fā)動吳楚七國叛亂,曾狂妄宣稱:“我的金錢在全國到處都有,諸王日夜用之不盡。有應(yīng)當賞賜的,只要告訴我,我就送給?!?/p>
從經(jīng)濟上看,由于私鑄的錢幣越來越多,市場上各種錢幣雜用,很不統(tǒng)一。老百姓用錢,在郡縣之間就有所不同,有的因用輕錢,一百個錢還要貼補上若干。私鑄的錢幣偷工減料是不足為奇的。有一種錢,輕小得象榆樹的果實榆莢[jiá頰]一樣,而中間的方孔又特別大,不小心就碎成四爿[pán盤];它的重量只有二銖多,竟在上面還鑄明“半兩”。
漢景帝平定吳楚之亂以后,又禁止私人鑄錢。但私鑄錢并沒有減少,只是由公開轉(zhuǎn)入了地下。漢武帝統(tǒng)治時,為了遏止私鑄,就頻繁地下令進行錢幣改鑄。以后,他又嚴令執(zhí)行由桑弘羊提出的經(jīng)濟政策,將冶鐵、煮鹽和鑄錢等權(quán)力全部收歸官營,從而打擊了富商大賈和地方上豪強權(quán)貴的割據(jù)勢力,開辟了更廣泛的收入來源。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漢武帝實行幣制改革,采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幣”。白金的幣面分三等:圓形的龍幣值三千錢,方形的馬幣值五百錢,橢圓形的龜幣值三百錢。所謂白金,實際上是銀和錫的合金。銀少錫多,作價又那么高,自然會發(fā)生貶值。加上銀的價格高,錫的價格低,成千上萬的人又私下鑄造起來,結(jié)果白金只用了一兩年就廢止了。白金是中國最早的銀幣,也是第一次在幣面上出現(xiàn)了圖型。在此以前,錢幣上只鑄文字,不用圖畫,與希臘體系的錢幣不同。漢武帝時中國已同古羅馬、印度等國有貿(mào)易往來,白金鑄圖型很可能是受到外國幣制的影響。
皮幣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養(yǎng)的白鹿的皮,長寬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繪圖。小小一塊畫了圖的鹿皮,竟然作錢四十萬,在當時是無論如何行不通的。不過,正因為它的幣材與幣面的價值相差懸殊,因而可以說是中國紙幣的最早嘗試。
白金、皮幣的弊病,漢武帝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于是在發(fā)行白金和皮幣以后的幾個月,開始鑄造“五銖錢”。
五銖錢相當精美,銅色渾厚勻稱,文字端莊俊秀,并且采用了戰(zhàn)國時刀幣、環(huán)錢邊緣突起的輪廓,以保護幣上的文字不致磨損,同時增加牢度。這一邊緣突起輪廓的鑄造法從此就固定了下來。
五銖錢大小得體,輕重適中。在這以前,大的如某些刀幣,長十九厘米,重五十多克;小的如莢錢,直徑不到一厘米,象豌豆那么一粒,攜帶與計數(shù)都很不方便。五銖這一標準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的實踐得來的,因而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漢武帝將鑄造錢幣的大權(quán)收歸中央所有,并在上林苑設(shè)立負責鑄錢的機構(gòu),稱作“上林三官”。鑄造錢幣有了專門機構(gòu)負責,錢幣的質(zhì)量就有了保證。這時鑄錢已經(jīng)采用了銅質(zhì)母范的方法,即先用泥土制成非常精美的凹模祖范,然后鑄出凸模銅母范,用它可以造出無數(shù)的凹模泥范,因此鑄出的銅錢大小和式樣完全一致。至于錢的邊緣,原來是用手工來銼平的,到了這時,已經(jīng)改為疊串在一起用車刀車平,在技術(shù)上有了進步。
從史書的記載看,漢代在發(fā)行了五銖錢以后,錢幣使用得更加廣泛,流通的渠道也更多了。錢可以買到官職,也可以贖罪。漢以前,作為政府一大開支的官吏薪俸,都是以谷和粟等實物來支付的;到了西漢,名義上雖然叫若干石,但在實際發(fā)付時,有的發(fā)一半谷粟、一半銅錢,有的則完全發(fā)錢。東漢時的官俸,連名義上都改為一半錢、一半谷粟了。錢幣的用處這么大,人們對于它的追求也就更加強烈。漢代錢范上,常有“日入千金”、“日入千萬”、“大利千萬”等字樣。“金錢萬能”好象已成為一般人的座右銘。
從公元前116年(漢武帝元鼎元年)起,五銖錢已作為唯一的錢幣,獨步于漢帝國的疆域。直到一百二十多年后,王莽稱“假皇帝”,代行皇帝職權(quán),才發(fā)行了三種新錢:大泉、栔[qì氣]刀和金錯刀。
王莽鑄造新錢的主要目的,是想用它來收購黃金。西漢時,黃金在對外貿(mào)易中是作為國際貨幣使用的,有一定數(shù)量的外流,加上其它原因,使黃金格外希罕。王莽禁止列侯以下挾黃金,人民手中的黃金都要賣給政府,有的干脆沒收。他所發(fā)行的方孔圓錢大泉,每枚值五銖錢五十個;小泉每枚值五銖錢一個;鑰匙形的栔刀每枚值五百個;金錯刀因上部陰文“一刀”兩字用了一點點黃金嵌錯,竟當五千枚五銖錢。公元8年王莽取代劉氏做了皇帝,就將刀錢和五銖錢一并廢除,專用大小泉。泉在周朝已作為“錢”的別寫,而且含有象泉水源源不斷流通的意思。然而人民對王莽的貨幣政策早已怨聲載道,他們拒絕用大小泉,堅持以五銖錢進行交易。在當時無法維持一種穩(wěn)定的幣制的情況下,不少人又從事私鑄。于是王莽將使用五銖錢的人流放到邊疆去,弄得農(nóng)民和商人紛紛破產(chǎn),諸侯卿大夫以至老百姓因私鑄而定罪的多得無法計數(shù)。中國歷史上,在貨幣制度方面展開這樣劇烈的斗爭,還是少見的。
王莽極端迷信于所謂的“制度改革”,以為制定了新制度,天下自然會太平。他取國號叫“新”,把各地的地名也都更換得面目全非;貨幣制同樣朝令夕改。專用大小泉僅僅一年,又花樣翻新,搞起了所謂寶貨制:用金、銀、銅、龜、貝五種實物作為幣材,定出了六種二十八等不同的貨幣。寶貨制亂七八糟象個大雜燴,連王莽自己也未必弄得清楚。龜甲、貝殼交易的時候須量尺寸,其麻煩可想而知。布幣分成十級,從小布一百到大布千錢,每級實際重量只差一銖,不識字的人畢竟是大多數(shù),簡直無法分辨。
王莽強迫命令,不帶布幣的不準通行,公卿身上須有布幣才能進宮。他甚至采用殘酷的懲罰辦法,一家鑄私錢,五家連坐,但實際上還是行不通。強制通行的布幣越來越不值錢,物價越漲越高,米每石賣到萬錢。公元14年(王莽天鳳元年),王莽為了挽回人心,第四次改革貨幣,鑄行貨泉和貨布,有點接近了五銖錢幣制。但這時候他的政權(quán)正在綠林、赤眉農(nóng)民大起義的沖擊下風雨飄搖,幣制改革已無濟于事。新朝只存在十五年便滅亡了。
在中國貨幣史上,王莽的幣制最為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然而它也促進了鑄錢工藝水平的大大提高。金錯刀的錯金技術(shù)爐火純青,“一刀”兩字發(fā)射出水銀的光彩,后代人都把它作為珍貴的工藝品來收藏。東漢張衡在《四愁詩》中寫道:“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泵廊怂洠磥聿粫且话颜娴牡?;成語“鑄成大錯”的“錯”,本義也指錯刀,借用為錯誤。貨布長二寸半,寬一寸,四枚連在一起,恰好等于漢制一尺。貨布制造規(guī)格很嚴,即使檢查上千枚,其大小輕重也少有差別,以致可以由錢幣來確定漢代的度制和衡制。有人把王莽稱作造幣能手,這是不恰當?shù)?,真正的鑄幣能手是那些沒有留下姓名的、默默無聞的普通工匠。
公元25年,借綠林、赤眉起義發(fā)家的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quán)。他沿用王莽時的貨泉,而且還鑄造了新的貨泉。直到他做皇帝的第十六年,才重鑄五銖錢。
在三國時期的貨幣中,有一種叫“太平百錢”。黃巾起義的首領(lǐng)張角曾以“太平道”為號召,由此看來,太平百錢可能是起義軍鑄造的。如果真是這樣,它便是最早的農(nóng)民起義軍鑄的貨幣了。
東晉時,錢幣很混亂,大的大,小的小:大錢叫“比輪”,意思是比得上車輪;小錢有“小五朱”,是沈充鑄造的,又叫沈郎錢。唐朝詩人李賀寫過“榆莢相催不知數(shù),沈郎青錢夾城路”的詩句,可以反映這種錢幣的薄小。
年號錢出現(xiàn)于與兩晉差不多同時的“十六國”,即成漢的李壽造的漢興錢。漢興是李壽的年號。帝王用年號是從漢武帝開始的,但鑄作錢文也采用年號,則要數(shù)漢興錢最早。在漢興錢以后的百余年,又有南朝的宋孝武帝劉駿鑄造的年號錢,名“孝建四銖”。梁也鑄造過五銖錢,有許多是不值錢的鐵五銖,交易的時候用車來裝運,不是一枚枚地計數(shù),而是說幾貫幾貫(貫是成串的意思,一貫即一千錢)。饑荒的時候甚至一斗米賣八十萬錢,一只狗賣二十萬錢,可見當時的錢幣已貶值到何種程度。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也整頓過錢幣,鑄造了統(tǒng)一的新五銖錢“開皇五銖”。但由于隋朝的歷史很短,繼起的唐朝又重新鑄造新幣,這種“開皇五銖”就成了最后的一種五銖錢。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