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簡介和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
張騫出使西域,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知道,在漢代之前,我們的國家相對封閉,西域?qū)τ谖覀儊碚f,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不過在西漢時期,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對于西域的情況逐漸了解起來,但是十分狹隘。之后,終于有一件事使得中原和西域溝通起來,這件事就是張騫出使西域。
據(jù)《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是漢中人,陳壽說是“漢中成固(今陜西城固縣)人”。建元年中為郎。此時正是漢武帝時期,國家強盛,但仍然受到北方強大的匈奴的威脅。為了擺脫匈奴的威脅,漢武帝想派使者去聯(lián)絡西域各國,特別是與匈奴有矛盾的大月氏(今蘇聯(lián)烏茲別克、塔吉克),共伐匈奴。為此,漢武帝“乃募能使者”。張騫“以郎應募,使月氏”。張騫出使西域,隨行的人除堂邑父外,共有100多人。張騫出使西域,由于帶有重大的政治目的,自然會受到匈奴的阻撓,會有各種艱險。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今甘肅臨洮南)途徑匈奴時,被匈奴抓獲,扣留。扣壓不是幾天、幾月,而是10年。匈奴人給他娶妻生子,想以此拴住張騫,老死匈奴。然而張騫“持漢切不失,”念念不忘身負的使命。在被扣押期間,他采取韜晦之計,使匈奴人放松警惕,放寬對他的監(jiān)禁。這一計果然有效,張騫抓住一個機會和少數(shù)隨從逃跑,“西走數(shù)十日至大宛”。大宛國王早就想跟富饒的西漢交往,聽說張騫來了,很高興,問他:“你要到哪里去?”
張騫答:“我要出使月氏,沒想到中途匈奴人阻道。現(xiàn)在我逃出來了,希望國王派人送我去月氏。如果你這樣做了,我回漢朝后告訴漢王,漢王定會用很多財物感謝你?!贝笸饑鯘M口答應,派人把張騫護送到康居,由康居轉(zhuǎn)送大月氏,到大月氏以后,發(fā)現(xiàn)情況有變化。老國王被匈奴人殺害,立太子為王,征服了大夏。新國王認為,大月氏土地肥美,人民安居樂業(yè),而且離漢朝太遠,沒有必要定要報復匈奴。
張騫沒轍,又從大月氏回大夏。遠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張騫取道昆侖山北麓,青海柴達木盆地的羌族居住區(qū)回國。由于羌族被匈奴控制,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后又趁匈奴內(nèi)亂逃回長安,歷盡千辛萬苦,前后用了十三年時間。出發(fā)時帶著隨從一百人,返回時,只剩甘父一人同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為了表彰張騫的功績,漢武帝封他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張騫出使西域,經(jīng)歷了許多國家,知道了西域的許多情況。他第一次以漢朝使者的身份,與西域的一些國家交往,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歷史上稱他的這次出使是“鑿空(孔)”,意思是張騫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漢武帝要求的政治目的,但是通過他的旅行觀察,卻獲得了有關(guān)西域各國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使生活在中原內(nèi)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張騫把這些地理知識寫成報告上奏漢武帝,后來司馬遷即據(jù)此寫成了(大宛列傳),得以保存至今。張騫出使西域,激發(fā)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fā)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zhàn)爭。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由于張騫出使西域與匈奴作戰(zhàn)有功,被漢武帝封為博望候。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張騫又向漢武帝報告:“大臣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悅:‘安得此?’大夏國人悅:‘吾賈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東南可數(shù)千里,其俗士著,大與大夏同,而卑溫暑熱云。其人民乘象以戰(zhàn),其國臨大水焉。’以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shù)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今使大夏,從羌中,險,羌人惡之;少北,則為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元寇。”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