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史上真的有嗎?
說到韋小寶,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的那個溜須拍馬、油嘴滑舌的韋小寶了。金庸在塑造韋小寶這個人物,簡直直插到人入心入肺,連看客都有點懷疑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個人物?坦白地說:其實歷史上并無韋小寶此人。
網(wǎng)絡配圖
金庸曾在一次訪談中談過,韋小寶在歷史上并無此人。只是自己根據(jù)需要自行創(chuàng)建的人物而已。而且在歷史上也無此人的記載,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做過的事并不是虛構的,只是并不是韋小寶做的而已。比如說殺鰲拜,在小說中是韋小寶靠機智而讓鰲拜伏法。但歷史并不是這樣講的,歷史上是康熙和孝莊太后共同將其抓住,在牢中死去的。所以小說中的人是不可信的。
據(jù)金庸《韋小寶這小家伙》所述:
坦白說,在我寫作《鹿鼎記》時,完全沒有想到這些。在最初寫作的幾個月中,甚至韋小寶是什么性格也沒有定型,他是慢慢、慢慢地自己成長的。在我的經驗中,每部小說的主要人物在初寫時都只是一個簡單的、模糊的影子,故事漸漸開展,人物也漸漸明朗起來。我事先一點也沒有想到,要在《鹿鼎記》中著力刻畫韋小寶關于(不擇手段地)適應環(huán)境和注重義氣這兩個特點,不知怎樣,這兩種主要性格在這個小流氓身上顯現(xiàn)出來了。朋友們喜歡談韋小寶。在臺北一次座談會中,本意是討論“金庸小說”,結果四分之三的時間都用來辯論韋小寶的性格。不少讀者問到我的意見,于是我自己也來想想,試圖分析一下。這里的分析半點也沒有“權威性”,因為這是事后的感想,與寫作時的計劃,與心情全然無關。
網(wǎng)絡配圖
我寫小說,除了布局、史實的研究和描寫之外,主要是純感情性的,與理智的分析沒有多大的關系。因為我從來不想在哪一部小說中,故意表現(xiàn)怎么樣一個主題。如果讀者覺得其中有什么主題,那是不知不覺間自然形成的。相信讀者自己所作的結論,互相間也不太相同。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這十幾部小說中,我感到關切的只是人物與感情。韋小寶并不是感情深切的人。《鹿鼎記》并不是一部重感情的書。其中所寫的比較特殊的感情,是康熙與韋小寶之間君臣的情誼,既有矛盾沖突、又有情誼友愛的復雜感情。這在別的小說中似乎沒有人寫過。韋小寶的身上有許多中國人普遍的優(yōu)點和缺點,但韋小寶當然并不是中國人的典型。民族性是一種廣泛的觀念,而韋小寶是獨特的、具有個性的一個人。
劉備、關羽、諸葛亮、曹操、阿Q、林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國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說是中國人的典型。中國人的性格太復雜了,一萬部小說也寫不完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都不是人,但他們身上也有中國人的某些特征,因為寫這些“妖精”的人是中國人。這些意見,本來簡單的寫在《鹿鼎記》的后記中,但后來覺得作者不該多談自己的作品,這徒然妨礙讀者自己的判斷的樂趣,所以寫好后又刪掉了。何況作者對于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總有偏愛?!鞍]痢頭兒子自家好”,不可能有比較理性的分析。事實上,我寫《鹿鼎記》寫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韋小寶這小家伙當作了好朋友,多所縱容,頗加袒護,中國人重情不重理的壞習氣發(fā)作了。因編者索稿,而寫好了的文字又不大舍得拋棄,于是略加增益,以供談助參考。
網(wǎng)絡配圖
也許我們追逐的不是有沒有存在的問題,而是我們所看到的,一些人,一批人,一類人的縮影,我們渴求的,想擁有的,都給這個虛構的人都得到了。也是這個人塑造得太有福了,連明知道故事是虛構的,看客也眼饞了。金庸用這樣的形式詮譯人民心目中美好愿望的人物,但歷史是不容許像忠、孝、義,還有大智慧,加上那么好運氣的人存在的。也就是說在歷史文獻中,不管是正史或是野史也是沒有相關記載的,這個只能是我們心目中烏托邦式的韋小寶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