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么燕國的存在感那么低?
春秋戰(zhàn)國諸侯們相互攻伐,待硝煙散盡時,人們才猛然想起:位于周朝東北一隅的燕國哪里去了?轟轟烈烈的諸侯爭霸,燕國卻總是一聲不吭,總不在“現(xiàn)場”。也正因此,它被史書提及的不多。直至戰(zhàn)國晚期,燕國才后知后覺、奮力直追。燕國到底怎么了?而這一切還得從召公獲封時說起。
兩周時期,冀北、遼西諸族因皆是殷商的方國或是附庸,是殷商 “北國”的一部分,曾加入反周的行列。周王室要安定局面,就在西周初年把召公分封在燕山以南,河北平原以北。這一方面可與河北平原南部的衛(wèi)國遙相呼應(yīng),對黃河以北的商人舊部形成南北包圍態(tài)勢;另一方面可防止燕山以北、蒙古高原,以及遼東地區(qū)的游牧民族越過燕山直下河北平原,進而入侵中原地區(qū)。
然而,在整個西周和春秋及戰(zhàn)國的大部分時間里,華夏世界實際上一直都無法徹底控制整個河北平原。西周中期,燕國最大的禍患無疑是占據(jù)山西高原北部的山戎,他們常繞過燕山,通過太行八陘不斷滲透至燕國南部河北平原上的滹沱河流城(包括滏陽河、拒馬河等支流),“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
此外,燕國地處苦寒,當(dāng)時有“寧得十里于宋,勿得百里于燕”的說法?!稇?zhàn)國策·燕第一》記載,蘇秦曾稱贊燕國“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于民矣。此所謂天府之地”。但這實在是一句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饑的奉承話,因為他實際上點破了燕國農(nóng)業(yè)脆弱的一面——只產(chǎn)棗栗等果子,并不適合糧食生產(chǎn)。再加上地理因素,燕國難以同中原各國有更多的交往,所以經(jīng)濟相對落后,實力相對較弱。
就軍力而言,史籍中沒有對春秋時期燕國兵力的記錄留存下來,但從這一時期燕國被山戎所逼南遷,以及在與齊國的多次戰(zhàn)爭中從未獲勝的情況看,燕的軍力當(dāng)遜于山戎和齊。也就是說,西周晚期,燕國已被山戎南北封堵,孤懸于燕山南麓,無法完成屏護北疆重任。這樣一個諸侯國在列國爭霸的旋渦當(dāng)中,自然也無力與中原爭雄。
春秋初期,燕國國君燕桓侯將國都從原來的薊城(今北京市房山一帶)南遷至臨易(今河北雄縣附近)。但是,燕國遷都的退讓并不能緩解山戎的侵?jǐn)_,相反更加劇了山戎的野心。公元前664年,山戎再次大舉犯燕,燕國無力自保,在齊國援助下才得以存國。
此后,燕國沿易水一線,東經(jīng)徐水、安新至文安修筑了一道長城,即燕南長城,作為燕國南部與山戎和齊國的分界線。齊桓公借燕國實行其“尊王攘夷”的策略,這更讓其他諸侯對燕沒有“興趣”,甚至在多次的諸侯會盟中也沒有燕君的參加。戰(zhàn)國時,燕國兵力有所增長?!妒酚洝ぬK秦列傳》記載其有“帶甲數(shù)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即便如此,也難入強國之列:其國土面積不如楚,步卒數(shù)量不及魏,車、騎數(shù)量遜于趙,軍糧儲備難望齊之項背,即使刀劍器械一項也輸于韓。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