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的地位與待遇究竟有多高?比平民百姓不知道好多少
自隋朝實行科舉考試以來,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時間里,無數(shù)讀書人為了鯉魚躍龍門,成為天子門生,擠破了腦袋。但是進士錄取的人數(shù)就那么多,像明清兩朝,每次錄取人數(shù)也不過是在兩三百人之間。
那些考不上的人怎么辦呢?只能繼續(xù)以舉人的身份,三年后再戰(zhàn)科場。比舉人身份低一級的秀才就更苦了,想?yún)⒓訒?,你得先考中舉人。其實,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儒林外史》中范進考了半輩子,五十多歲了,依然是一個白丁。若非提學周進看他可憐,心動惻隱之心,他連秀才也不沒指望。
然而并不是說考上秀才就高枕無憂了,古代秀才的待遇與地位跟舉人與進士相比,差的老鼻子遠了。以科舉考試完備的明清兩朝為例,秀才可以免除徭役,不用給官府當免費勞力;在北方地區(qū),可以免除幾畝地的官租,就連房子的高度也可以比普通家人多出三寸。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一旦有了秀才功名,可以見官不拜;秀才犯了事,不能用刑,必須將其功名革除才可以。穿戴方面,秀才可以穿上穿盤領(lǐng)長衫,頭戴方巾,腳蹬長靴。明朝的秀才甚至可以佩劍,出門隨便游學而不受限制,如果是老百姓,出遠門必須要有官府開的路引。
物質(zhì)福利方面,明代的秀才每月甚至還可以從官府領(lǐng)到1兩白銀以及一天一升米,偶爾還有魚肉油鹽。所以,秀才即便什么活都不做也餓不死自己,不過這樣坐吃山空會很窮,所以又有窮秀才之稱。
窮秀才能窮到什么程度呢?如果科舉不順,秀才們只能另謀出路,一般從事塾師、充幕僚、行醫(yī)、當訟師、看風水、下海經(jīng)商等。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年輕時就考中了秀才,不料這竟成了他科舉的巔峰。以后幾十年一直困頓科場,累試不第,不得已去給官宦人家的子弟當塾師,這塾師生涯一直做到70歲。
所以,在過去只是一個秀才身份,對于讀書人來說實在是高不成、低不就,不像舉人可以做官。如想再進一步,就必須繼續(xù)往上考。據(jù)明朝筆記小說《云間雜識》載:有個叫吳平坡的秀才,平生有三大愿:一愿蕪湖抽分,二愿買楊千戶房屋,三愿買某娼為妾。弘治十八年,他果然考中進士,三愿也順利實現(xiàn)。
此秀才三愿,看似低俗。但是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代,無疑是非?,F(xiàn)實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