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匾額的故事:因為女子的一句話 九族貶為奴隸
北京有九門,其中居中的是正陽門,這也是皇宮中最高的高樓,足足有33米高,比天安門還要高了不少,所以這正陽門是相當?shù)娘@赫的。
但是五百年來正陽門匾額上的字一直是錯的,而且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是五百年了,經(jīng)歷了數(shù)代人,這匾額上面的錯字都沒有改正過來,這是為什么呢?莫非有什么典故?
原來在正陽門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讓正陽門的匾額上面的字一錯就錯了這么多年。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說一下這個故事。
弘治六年正值天災(zāi),旱災(zāi)和蝗災(zāi)不斷,本來就是干旱時期有很多的莊家顆粒無收,百姓的糧食本就有限,很多人都處于天不飽肚子的狀態(tài),再加上蝗蟲氾濫,蝗蟲所到之處百姓的糧食所剩無幾。
現(xiàn)如今蝗蟲與百姓搶糧食,百姓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日日食不果腹,民聲怨道,凄涼一片。眼看著這蝗蟲就要來到京城,京城里的百姓也是十分的惶恐,居于高位者面對這樣的事情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作為帝王,弘治皇帝決定親自出宮考察民情尋找解決的辦法。但是弘治皇帝還未出宮門,剛剛走到正陽門,便看見蝗蟲結(jié)伴而來,霎時間蝗蟲密集猶如烏云,陰天蔽日令人惶恐,于是隨行的大臣太監(jiān)趕忙用身體擋住蝗蟲,護著皇帝離開,返回宮殿。
隨后弘治皇帝越想越覺得這件事情辦的窩囊,說好了要去考察民情的,但是還沒有出城門就折回來,說出去實在有損顏面。于是弘治就想著找一套說辭把自己的面子找回來。
于是,次日上朝的時候,弘治說這正陽門有古怪,朕要出去考察,結(jié)果硬是有東西勾住了朕的衣服,讓朕不得出宮。這番說辭一聽便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但是眾大臣卻紛紛表示贊同,畢竟是圣上說話,誰敢質(zhì)疑。于是弘治又說正是正陽門的門字有一個勾勾住了朕的衣服,不讓我出宮,既然是門,便應(yīng)該暢通無阻。
這樣勾住人是個什么事。文武百官紛紛附和并且要求重新書寫匾額,于是就命人將正陽門的門字重新寫,便把那勾給省了去了。
這樣的書寫方法固然是錯的,但是是既然是皇帝要求的即便知道這個字是錯的,大臣們也不敢多說什么,至于紫禁城的后代更是不會去修改,否則不是打自己祖先的臉,讓自己的祖先丟人嘛,所以這個錯字便呆到了現(xiàn)在。
因為這件事情,弘治身邊的一個秀女因此而喪命,其族人也收到嚴厲的懲罰,據(jù)清史記載,文秀女聽聞這件事后,對弘治說,古有名不正言不順,何況這是大門匾字,外臣使節(jié)見到定然會嘲笑天國。
沒想到一句無心的話觸怒了弘治,導(dǎo)致被逐出宮外,其族人也受到牽連,九族都被貶為奴隸,不得翻身,讓人感慨的同時,也讓人了解到無情最是帝王家。從此之后,這塊錯字牌匾再也無人過問。
距今百年,這塊牌匾的錯字,一直存在。古人是不敢改,怕觸怒愛新覺羅氏,今人是不想改,畢竟這正陽門的錯字也有一番歷史意義,想必這錯字正陽門還會長久的錯下去。
現(xiàn)在去北京故宮旅游的人如果看到正陽門上面的字的話,一定會覺得古人不夠嚴謹,但是還好有導(dǎo)游會作出解釋,到時候聽聽導(dǎo)游講這些歷史故事真的是別有一番風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