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白銀有什么作用?別被電視騙了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古代人一出手就是幾塊碎銀?別被電視騙了,其實用銀子很危險。
經(jīng)??从耙晞〉挠^眾們對于古代流通貨幣的普遍認知就是白銀了,有時候是幾塊細碎銀子,也有的是元寶樣的銀子,甚至會一出手就幾百兩,但真正的歷史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只是影視劇拍成這樣了,為了更好地觀眾們看劇,夸大了實際。
古代老百姓哪里會拿出百八十兩的白銀?他們都比較貧窮,根本不會存儲大筆的白銀。另外白銀并不是流通貨幣,若是老百姓拿著白銀去買東西的話,恐怕店家也不會收,雖然白銀是有價值的,但是難出手,而且還容易招來麻煩。
民間雖是這么個情況,但是明清時期的官府征收賦稅的時候,經(jīng)常是要收白銀的,這可是讓老百姓頭疼的一件事,他們家里不會存放閑置的白銀,當沒有白銀交給朝廷的時候,那么就會給百姓帶來許多的麻煩。
眾所周知,白銀是一種礦產(chǎn)資源,但在廣袤的中原上,卻只有極少的銀礦,中南地區(qū)幾乎是沒有,邊境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情況又稍微好些,可這些地區(qū)并非由中原統(tǒng)治者控制管理,而是在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控制之下,又或者是在兩軍交戰(zhàn)的地方,輕易不敢去挖礦。
要說中原地廣物博,并非缺少銀礦,而實在是當時的技術(shù)有限,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在隱藏在地底下的銀礦,所以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白銀都被當作是稀缺物,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所以這銀子的地位可以說是超越當時的金子了。
早些時候,是黃金和銅錢作為流通貨幣的,那要早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了,商鞅為了讓百姓關(guān)注變法,便以五十金作為賞賜,百姓只要將木頭搬到北門就可以獲得賞賜。其實普通老百姓還是用銅錢的比較多,在大多數(shù)的交易中,黃金只是輔助品,但全國各地造出來的銅錢因為當?shù)氐闹T侯統(tǒng)治而樣式重量是混亂的,所以在漢武帝的時候,就推行了貨幣改革,統(tǒng)一使用規(guī)定貨幣。
這種政策一直延續(xù)到南北朝時期,大家用的都是統(tǒng)一的貨幣,但這需要一致的統(tǒng)治,到了后來的各地軍閥割據(jù),鑄幣的時候便出現(xiàn)了岔子,許多大家族暗中鑄幣以謀私利,還制造了不合格的銅錢,全都是用大量的劣質(zhì)金屬摻雜的,甚至是殘缺不全??上攵?,這樣的銅錢流通到了社會中,會造成多么大的負面影響。
百姓們不愿意收這樣的錢,可又無法反抗大家族的勢力,所以每次經(jīng)濟交易的時候,百姓們都是苦不堪言,但也只能將銅幣收下,可這些不合格的銅幣在民間流通的時候,往往會貶值,這一里一外,都給百姓帶來了不小的財產(chǎn)損失。
曹魏政權(quán)建立后,雖說對銅幣政策做出了一些改善,但是仍然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有時候銅幣竟然可以被捏碎,這樣的銅幣已經(jīng)失去了貨幣價值,所以統(tǒng)治者決定讓糧食錦帛這些實際物品作為流通貨幣,可想而知,百姓生活的艱難。
隋朝建立后,天下再次統(tǒng)一,私自鑄幣后,銅幣重新被使用,質(zhì)量有了保障,可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銅幣了,樣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習慣了交易谷物錦帛的百姓無法直接改變交易習慣,所以在民間,還是主要以糧食和布匹交易的,這些價值高于官方的銅錢。
直到唐朝,這種情況還是沒有徹底改變,國家也只得承認糧食布匹的貨幣價值,當然這些和銅錢都是有著一定的交換比例,以確保銅錢能夠流通,但銅錢的地位仍舊沒有提升。唐玄宗還規(guī)定,進行田宅馬匹交易的,還是先用各種錦帛作為交易,若是市價達到一千以上,那么就可以兼用銅錢了。
如此糧食錦帛在交易中的地位愈發(fā)重要,宋朝也仍舊沒有改善情況,還因為黃金有限,銅幣使用不易,朝廷再次提升了糧食布匹的購買力,經(jīng)常會將糧食布匹作為獎賞物,不過有時候還是用銅幣交易更為方便些,所以銅幣還是有使用價值的。可到了藩外,銅幣并不是當?shù)厝说闹饕泿?,白銀和糧食布匹是當?shù)氐牧魍ㄘ泿拧?/p>
元明時期,用糧食布匹交易體系已經(jīng)發(fā)展得較為成熟了,朝廷征收賦稅也不再是白銀銅幣為主,而是以糧食為主,偷稅避稅這種情況自古有之,即使換成糧食,百姓也可以想出“淋尖踢斛”的辦法。這種情況多了,自然會引起朝廷的注意,隆慶皇帝改變了征稅方法,不再是糧食為主,而是以白銀為主,可白銀不是稀缺物嗎。為什么要選擇白銀作為貨幣呢?
其實在明朝的時候,白銀在中原就不再是稀缺物了,因為戚繼光等人打通了海上的貿(mào)易之路,此時世界上各國已經(jīng)連通了,互相進行貿(mào)易往來,南美挖掘出來的白銀經(jīng)過各國交易來到了中國,如此白銀成為了當時的流通貨幣,可百姓手中的白銀仍然不多,大部分還是在貴族豪強的手中。
等到政策改變后,百姓們只能用手中的糧食銅幣換做白銀,這樣才能繳納賦稅。可貴族豪強哪里會放過這個賺錢的機會,他們暗中抬高銀價,百姓根本無法做這樣的虧本買賣,所以后期民間百姓苦不堪言,造成了頻繁的農(nóng)民起義。
清朝也同樣沿用這種不合理的政策,但若是逐漸改善也不錯,可偏偏中后期政府腐敗,尤其是慈禧太后大肆揮霍國庫,導致國庫空虛,百姓們手中的白銀全都上交了國家,一無所有,只能流浪他鄉(xiāng)。此外那段屈辱的黑暗歷史導致中國的大批白銀流出,面對政府的征收,百姓們還需要變賣家產(chǎn),苦不堪言。所以后來的捻軍起義和太平天國起義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