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為何要選擇在秋后問斬 為何還要選擇在午時三刻呢
古代秋后問斬為何要選午時三刻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大家看古裝電視劇,出現(xiàn)處斬犯人的情節(jié),多半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最常出現(xiàn)的高頻詞,就是秋后問斬和午時三刻、午門斬首,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古人對自然有一種樸素的鬼神信仰,在他們看來,春天是萬物初新的季節(jié),處斬犯人不僅不吉利,而且說不定會影響收成,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也強調(diào)帝王的行為要和四季相配合,春夏應該是賞賜的時節(jié),秋冬才是問斬的時候。
所以,秋冬處決犯人就成為了古代行刑的一個慣例,比如著名的陽陵酷吏王溫舒,處決犯人無數(shù),最喜酷刑,曾經(jīng)哀嘆冬天太短,到了春天就不能處決犯人了。
而且,一般秋后問斬的犯人,家屬也會在這段時間里想辦法把人救下來,如果運氣好趕上了大赦天下,說不定也能得救。
不過秋后問斬說到底是個習慣和習俗的問題,皇帝要是特別想殺誰,那肯定不會等到秋天,像是謀逆之類的罪名,就不要指望什么大赦天下、秋后問斬了,基本都是立馬抄家滅族的。
午時三刻背后的真相就涉及到古人的一些鬼神之說了,古人認為午時三刻的陽氣最盛,而處斬是一件陰氣很重的事兒,所以要用陽氣沖散陰氣,這樣子犯人會連鬼都沒得做,一般的犯人都會在正午斬首,讓其還有機會做鬼投胎轉(zhuǎn)世,而那種十惡不赦的犯人,就會選在午時三刻斬首,讓他永不超生。
這說法其實蠻令人毛骨悚然的。
當然,這只是古人迷信的一種說法,本身沒啥依據(jù),算是約定俗成的一條規(guī)定吧。
午門斬首其實是個謠傳,午門在明朝才建起來不說,也根本不是處決犯人的地方,那里是執(zhí)行“廷杖”的地方,明代清流文人,特別是御史,愛好懟皇帝,皇帝越生氣越好,明朝養(yǎng)士,所以一般不會因為你懟皇帝就把你處死,只會把拉下去挨棍子。
在明代,被“廷杖”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雖然有時也會出現(xiàn)把人打死的情況,但是只要不死,那你名聲就起來了,在士林之中,你就是不屈不撓的典范了,清流的代表了,以后的前途一下子就光明了。
這行為可是一直把明朝皇帝惡心得不行,但是也沒啥好辦法,惹急了就讓人打重點,你活得下來,那自然清流的名聲到手,像是嘉靖朝的大禮議,一群人為了和嘉靖皇帝爭他是該認明孝宗這個伯父當?shù)€是該認興獻王這個親爹當?shù)?,把嘉靖皇帝惹毛了就拉出去一堆人去“廷杖”,打死了不少人?/p>
午門這地方在清朝就更不是斬首的地方了,那里是打仗贏了之后作為凱旋儀式的地方。
明清處決犯人都是在柴市或是菜市口,而且午門其實相當于是皇帝家門口啊,推出午門斬首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讓人把犯人帶走,不要在皇帝我的家門口殺人。
所以午門可從來就不是斬首的地方,午門斬首只是一句謠傳。
你還知道哪些風俗的由來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展開-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