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歷史—淮南歷史—三代淮南王的歷史淮南古國的掌故
古代淮南國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在今天我們省的淮南市,而是在我的老家——大別山東北麓,淮南以南,巢湖以西的地區(qū)。這片土地上現(xiàn)在知道的最古的居民是東夷的一支,叫做淮夷,其民驃勇強悍。春秋時這里小國林立,有霍、英、六(讀lu,四聲,通‘廬”,古時的棚舍)等,所以被稱作“六地”。又因為傳說這里是夏禹治水的助手皋陶的封地,所以又稱皋城。
至于我們通常所說的淮南王的封地在我們市的一個縣——壽縣,古稱壽春,就是楚國最后一個都城。真正被封在我們家那塊的是項羽封的九江王英布,英布正是六地人。不過英布在降漢之后接受的劉邦的封號卻是淮南王,仍都六,這就是第一代淮南王。后來英布謀反被誅,劉邦將淮南國故地封給了自己寵愛的小兒子劉長,遷都壽春,這就是第二代淮南王。劉長的生母是趙國人,因為呂后的嫉妒而自殺。劉長為此耿耿于懷,后來在文帝時謀反事泄,被朝廷發(fā)配入蜀,路上而亡,謚為淮南厲王。文帝十二年,又三分淮南國,分別封給劉長的三個兒子:阜陵侯劉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劉勃為衡山王,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這就是第三代淮南王,也是最出名的那個“淮南子”。這一代的淮南王歷經(jīng)了三代漢帝:文帝、景帝和武帝。漢武帝元狩二年,淮南、衡山二王再度謀反,被,淮南國不復(fù)存在,被廢為九江郡。這段歷史在《漢武大帝》被添油加醋的演繹了一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漢武帝在平定了劉安的叛亂之后,取衡山國內(nèi)六縣、安豐等縣首字,寓“六地平安,永不再叛”之義定地名為“六安”,六安之名始此。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