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歷史—合肥歷史—影響近代歷史的合肥名人家族(七)
合肥家族史,寶貴的地方歷史人文資源
來自“江西瓦家壩”的合肥人祖先還有不少姓氏,如李宗仁為唐蓂庭家族撰的《五修唐氏宗譜序》中就有“唐氏始祖……由江西瓦礫壩遷于肥南”句,70年前在合肥讀中學、后移居美國的著名史學家唐德剛也說他的祖先來自瓦家壩。合肥地區(qū)的多數先民,包括周、王、吳、蒯、洪、倪、黃、費等姓,亦是如此。限于篇幅,這里不一一列舉。家族史是寶貴的地方歷史人文資源,研究他們的遷徙源流,研究他們到到達地后的創(chuàng)業(yè)史,他們的家譜上有哪些記載,他們在近現(xiàn)代史上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他們的后人為安徽和合肥的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哪些貢獻?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研究合肥家族史并不僅僅在“研究”,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和促進名人家族的后人對故鄉(xiāng)的認同感,更重要的是對今人有所啟迪,為“文化強市”和建設現(xiàn)代化濱湖大城市服務。
漸漸地,“江西瓦家壩”浮出水面,元末明初時,它叫“瓦屑壩”。
“籍貫代名”是舊時往來對話和文字(包括電報)中常見的修辭和指代方法,即不直稱其名而以籍貫代之。但須具備兩點,一為所指人物要相當出類拔萃,一為同時期同地無人能出其上。合肥自有清以來,享有籍貫代名“殊榮”的大約僅三人:首推龔鼎孳,如其死后陳維崧寫有采桑子《哭合肥》詞,李鴻章也曾贊揚這位同鄉(xiāng)先賢“文采物望,當非崑山、新城所能及也”(按以江蘇崑山指代顧炎武,以山東新城指代王士禎)。次推李鴻章,如其死后梁啟超趕寫傳記,序言有“合肥有知,必當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又推段祺瑞,如孫中山死后李烈鈞曾撰文“回憶辛亥建國,中山倡之,而合肥和之;馬廠起義,則合肥倡之,而中山和之”——說的是孫中山民國建元和段祺瑞馬廠討逆。
巧的是,這三位“合肥”,祖籍都是“江西瓦家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