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人物春秋—我國著名佛像雕塑家戴逵與戴
唐代詩人杜牧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句,把那些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使我們想起在我國佛教文化中卓有貢獻(xiàn)的、著名佛像雕塑家戴逵與戴(禺頁)父子。
戴逵(約325—396)字安道,東晉譙郡(今安徽濉溪)人。他博學(xué)多才,善屬文、能鼓琴、工書畫。少時曾以白瓦屑和雞蛋汁作鄭玄碑,時人稱為絕妙。
戴逵曾從范宣學(xué),“范讀書,亦讀書;范抄書,亦抄書”,特別愛好范宣的繪畫藝術(shù)。范宣卻認(rèn)為繪畫乃雕蟲小技,不宜勞思于此。不久,戴逵觥賭隙幾懲肌罰緞春笫衷奚停煒? 始傳授戴逵的畫藝,后來戴逵所畫人物、山水走獸大都“情韻連綿,風(fēng)趣巧拔。”其作品被收入《古畫品錄》、《歷代名畫記》。由于他具有高超的繪畫藝術(shù),對他雕塑技法多有啟發(fā),曾首創(chuàng)“ 干漆夾纟寧雕塑法,所塑“五世佛”與顧愷之壁畫“維摩詰像”和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并稱“三絕”。
戴逵一生淡泊名利,當(dāng)時太宰王聞其善于鼓琴,派人相召。他卻說:“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晉孝武帝以重金聘請他為“散騎常侍”、“國學(xué)博士”,他卻固辭不就,為此,他攜家人隱 于會稽剡縣,閉門讀書,研究學(xué)問,常以繪畫雕塑自樂。著作有《釋疑論》等多種。在崇尚佛學(xué)時代,他卻提出反對佛教因果報應(yīng)之說,頗有見地。
戴(禺頁)(378—452)逵之次子,字仲茗。逵死后,他隨兄游桐廬。兄歿、遂游吳下(今蘇州),在齊應(yīng)門建園隱居。《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載:“聚石引水,植林開澗,少時繁密,有茗自然。”“聚 石引水、植林開澗”形容園林之美:“少時密繁,有茗自然”,言其造林技術(shù)之高。因此,“戴(禺頁)宅”當(dāng)時成為與“辟疆園”齊名的私人園林。
唐乾元年間,“戴(禺頁)宅”一半建為“乾元寺”另一半為郎中陸氵夸居住,稱為“陸山人樓亭”,有花橋、水閣等景。唐白居易有詩云:“揚州驛里夢蘇州,夢到花橋水閣頭。覺后不知馮侍御 ,此中昨夜共誰游?”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焚掠平江城(今蘇州),占領(lǐng)此寺,積薪焚尸,寺宇俱毀。
戴(禺頁)有父風(fēng),道德文萃高尚,繪畫鼓琴精湛。尤其對于戴逵“干漆夾纟寧雕塑法”有了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成為南朝劉宋時期著名雕塑家。如劉宋太子在首都建業(yè)“瓦棺寺”鑄造一丈六尺的大佛銅 像,像成以后,大家都嫌面部太瘦,不知如何修改。戴(禺頁)看了以后,認(rèn)為不是佛像面部太瘦,而是兩肩太方肥所致、經(jīng)他修改,果然比例勻稱,被時人稱為“巧思通神”。由于他對雕塑佛像具有 純熟的技巧與豐富的經(jīng)驗,其雕塑作品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其雕塑技藝一直影響到唐宋以后。
我國佛像的雕塑始于東晉,盛于南朝,戴逵、戴(禺頁)父子為佛教文化的發(fā)展做出貢獻(xiàn),這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