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隴文化—民間文化—陳倉末代銀匠
圖一:80高齡的齊金漢老人干了一輩子銀匠,他把自己的屬相親手雕在了他的煙鍋上;圖二:齊省熊的愛人蘇玲霞是銀器軋花高手,描龍繡鳳的活經(jīng)她幾下敲打很快就會活躍在銀器上;圖三:小小的銀馬渾身是精美細(xì)致的花紋,如此細(xì)膩的作品是靠銀匠粗糙的手打造的;圖四:每一件銀器的誕生都是齊省熊智慧汗水的結(jié)晶
今年44歲的齊省熊做銀匠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他的手藝是他父親傳給他的,而父親的手藝又是祖輩傳下來的。父親齊金漢今年80歲,18歲開始學(xué)藝,有一手絕活,是“銀匠村”數(shù)一數(shù)二的能人。父親平時用的旱煙鍋是他自己做的,銀質(zhì)煙桿和暗紅色的玉石煙嘴巧妙組合,煙桿上“爬”著一只小老鼠,憨態(tài)可鞠,做工精美、構(gòu)思巧妙堪稱一絕,至今仍是齊金漢老人的最愛。
齊省熊的家在寶雞市陳倉區(qū)慕儀鎮(zhèn)東莊村,這個有著百余戶的村子原先是遠(yuǎn)近聞名的“銀匠村”。村子里幾乎每家都制作銀器,個個都是能工巧匠。如今,清脆的銀器碰撞聲只在齊省熊和他的堂弟齊雄兩家的上空回繞。
在齊省熊家的后院,有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有一個火爐和黑黝黝的工作臺,這就是齊省熊的銀器制作間。銀器的原料是形狀各異的碎銀和舊銀器。為了讓所做的銀器既省銀子又不是很重,齊師傅所做的銀器一般都是空心的,這就需要將銀塊制成片狀,以便再加工。齊師傅用祖上流傳下來的小秤,稱出碎銀的重量之后,將其投入到火爐中熔為液體,然后將銀水倒入鉛模中,冷卻后就制成了銀條。銀條大約有一厘米寬,經(jīng)過鐵錘的千錘百打,銀條很快就變成了又薄又光的銀片,他們把這叫“出葉”。每一種銀器都有一種鉛制的模子,銀片在兩塊模子的強力擠夾下,一個銀器的大致模樣就呈現(xiàn)出來了。緊接著就是上膠板、軋花、銀焊、打磨等工序,一個銀牌需要十幾道工序,即便是一個技術(shù)不錯的銀匠一天也只能做成一個銀件。
齊省熊的兩個兒子正讀中學(xué),齊師傅想把祖?zhèn)鞯氖炙噦鹘o他們,可每次向他們提出來的時候,兩人直搖頭,“我們絕對不做銀匠,我們要上大學(xué)”。
編者的話:
將近60年前,“銀匠村”的大名在關(guān)中道上可謂“如雷貫耳”,聽老輩人講,那個時候誰家如果有個老人過壽、孩子滿月之類的喜事,能得到一件“銀匠村”里淘出來的物件可是份天大的禮!如今不行了,村里的銀匠就只剩了兩家,鐵錘撞擊銀器發(fā)出的清脆聲音在漸漸地遠(yuǎn)離我們,快要聽不到了。倒不是銀匠們的手藝退化了,是因為時代在變化??纯醋约褐車娜藗?,誰家還在使用銀制物品?又有幾個人身上帶著銀飾?市場的萎縮不可避免地帶來生產(chǎn)的蕭條,這是規(guī)律;可眼睜睜看著這一民間工藝消失,還是舍不得。想個什么辦法要是能將它保留下來多好———這是編者的心愿,我想,也是這些“末代銀匠”們的心愿吧!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