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玉缽胡同
玉缽胡同大玉海
南長街的路西,墻外,有條小胡同,名叫“玉缽胡同”。玉缽胡同名源于玉缽庵,玉缽庵的得名又因為庵里曾有過一尊玉缽。
玉缽的正式名稱應該是瀆山大玉海,為元朝忽必烈時代制是盛酒用的器皿。玉海由一塊巨大的墨玉雕琢而成,玉色漂亮,黑墨色中夾有白色條紋。鏤工精巧,外壁琢有山龍海馬,云容水態(tài),為世間罕見。據(jù)說內(nèi)里可貯酒30 石。
讀山大玉海原本是宮廷之物,曾擺放于瓊華島上廣寒殿里的小玉殿內(nèi)。小玉殿是忽必烈與群臣宴飲的地方.正面設有金嵌玉龍御塌,兩邊是群臣坐床,這尊舉世無雙的大玉海就放置在正前方,君臣的鼻子跟前,所處環(huán)境十分尊貴。
不幸的是,在戰(zhàn)亂中,這尊忽必烈御用的貯酒玉海流落到民間真武廟中,道士們不知其來歷和價值,只看出是玉的,隨口稱為“玉缽”,很不經(jīng)意地把它放在殿前露天中。由于沐浴日月精華,歷經(jīng)大自然中風的吹拂和雨水的潤澤,它反而愈發(fā)斑斕光彩,奪人眼目了。于是常有文人墨客結伴專程來訪,欣賞美玉華澤,感嘆良玉的敞履境遇。
有位名叫的和尚,在真武廟住了26 年,眼見寺廟日漸不堪,決心重整旗鼓,再造廟宇。他靠化緣行乞積累磚瓦木料,多年累積,到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 年)開始動工。費時十年,重建起小廟,小廟有三間真武殿,配殿及前殿。
想起了這尊價值連城的珍寶,廟建好以后,將它移到前;殿觀音大士座前,疊石為小山,貯水于玉缽,營造起一個普陀南海的袖珍意境。
稀世珍寶得到一定程度保護。玉缽得到關懷,廟宇也受到重視。因為廟里有這么一尊引人矚目的玉缽,真武廟便被稱為玉缽庵。
皇帝換了兩茬,到清乾隆十年上,玉海終于被乾隆皇帝發(fā)現(xiàn)。乾隆“命以千金易之”,花了1000兩白銀把玉海贖買到自手中。眼見過無數(shù)奇珍異寶的乾隆,看出這是一件曠世之寶,把它置放到北海團城的承光殿前,特建立了一個小石亭覆蓋在缽之上。此外他還把自己的一首《御制玉甕歌》 命人鐫刻在側上。這樣,這尊讀山大玉海又回到它所應得到的高貴位置上。
乾隆在歌序中,介紹了玉缽回歸的過程。贊譽自己,把含尊貴無比的玉甕,從淪落到被不識貨的廟里老道充當腌咸菜鮮地步,拯救回宮廷。毋庸諱言,還真得說,多虧了乾隆,咱們今天才能夠在團城上見到元代的這件讀山大玉海真容。
玉缽在,玉缽庵還在,為了不使庵空負其名。三年之后,又一次重修玉缽庵時,廟里又仿制了一座石缽,來代替玉缽,保持玉缽庵的廟名。玉缽庵目前已湮滅在歷史塵埃中,只留下了這條玉缽胡同和北海團城上的那尊璀璨奪目的瀆山大玉海。
一個小廟,一條平展的小胡同,一尊皇宮內(nèi)珍寶就這樣被歷史的變遷聯(lián)系到了一起。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