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對黃河文化的研究亟待加強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中華民族賦予了黃河豐富的文化內涵。對黃河自然狀態(tài)和文化形態(tài)的研究,應該成為中華民族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
在研究黃河治理開發(fā)與管理保護的同時進行黃河文化的研究;在確保黃河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河床不抬高、污染不超標的同時,進一步繼承發(fā)展黃河文化、發(fā)揚光大黃河文化;在確保黃河生生不息、安瀾無恙的同時,確保黃河文化的生生不息、日益昌盛,是我們黃河流域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目前,我們對黃河文化的研究和宣傳還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缺乏對黃河文化研究的自覺意識;二是對黃河文化的研究不系統(tǒng)、不深入;三是對黃河文化的研究及其所取得的成果與流域機構的地位不相適應。黃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社會上一些有識之士對黃河文化的研究和宣傳非常重視,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作為黃河流域機構,我們更應該自覺積極地對黃河文化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下大力氣去發(fā)掘、整合、宣傳、弘揚黃河文化。
一、充分認識黃河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
近幾年,我國掀起了一股“文化熱”。城市文化、企業(yè)文化、學校文化等,社會各個領域紛紛加強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和宣傳。與黃河文化密切相關的中原文化、齊魯文化、三晉文化、河口文化的研究也相繼取得重要成果,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2006年,國家出臺了《“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各省也相繼制定出臺了實施意見,山東、江蘇等省先后提出了實施“文化強省”戰(zhàn)略。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其主體實力是民族凝聚力、精神力以及科技力等。近些年,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年輕人過節(jié)越來越洋化、西化,“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一年比一年紅火。而我們自己的節(jié)日,連最為熱鬧的春節(jié),也一年比一年淡化,使得有些民俗學者不得不提出要“保衛(wèi)春節(jié)”。
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哺育了中華民族的成長,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民族品格。在炎黃子孫的心目中,黃河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然河流。黃河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黃河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心理認知的最基本的參照坐標。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黃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與旗幟,黃河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與代表。對于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而言,黃河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繼承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首先應該研究和宣傳黃河文化。
黃河文化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一樣,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也是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的。經歷了民主革命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洗禮,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不斷適應時代進步,被賦予新的內涵,對中華民族的振興和中國的和平發(fā)展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對于黃河文化,我們應該提高到這一高度來認識。
還應該看到,黃河文化的研究及弘揚,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fā)展,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于黃河治理開發(fā)與管理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對于黃河職工進一步弘揚黃河精神也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例如,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其中有一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一定的景觀與旅游價值,我們還建設了花園口、洛口、柳園口等風景游覽區(qū)。要達到或實現標準化堤防和風景區(qū)的景觀旅游價值,就必須有豐富的黃河文化作內涵。所以,應該使我們的標準化堤防尤其是風景區(qū)浸潤著黃河文化的神韻,散發(fā)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滄桑氣息,具有黃河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二、黃河文化研究的對象及內容
黃河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非常豐富,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解讀。據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以及分析研究認為,目前對黃河文化這一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大致可以表現為以下四個層面:一是認為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以及廣大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黃河流域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將五千年來黃河流域所出現的全部文明成果都視為黃河文化的要素。例如《黃河文化叢書》就分為宗教、民食、藝術、服飾、住行、民俗、黃河史、黃河人等多卷。二是認為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及其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價值觀念、精神訴求、思維模式以及行為方式的綜合。這一理解側重于精神和品格。精神和品格是以物質、制度、環(huán)境、行為、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文明成果為載體的,所以又常常分為理念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管理文化、環(huán)境文化等基本要素。三是認為黃河文化是流域勞動人民以及廣大治河工作者在長期的治河實踐中所形成的全部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這一界定基本屬于從河流文化、水文化的角度來研究黃河文化以及黃河文化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四是認為黃河文化是廣大黃河工作者在黃河治理開發(fā)與管理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精神、核心理念和價值觀念。這是對黃河文化的一種狹義理解,主要從流域機構以及治河隊伍精神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fā),側重于對黃河精神的發(fā)掘與弘揚。
對于以上四個層面的理解,筆者傾向于第二種解讀,而第三與第四種解讀則完全可以包含于第二種解讀之中。根據這一理解,黃河文化的研究對象與內容是非常廣泛、十分豐富的,主要包括以下諸多方面。一是黃河文化的概念與實質;二是黃河文化形成以及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三是黃河文化形成的歷史及其考古證明;四是黃河文化的體系以及構成要素;五是黃河文化的地位與作用;六是黃河文化與各區(qū)域文化;(例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秦隴文化、河套文化、黃河三角洲文化等);七是黃河的治理開發(fā)與管理;八是黃河文化的弘揚與發(fā)展。
值得指出的是,黃河文化既有歷史的厚重,又有時代的縮影,以上只不過是從某一個角度所進行的簡要概括與提示。
三、加強黃河文化研究的建議
首先,黃委作為黃河的代言人應該高度重視黃河文化的研究,為黃河文化的輝煌盡力。要兩手抓,一手抓自然黃河的研究,一手抓文化黃河的研究,讓自然的黃河與文化的黃河同時健康起來,繁榮起來。
其次,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黃河文化研究的力度,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資源,著力打造黃河文化品牌,大力弘揚黃河文化精神。聯合社會及黃河內部多方面的力量,集中對黃河文化進行研究,爭取盡快拿出一批黃河文化研究的成果來。
其三,進行黃河文化研究的綜合規(guī)劃,增加對黃河文化研究的投入力度,盡快為黃河文化研究立項,籌備出版黃河文化叢書。
其四,加大對黃河文化的宣傳力度,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黃河文化的研究之中,讓黃河職工以及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以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為自豪,讓每一位炎黃子孫為光輝燦爛的黃河文化而自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