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源流考 作者:羅俊揚
羅氏源流考
?羅俊揚?
羅氏家族源于炎帝,一脈相承,世系清楚,別無多頭,延續(xù)至今已擁千萬余之眾,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成員。羅氏家族忠于祖國,孝敬祖宗,不惜犧牲,抵御外患,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羅氏家族艱苦奮斗,講究科學(xué),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是中華民族的一支生力軍。
據(jù)《姓篡》載:“羅為祝融之后”,《姓范》也說是“祝融之后”。又據(jù)宋淳熙甲辰年(1184)朱熹題于南康白鹿洞的《羅氏譜序》說:羅氏為“祝融之后,居平江(今湖南汩羅江流經(jīng)平江縣)?!毕鄠髯H跒檠椎酆笠?,炎帝即神農(nóng)。晉《伏滔集?習(xí)鑿齒論青楚人物》載:“神農(nóng)生于黔中(今湖南常德地區(qū))?!薄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又載:“炎帝之妻,赤水(在川黔界)之子,聽?@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辈椤吨袊鴼v史紀(jì)年表》,炎帝世起于公元前3218年?!兜弁跏兰o(jì)》載: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原長沙郡茶陵縣,今改炎陵縣,有炎帝陵)?!背s前340―前278)在《遠游》中寫道:“祝融戒而還衡兮(另一版本為‘蹕御兮’),騰告鸞鳥迎宓妃?!焙?,即衡山,隋文帝詔定衡山為“南岳”。唐《元和郡縣圖志》引《南岳記》:“衡山者……炎帝館其嶺,祝融托其陽?!蹦显廊悍迤鸱?,峪嶺交錯,最高峰海拔1290米,名“祝融峰”,為南岳72峰之巔?!端?jīng)注》載:“衡山南有祝融??。?靈王之世山崩,毀其墳,得營邱九頭圖?!庇謸?jù)陳田夫《總勝集》序言:“祝融峰頂,周、秦以前即有岳廟,用以祀祝融君,到隋末唐初,祝融峰頂上廟宇移到山下,山頂仍留有祝融君祠,但屢遭風(fēng)彐毀棄,沿革已不可稽查?,F(xiàn)在山頂?shù)淖H诘睿乔迩∈辏?751)下詔重建的,石墻鐵瓦?!弊H诜搴笥辛_漢洞,是祝融子孫為其祖守陵之處。由此可證:炎帝―祝融世族,即在今湖南境內(nèi)繁衍生息。
錄長沙羅氏《歷代祖先世系圖》如下:
朱熹《羅氏譜序》繼續(xù)說:居平江的祝融之后,“鄶公得寶石,置于盤,盤浮于水,能辨方向,獻與周,宣王命為羅盤,封羅國,其族遂以為氏。”又據(jù)《萬余公房序》說:“我羅氏承祝融后,稽之史冊,歷有明徵,周宣王時,鼻祖?(應(yīng)為鄶之誤)公有功于國,封于羅,后世以國為姓,此羅氏之始原也?!焙?,是祝融后裔繁衍之區(qū),也是天然磁石出產(chǎn)之地,今祁東七寶山、桂陽黃砂坪仍產(chǎn)磁石。鄶公獲磁石置于盤中,浮于水,發(fā)現(xiàn)能辨方向,以為寶石獻給周王朝。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在今湖北襄陽附近封賞一片土地給鄶公。于是鄶公領(lǐng)一支人自平江移居該地。據(jù)《水經(jīng)注?湘水》說:羅子國“故民襄陽宜城縣西。”附近有一長渠,亦因羅而名?!蹲x史方輿紀(jì)要》載:“長渠,在宜城縣西四十里,亦曰羅川?!?/p>
《左傳?恒公十三年》載:“十三年(前699)春,楚屈瑕伐羅……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大敗之?!背榱朔Q霸中原,公元前690年,再攻羅子國。羅敗,遷國枝江?!堵肥?后紀(jì)八》說:羅“初國宜城,后徙枝江。”《后漢書?卷三十二》也說:“枝江,侯國,本羅國?!薄洞竺饕唤y(tǒng)志?卷之六十二》說:“荊州府枝江縣在府城西一百八十里,故羅國地。漢始置枝江縣,屬南郡?!?/p>
楚文王時(前689―前677)遷郢(首都)于江陵,又逼羅國遷徙。據(jù)《通史》載:一支“羅君之后也,支孫氏焉。其國在宜城山中,后遷枝江。晉中山王司馬服妃,蜀郡羅侯氏,”后為蜀中羅氏。又據(jù)《禹貢》第七卷載:另一支“羅與戎自宜城徙枝江,徙平江?!逼浇淬樗??!端?jīng)注?湘水》:“汩水又經(jīng)羅縣北,本羅子國也,故民襄陽宜城縣西,楚文王移之于此。秦立長沙郡,因以為縣,水亦謂之羅水?!惫饩w《湖南通志》中有:“案縣志,湘陰故羅城二:一在縣北六十里汩水南之小洲,曰古羅城,當(dāng)為漢以前羅縣治;一在縣北一百零五里長樂市后?!鼻 断骊幙h志》載:“羅縣故城,在縣北六十里,即春秋羅子國。”《嘉慶一統(tǒng)志》說:“長樂故城,為梁羅縣治也?!薄犊脊磐ㄓ?1958?2》載《湖南湘陰古羅城的調(diào)查與試掘》報告說:“在今汩羅縣河市,李家河與汩江匯合處有古羅城城址,城址呈長方形,東西490米,南北400米,墻高3米、寬14米。城內(nèi)發(fā)現(xiàn)戰(zhàn)國時代習(xí)見的陶鬲和陶豆等。”在古城附近的河沙銀鉛合金的圓孔圜泉,鑄有羅氏族徽圖形,俗稱“古羅泉”。該泉直徑3.15、孔徑0.6、厚0.1厘米,重5克。在蘇州道前街拓寬工地出土的數(shù)萬枚自漢至元代的錢幣中,亦發(fā)現(xiàn)“古羅泉”,直徑2.2厘米,厚1.3厘米。宋時行用的紙鈔也以“古羅泉”圖案作裝飾,現(xiàn)今仍以“古羅泉”圖形作為財富的象征。在長沙市近郊,還出了西漢時“羅長之印”繆篆滑石印章一顆,印面長2.0、寬1.9百米附泉拓、印拓如下:
對于鄶公之后的部分族民的遷徙經(jīng)過,清乾隆甲戌《羅氏秧田譜序》作了概述:“周宣王時,封鄶于羅,遂以國為氏,今岳郡平邑(即今湖南平江縣),離城二十里有古羅山,即所封羅國也,后遷之宜城(今湖北省南漳縣),歷江陵之枝江,周末復(fù)徙長沙。”
錄長沙羅氏《歷代祖先世系圖》如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3),荊王“獻青陽(今長沙)以西”,秦軍入湖南。羅子國遺民大多臣服于秦,有的仕于秦政,后又從于漢室。據(jù)清乾隆十二年福丕《豫章羅氏源流考》載:“秦武陵(今湖南常德)令君用公,督運官鐵,溺洞庭?!霉z孤名珠,仕漢高祖,為治粟內(nèi)史,奉命守九江(今江西?。?,因郡人張文獻地相灌嬰侯,筑江右新城,橫十里許,癖六門,告成,尋拜相國大司農(nóng)。至惠帝時(前194―前188),仍出鎮(zhèn)九江,植豫章于署,遂以名郡?!庇謸?jù)元至正五年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蘇天爵立石《豫章溝 亭記》:“漢景三年(前154),吳王濞連七國反命,下太尉周亞夫討其叛,滅之。亞夫請建置,重新南服,以九江郡屬有新城,灌嬰侯之所計,大司農(nóng)羅珠公之所筑也。請定為郡,隸十八縣。時大司農(nóng)手植豫章于庭前,始稱郡曰豫章?!?/p>
據(jù)《前漢書?地理志》記載:“漢平帝時,對全國人口進行過普查,元始二年(公元2年)統(tǒng)計,入漢籍的有12233062戶,59594978人,這就是后來所稱的“漢族”。羅氏大部在漢族之內(nèi)。至唐貞觀之治時,對全國姓氏族源流又進行普查登記,貞觀八年(634)五月十日編成的《民族志?姓氏錄》確認:“豫章郡五姓:熊、羅、章、雷、洪?!睆拇耍_氏以“豫章”為郡望。
錄長沙羅氏《歷代祖先世系圖》如下:
根據(jù)長沙羅氏《歷代祖先世系圖》所載,其族自公元前3218年炎帝世起,至元延?v二年(1315)十文公遷居長沙時止,歷時4533年,繁衍151代,平均每100年繁衍3.3代。其中:自炎帝至鄶公向周宣王獻羅盤,歷時約2400年,繁衍88代,平均每100年繁衍3.7代;自鄶公至十文公遷長沙,歷時2115年,繁衍63代,平均每100年繁衍3代?!笆老祱D”反映了一支家族以自身的需要,對其繁衍的情況作了有取舍的記錄,他們十分重視父系血源系列,卻忽視了母系的、旁系的繁衍關(guān)系。
據(jù)明成化時蘇州巡撫羅湘川所撰《羅氏族譜序》載:“珠公以下,散居于川省之益州,河南之歸德無論己,又如分支于企、遵兩公以下,散居于陜西之鳳翔,浙江之紹興,粵東之南海,江西之吉(安)瑞(金)泰和等處,亦無論己。即我湖廣一支,一脈相承,有可據(jù)而居址?遠,或徙黃(崗)沔(陽),或徙常(德)辰(溪),或徙寶慶(今邵陽)新化,如是欲合成一譜勢己有所不能?!?/p>
除漢民族中的羅氏外,還有在秦軍入四川、湖南時,羅子國的遺民為避秦亂,舉家西遷,逃入山中,后成為未入漢籍的少數(shù)民族。如雷廣正《布依族與古百越的源流關(guān)系》一書中指出的:北宋時,貴州高原“西南諸蕃中有龍、石、羅、方、張五個大姓,號稱‘五蕃’,后來增加韋、程二姓,稱為‘七蕃’。到了元代又增加盧姓,形成‘八蕃’?!宿最I(lǐng)中,有些姓氏如盧、羅、韋等姓,至今仍是布依族中人口眾多的大姓。”據(jù)姓氏調(diào)查,在廣西的容縣、黃崗、儂洞,廣東的高要縣等地的俚仔人中,在湖南綏寧縣的苗瑤人中,均有羅氏子孫。
由于羅族散布各方,落地繁衍,南方各省即出現(xiàn)以羅氏為名的郡縣。河南有羅山縣,湖北有羅田縣,湖南有汩羅縣,四川有羅江縣,福建有羅源縣,云南有羅平縣、羅次縣,貴州有羅縣,廣西有羅城縣,廣東有羅定縣、博羅縣。羅鄉(xiāng)、羅村、羅崗、羅寨,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據(jù)1982年全國人口統(tǒng)計,中華羅氏總?cè)丝谶_1032萬,居全國第20位。羅氏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湖南、廣東占33%,四川占21%,湖北、江西、貴州、云南亦占21%,其他省份只占25%。有的僑居海外未在此列。羅氏家族源遠流長,羅氏子孫興旺發(fā)達!
2005年10月于長沙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