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潮汕信仰習(xí)俗―惠來縣的盂蘭盆會
農(nóng)歷七月為“鬼月”,民間在這個月中大規(guī)模拜祭孤魂。即盂蘭盆會。七月初一日,開始拜祭,叫開孤門;七月三十日 (或二十九日)拜祭結(jié)束,叫關(guān)孤門。這兩天民戶多備辦飯菜、酵棵到附近“百姓公媽”(即十方孤骨集中埋葬的墓地)拜祭。
農(nóng)歷七月,各地善堂到處收取失祀骷髏。一般以三位祖師出幡,即大峰祖師、大顛祖師、宋禪祖師。由善堂人員事先調(diào)查失祀骷髏所在,擇取吉日,高舉寫著祖師號名的幢幡,到了墳地,點香禱祝,然后挖取白骨。將白骨依次放在厚紙上,包成若干包,放進靈甕中,偶而有人要索取,則先請問該骷髏是否同意,并許以一定代價才可取用。之后,善堂將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靈甕集中起來,擇吉地集體安葬。墓碑上刻某祖師修埋十方骷髏,故稱百姓公媽。
過了中元佳節(jié),各村、社大多舉辦“施孤”活動,以奠祭無主游魂。形式有“陽孤”、“暗孤”兩種。這兩種儀式相同之處是請僧眾做法事以追薦孤魂。法事儀式是:由七或九或十一位和尚,穿著袈裟,戴上僧帽,手執(zhí)各種法器,先拜佛,再到孤魂爐前薦引,并在臨時搭成的篷棚內(nèi)伴著音樂起舞(俗稱“走五貢”),最后在一張長長的供桌兩旁坐下來。主持者則坐在供桌上,配樂誦經(jīng),僧還需表演各種手勢。法事大約進行了四個鐘頭結(jié)束。最后一個儀式是由主持者拋出供品(主要是面包)給信徒們搶奪。不同的是:施暗孤是主辦者掛出大士圣王畫像,有的還加山神、土地像,擺設(shè)香案爐,供廣大信徒拜祭。祭禮大多是裝得一缽滿滿尖尖的白米飯、齋菜(豆干豆腐、花生、青菜之類);有的是面包、紅?@,紙禮有吊錢、紙錠、大小紙元寶;還有“金山”“銀山”(用竹骨扎成,糊上金銀紙,有一人多高)。紙禮焚化后,祭品由各戶收回。施陽孤(又稱高孤)則規(guī)模更大了。事先用木柱搭個“孤棚”約八尺至一丈高。祭品則是面包山、?@山,或滿筐的面包或棵;還有飯山、大面桃、有版(用爆米和糖做成的塊狀食物)等,都擺在孤棚上。所供之神也是大士圣王、山神、土地,不過不是畫幅而是用竹、紙扎糊而成的巨人。大士圣王戴白盔、穿白甲,頭上有三支尖角,睜圓眼睛,約碗圈大,鉤鼻,闊嘴巴,有兩根長長的向上的獠牙,青面,口里吐出一條紅舌頭,直垂至胸間;頭上還插一尊觀音像.總高度為一丈左右。山神是戴盔披甲的紅面將軍,土地是長袍方帽的慈祥老者,高度略低于大士圣王。拜祭結(jié)束,鞭炮一響,孩子們一哄圍到神像旁邊,伸出拳頭,爭著擊到神像的肚子,一忽兒,神像破碎成堆,而那爭得觀音娘的,算是最幸運的人。在焚化神像及紙禮的同時,孤棚上也將各種祭禮分別收下。面包山及面包筐的收下大部分,留小部分還祭主。然后集中起來,由若干人拋向棚下,棚下眾人搶呀爭呀,整個場面沸騰起來。除了拋實物外,還拋竹簽,搶到竹簽的可到棚上對換面桃、“有板”等物。整個施孤活動至此結(jié)束。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