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
施耐庵,施耐庵(約1296~1370),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
施耐庵(約1296~1370),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奔尉杆氖迥昀社凇镀咝揞惛濉分姓f: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歷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苯袢艘恢抡J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一篇。據(jù)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xiāng),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nóng)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lián)系。
[施耐庵]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xù)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一篇。據(jù)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xiāng),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nóng)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lián)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施耐庵
身份爭議早自明朝時,就有人提出施耐庵就是元末明初南曲著名戲劇家之一的施惠。此說最早見于明人徐復祚《三家村老委談》:“即君美之傳水滸,意欲供人說唱,聳人觀聽也,原非欲傳信作也?!睂O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中認為“耐庵即施惠號”。曲學大師吳梅也持此觀點。王利器認為《水滸傳》中有江浙方言,并發(fā)現(xiàn)施惠的《幽閣記》中有一些描寫和《水滸傳》相似,以次推斷二書皆出自同一人之手,施惠也就是施耐庵。此外,戴不凡認為“疑施耐庵即郭勛”。他認為郭勛刻水滸后才開始使用筆名“施耐庵”。家世關于施耐庵的籍貫一直多有爭議。自從在江蘇省大豐市(今屬江蘇省鹽城市)、興化市(今屬江蘇省泰州市)一帶發(fā)現(xiàn)了施耐庵的一些史料文物后,經(jīng)過學者研究,基本上認為祖籍是泰州海陵縣(今江蘇省泰州市),鼻祖世居興化,后遷蘇州。施耐庵晚年為避戰(zhàn)亂,又遷回興化,旋即徙居白駒場(現(xiàn)屬鹽城市)。但有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中對杭州地理的準確描述以及明顯的...
· 施耐庵
《施氏譜序》等有關資料記載咸豐四年(1854年)陳廣德(字懋亭)所撰《施氏譜序》云:"吾興氏族,蘇遷為多,白駒場施氏耐庵先生生于明洪武初由蘇遷興化,復由興化徙居白駒場。其第二世處士君,揚一鶴先生曾為作墓志銘。及于施氏之自蘇施家橋來遷,即場之田廬復名以施家橋……清咸豐四年歲次甲寅處署后二日賜進士出身浩授奉直大夫戶部主事加一級陳廣德頓首拜撰。"而咸豐五年,施耐庵的第十四世孫施峻峰在《施氏宗祠建立紀述》中也寫道:"吾族始祖耐庵公,明初自蘇遷興,后徙白駒場。由一本而支分派別,傳衍至今,五百余年矣……"施耐庵避戰(zhàn)亂在興化隱居寫《水滸傳》施耐庵因避戰(zhàn)亂遷此隱居寫《水滸傳》。據(jù)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后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朱元璋發(fā)兵圍攻平江,戰(zhàn)亂波及江陰,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興路同知的好友顧逖是興化人。那里地方偏僻,...
· 施耐庵生平考
關于施耐庵的卒年代和籍貫,眾說紛紜,有的系推算,有的系略說,并無確證。至于生平,各說亦略有細節(jié)差異。我們依王道生之說。其他諸說,略列于后:1、據(jù)蘇州大學歷史系教授陸振岳提供的清初《顧丹午筆記》(手抄本)中說:“施耐庵,錢塘人,與劉青田相契。明太祖搜羅人材,劉薦耐庵,命訪之。適耐庵作《水滸傳》甫竣。劉閱之,遂不言薦。歸報太祖曰:‘此人心思才力已耗盡于一部小說矣。用之何益!’”注:顧丹午,名公燮,約為乾隆時蘇州名流。蘇州地方史料中引用《顧丹午筆記》之處甚多。這一條筆記,能證明施耐庵是劉伯溫同時代人,且與劉伯溫相契,而且在錢塘有過經(jīng)歷,《水滸》的初稿已在施耐庵隱居時完成。而且,施耐庵確有不肯為明太祖出山的經(jīng)歷。至于籍貫,只是顧丹午的一說。2、淮安市(今淮安市楚州區(qū))圖書館陳陽(1998年時86歲)的“打印稿”中說:“施耐庵(約1298~1370),原名施耳,施子安。……元代至順年間的進士,曾在錢...
· 施耐庵懲惡
陳健生.NoUser{}.Title{font-family:;font-size:;color:;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SubTitle{font-family:;font-size:;color:;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IntroTitle{font-family:;font-size:;color:;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SmallTitle{font-family:;font-size:;color:;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Author{font-family:;font-size:;color:;background-color:#FFFFFF;text-align:...
· 施耐庵傳序2
元朝是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的國家,它的建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時期。這個時期是一個專制統(tǒng)治下的封建時期。忽必烈的政治制度和軍事制度是不同于宋朝,也不同于金朝和遼朝,而是一個即有宋、金朝的舊制又有蒙古的舊制,這樣的一結合就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特點。首先是民族的等級制度: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的漢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為第三,南方漢人為第四。這樣一分就帶有著濃烈的民族色彩。因而對其他民族進行著殘酷的壓迫和統(tǒng)治。不同民族不同的統(tǒng)治政策就造成了不同的矛盾和反抗斗爭。另外忽必烈政權內部也發(fā)生了矛盾斗爭。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后,百業(yè)待興,但國庫空虛,在財政上必需有善于管理的人來執(zhí)掌因此這一時期忽必烈任用一些在這方面很有才干的人。阿合馬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阿合馬善理財,得到了忽必烈的寵信。阿合馬原來只是諸路都轉運使,專理財政。他在鈞州、徐州等地興辦煉鐵業(yè),每年能產(chǎn)鐵多達107萬斤,鑄成農(nóng)器具2...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