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書法藝術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 參加禮部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論》,高中進士。
他先后任大理評事、鳳翔府簽書判官、開封府推官等職。神宗熙寧年間,他認為宰相王安石提出的新法不能便民,上書反對,至使他不容于朝廷。后蘇軾自求外放,被調(diào)任杭州通判。 三年任期滿后,他被調(diào)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于現(xiàn)代民間的自衛(wèi)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shù)臀ⅲ谑翘K軾便帶領家人開墾荒地,種田幫補生計?!皷|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由于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哲宗即位,司馬光任相,蘇軾被召還朝。短短一兩年間,蘇軾從登州太守,拔升翰林學士,至上禮部尚書。他因不同意盡廢新法,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分,再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
蘇軾在杭州有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就是在西湖筑堤,世人稱為蘇堤。后來,蘇軾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被外放穎州。之后又幾次入朝任職和貶官外放,曾被貶到惠州、儋州(在今海南島)任官。至徽宗建宗靖國元年(1101年)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歲。
蘇軾之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格。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擅長行書、楷書,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高度評價“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造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后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樸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系,蘇軾執(zhí)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于虎口之間,類似于現(xiàn)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彼?講他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彼卦趯憽耙狻保那橛凇靶攀帧彼鶗c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tǒng)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chuàng)造,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造中去豐富和發(fā) 展傳統(tǒng)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黃庭堅將蘇軾書法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年姿媚、中年圓勁、晚年沉著。早期代表作為《治平帖》,筆觸精到,字態(tài)嫵媚。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郁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tài)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天際烏云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詞》、《愛酒詩》、《寒食詩》、 《蜀中詩 》、《醉翁亭記》等。蘇軾的書法,后人贊譽頗高。最有發(fā)言權的莫過于黃庭堅,他在《山谷集》里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撰詩并書, 墨跡素箋本, 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 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一說存臺灣私人手中。 無款及年月,實際上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作了二首五言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耍圃顭凉袢?。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wěn)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于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lián),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難怪黃庭堅為之折腰,嘆曰:“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黃州寒食詩跋》)董其昌也有跋語贊云:“余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為甲觀”?!饵S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