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千古不變的歷史定律
中國史上千古不變的歷史定律,中國歷史???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周而復始的周期性,在這種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恒
中國 歷史
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呈現(xiàn)周而復始的周期性,在這種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恒定的東西,始終保持不變。歷史上的發(fā)展并不是千古不變的,朝代的更替,權利的轉移,科技的進步等等都是在周而復始的變化著,我們就從各種各樣的說法中選出九條主要的規(guī)律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賢臣萁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與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繡,乘華車,住高樓。國內(nèi)滿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異寶。我不禁為他擔心?!惫唬q王“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益收狗馬器物,充仞宮室。……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卑傩赵苟T侯叛,亡其國,自身“赴火而死”。
第一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雙筷子或一只木盆。只是大壩一旦決了口,洪水便會一瀉而下??匆豢茨切┴澒伲灰樟说谝还P賄金,以后的事便不由他了。只是,人的意志力是多么薄弱。一旦坐上權力的交椅,有幾個人能拒絕這第一次?
其二,整個過程是“進行性”的。
“進行性”一詞是我從醫(yī)學書中借用來的。像癌癥,就是進行性的。不斷地發(fā)展,不會中止,也不會逆轉,一直進行下去。殷紂王身邊,雖有比干和萁子這樣的賢臣,卻無法勸阻他。依靠臣下的勸阻來制約至高的皇權,其有效性顯然不足。所以,事態(tài)的發(fā)展有其必然性。
其三,“其亡也忽焉”。
《左傳,?P公十一年》:“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边@里的“忽”字,意為迅速,突然。洪水潰堤,轉瞬之間,一瀉千里。
李自成打進北京,一生事業(yè)達到巔峰。由巔峰而至于落荒而走,大起大落,也在轉瞬之間。殷紂王之后,兩千多年,有周幽王、秦二世、陳勝、王莽、陳后主、隋煬帝、黃巢、朱溫、李煜、李自成、洪秀全、蔣介石等,“其亡也忽焉”,何其多。殷紂王,這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國之君,他給后人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兩個字,“殷鑒”。
無法節(jié)制的權力無限膨脹的貪欲=殷鑒不遠。黃炎培先生曾在延安的窯洞中向毛澤東提起“其亡也忽焉”這樣的歷史規(guī)律,因此,有人將這個定律稱為“黃炎培窯洞定律”。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臥薪嘗膽,精神非凡。但他的個人品質卻非常糟糕。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幫他籌劃大計的兩個功臣,成就大業(yè)之后,一個被殺,一個逃跑。殺文種的時候,勾踐說,“你教我滅吳七種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種就滅了吳國,你那里還有四種,把它帶到那里去吧。”
有七種方法滅吳,應當很有智慧,卻遭了勾踐的毒手。此前,范蠡曾規(guī)勸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狈扼恢牵@然高過文種,終能免于一死。兔死狗烹這樣的事,歷史上不斷地重演。
漢高祖,也是小雞肚腸。依賴韓信的 軍事天才,奪得天下。原說是與韓信“共天下”的,后來非但不“共”,還要了韓信的命。倒是張良聰明絕頂,托言辟谷,躲到深山里去。劉邦一死,張良的辟谷秀也就謝了幕,照舊吃飯。
說到殺功臣,狠毒莫過于朱元璋。當年幫他打天下,戰(zhàn)將如林。后來朱棣南下,朝廷居然派不出得力將領去帶兵。幸好不是北邊的蒙古人打過來,否則朱姓的江山,傳到第二代也就敗了。
趙匡胤說,“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钡昧颂煜?,卻又睡不著覺,夜夜失眠,竟為何事?天下洶洶,想要南面為王的野心家何其多。就是咱自家,當年“,”不也是個野心家?如此說來,野心家就睡在我們的身邊。老是疑神疑鬼,睡不好覺,搞得神經(jīng)衰弱,以為真是狼來了,于是起了殺心。這是一種思維定勢,世人無論是誰,只要坐(搶)到這個位置上,總會不由自已這樣去想。原本搶來的東西,難保不被別個搶去。所以,歷史上兔死狗烹之事不斷重演,是完全符合邏輯的。
現(xiàn)在這些做生意的人,若是幾個人合伙共同創(chuàng)業(yè)。開始的時候,兢兢業(yè)業(yè),在艱苦環(huán)境中共同拚搏,尚能齊心協(xié)力。一旦家大業(yè)大,有了豐厚的利潤,就會生出異心。彼此猜忌、齟齬,終至于分道揚鑣。難道人的天性就是這樣?后人把范蠡的這個定律表述為,“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自古患難易共,富貴難同?!?
第三定律——包圍定律
諸葛亮說親賢臣,遠小人,但小人卻更善于“包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論及天下興亡之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臣和小人,雖為人所不齒,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卻占有重要地位?;食臏缤觯瑖业慕匐y,往往與他們有關?!妒酚洝分杏小敦羵鳌罚稘h書》中有《佞傳》,《新唐書》及其以后的《宋史》、《元史》《遼史》、《明史》等正史中都有《臣傳》。臣在歷史中的地位,史家不敢忽略。“指鹿為馬”的趙高,“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禍國“六賊”童貫、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檜,兩面三刀的嚴嵩,無法一一列舉。若能把他們聚集攏來,可以排列成大軍,浩浩蕩蕩。只不過,這只大軍不能用來上陣殺敵,他們所起的作用,就是“包圍”。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從明主到暴君:揭開中國歷史上開國皇帝變臉定律
導讀:當朱元璋還不是皇帝時,他是一個眾望所歸的明主。我們知道,元末天下大亂,農(nóng)民起義風起云涌。從起事的時間而論,朱元璋造反起義時間是比較晚的。待他單獨領兵時,不少“前輩”已經(jīng)成了氣候。但到頭來,為什么無根無基的朱元璋得了天下呢?主要是因為得人心。首先,他抓住了窮人心。朱元璋懂得窮人心。因為他早年就是窮人,知道中國百姓的期望,中國百姓期望什么?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盼清官盼明君。所以朱元璋就高舉儒家仁義大旗,常常自比堯舜,宣揚要建立一個具有儒家傳統(tǒng)秩序的、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社會。而且,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他還想特別注意收買軍人,不殺俘虜,善待降將,儼然“仁義之師”。另外,朱元璋還抓住知識分子的心。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中,農(nóng)民起義軍要想成事,沒有讀書人的出謀劃策是不行的。在打天下時,朱元璋和讀書人的關系非常好,經(jīng)常在一起圍爐夜話,對于朱升這樣的大賢,他不惜放段,三顧茅廬,從而得到“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 中國歷史上的女相是誰?中國歷史上有女相嗎?
南北朝時北齊的一個女侍中陸令萱,在當時就相當于宰相。她和唐朝時的上官婉兒還不一樣,上官婉兒是內(nèi)相,陸令萱就是外相。唐代的上官婉兒是中國古代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宰相。其實,上官婉兒有宰相之實,并無宰相之名。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宰相,應該是公元前十二世紀商王武丁的王妃——婦妥,即商代卜辭中提到的“小臣妥”。商代婦女的地位很高,“女干部”擔任軍政要職屢見不鮮。武丁的王后婦好(母辛)不僅主持宗廟的祭祀,而且曾幾度率領大軍出征立下奇功,應該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女性軍事統(tǒng)帥,這在卜辭與安陽小屯發(fā)現(xiàn)的婦好墓中得以印證。而武丁的王妃婦妥(卜辭寫作“帚妥”),則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女宰相。商代卜辭所見武丁的配偶除了妣辛(即婦好)、癸、戊之外,還有婦嫀、婦周、婦楚、婦蛭、婦杞、婦妊、婦鼠、婦龐、婦妥等。婦妥是武丁的王妃,已為學者們所公認。而這位婦妥卻在卜辭中與“小臣”一詞相聯(lián)系。商代的宰相稱為“少臣”、“小臣”,古文字中...
· 中國歷史上的“六圣”
我國歷史上,從西漢到盛唐出現(xiàn)過“史圣”“草圣”“醫(yī)圣”“書圣”“畫圣”和“詩圣”。被后人稱為“六圣”。史圣:漢武帝時代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自幼讀史,20歲后遍游祖國名山大川,博覽廣聞,歷盡艱辛,終于著成不朽的歷史名著《史記》。草圣:漢朝末年三國初年張芝擅章草(舊隸的草體),據(jù)說他“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時人稱之為“草圣”。醫(yī)圣:建安時期的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傷寒雜病論》,為后世醫(yī)學家必讀的經(jīng)典,被稱為“醫(yī)圣”。書圣:東晉王羲之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巨匠。他的字“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書法風格,被后人稱之為“書圣”。畫圣:盛唐時人吳道子擅長佛道畫,所畫人物“毛根出肉,人健有余”,他在寺觀圖畫壁300多間,畫中人物奇形異狀,無一相同,被時人稱為“畫圣”。詩圣:和吳道子同時代的偉大詩人杜甫。其詩“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一生寫了大量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被后人尊稱為“詩圣”...
· 虢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虢叔是郭氏的始祖,虢國是兩周時期重要的姬姓諸侯國,從西周初年受封到公元前655年為晉所滅,歷時四百余年。其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族人能征善戰(zhàn)。虢國國君多在周王朝中擔任重要官職,倍受周天子的賞識和器重,參與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發(fā)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對周王朝的興起、發(fā)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響。一、虢國輔佐天子執(zhí)政,維護奴隸制度,抵御外敵侵擾,平定國內(nèi)叛亂,對西周政權穩(wěn)固、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其后開始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僅姬姓侯國就有50余個。這些大大小小的封國,就像屏障一樣護衛(wèi)著西周王朝。東虢所封的制邑,又名“虎牢”。《左傳·隱公元年》謂:“制,嚴邑也?!薄秶Z·鄭語》云:“虢叔恃勢?!蓖鯌搿锻ㄨb地理通釋》云:“虎牢之險,天下之樞也?!边@就是說東虢地勢險要,是成周的東大門,是東都洛邑周圍的八關之一。西虢位于王畿之內(nèi)的雍(今寶雞),據(jù)守大散關,又緊依周族的發(fā)...
· 中國歷史上的“四公子”
公子,古代稱諸侯的兒子為公子,出于客套,有些人稱他人的兒子為公子。所謂“四公子”,是指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在當時有身份、有地位、有知名度的官宦人家的兒子中,把最有名的四位稱為“四公子”。一,戰(zhàn)國四公子四公子最早出于戰(zhàn)國末期,當時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wǎng)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yǎng)“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yǎng)“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后代),時人稱之為“戰(zhàn)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名無忌,號信陵,魏國第六個國君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魏國自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后,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jīng)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異軍突起,已有兼并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于真正地抗御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