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修家譜之前要組織一個編輯班子,主編要在古漢語、文筆、民間習俗方面有一定基礎,主編一個人,副主編若干,編輯若干,幾人協(xié)商并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和可實行的工作步驟,彼此分工寫作完成,接下來便是開始修譜的工作步驟了。
一、通讀老譜
首先要對老譜,特別是上一屆老譜要仔細地閱讀,摸清楚老譜的格式、風格,對本族的歷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二、繪制世系圖
將上一屆老譜上所載的人員按輩份全部畫到紙上,一輩一輩用線連起來。這項工作比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為你只有畫完了世系圖你才可能對老譜所載人員的房份、輩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時不會遺漏人員。畫好了整個圖后,在普查現(xiàn)有人口時,心中就很清晰了,比如你要求普查員去家俊家……以后在編排齒錄時,也不會發(fā)生次序上的顛倒。
三、普查
普查就是將上一次修譜還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譜后到本次修譜時出生的族人進行全面細致的調(diào)查。普查主要包括戶主名字,祖籍、世系,字輩,職業(yè)稱謂,配偶情況,子女情況等,越詳盡越好。
四、整理普查資料
在整理普查資料時,要注意為族人安取譜名。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字輩,同一輩份的人取一個相同的字以示標志。這些作為輩份的字,連起來一般都是一首詩或格言警句。依照字輩取的名字,叫做“譜名”。譜名應由主編統(tǒng)一安取,這樣就不會發(fā)生重復的現(xiàn)象。當然,有些人向主編提出他希望取一個什么樣的譜名,只要不重名,不發(fā)生沖突,一般主編是可以滿足他的這種要求的。
五、確定老譜內(nèi)容的取舍范圍
解放前的老譜一般有序言、歷次修譜序言、歷次修譜人員名單、家規(guī)家訓、墳山圖、祠堂圖、祀儀祀規(guī)、歷史資料、藝文、跋、后記、世系等等,各族各次修譜不盡相同,但大致如此。老譜的這些內(nèi)容可以不全部錄入新譜,孰留孰舍,主編要有一個基本態(tài)度,然后提交修譜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整理老譜內(nèi)容
老譜內(nèi)各篇文章,全部是豎排、繁體字,沒有標點符號,已經(jīng)不能適應現(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我們要將決定留下來的所有文章進行整理:繁變簡,加注標點符號,改正其中的錯別字、異體字。
七、搜集資料,撰寫源流考
每族都有自己獨特的世系源流,主編應根據(jù)老譜所載源流,搜集和參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盡量將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證詳細和清楚,可單獨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
八、撰寫序言
每次修譜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幾乎是一部譜的象征和門面,它反映了該次修譜的指導思想和價值觀念。序言撰寫者一般是主編,但也可以請本族德高望重或?qū)W識淵博的人士撰寫。
九、編定所有內(nèi)容,初成文稿
編排的次序名不相同,但大致如下:序言(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歷次修譜序言,源流考證,本次及歷史修譜人員名單和基本情況,捐款人名單及金額,凡例,歷史資料、字輩排行、齒錄、藝文、跋、后記、附注。
十、審稿
審稿一般由修譜委員會(理事會)召集組織,邀請相關(guān)人員對草稿進行審核,一旦審核通過,即可定稿。
十一、印刷發(fā)譜
上述是編輯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內(nèi)容。當然,各族都有自己不盡相同的情況,當然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工作順序及內(nèi)容。上述的工作步驟也可同時進行,次序也可顛倒,并無成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