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吃餃子是南北方都有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過年為什么要吃餃子,有什么寓意呢?
餃子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后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jīng)傳到我國的邊遠地區(qū)了。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間習俗也各有特色。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地區(qū)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盡管各地吃餃子的習俗都不盡相同,但永遠離不開炎黃子孫對于“福祿壽康”的美好期待,一道好水烹飪出新年好味道,更載著對健康的美好守護,全新啟航!
餃子是過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運。
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包住吉祥喜氣。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