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崖墓,中國東漢時期在崖壁上開鑿洞穴放置棺木的墓葬形式,分布于四川﹑湖南﹑江西﹑貴州等地,以四川地區(qū)最多。崖墓盛行於公元2世紀,蜀漢時已趨衰落,至南北朝時則成為尾聲。
根據(jù)崖墓平面特征及規(guī)??煞譃槿悾簡问夷?、重室墓、前堂后穴墓。
單室墓:僅有一個墓室的崖墓,一般深為3~5米,寬1.5~2米,高約1.7米。單室墓數(shù)量較多,形制簡單,為當(dāng)時平民階層的崖墓形式。
重室墓:比單室墓多一個前室,是當(dāng)時宅第“前堂后室”布局的反映。墓室的大小同單室墓差不多,后室為置棺處。重室墓也有帶耳室的,耳室一般設(shè)在后室的一側(cè)或兩側(cè)。墓中耳室較多的,是族葬的表現(xiàn)。
前堂后穴墓:此類墓規(guī)模較大。特點是入口部分有一較高大的享堂,后部開鑿1~4個墓穴不等,而以前堂雙穴為多。墓穴多由重室墓組成,多附有耳室。墓的寬大前堂,把后部并列的墓穴統(tǒng)一起來,為供整個家族祭奠之用的墓祠,故前堂全部敞開,或立1~2個石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