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氏起源
( 甄氏百科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25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243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230 |
1995年 | 213 | 1987年 | 162 | 1982年 | 236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205 |
甄姓,中華姓氏之一,產(chǎn)生于五帝時代,屬帝舜后裔。得姓始祖為仲甄。
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205位,在2006年的百家姓人口數(shù)量排行中列第230位,大陸甄姓人口約35萬,約占大陸總?cè)丝诘?.028%,主要集中在河北和黑龍江。
姓氏起源
源流一:源于帝舜,以字或技藝為氏。
東漢圈稱《陳留風(fēng)俗傳》:“舜陶甄河濱,其后為氏,出中山、河南二望?!碧拼鷱堈f《廣州都督甄公碑》:“昔胡公紹舜,奄有大邦。楚子縣陳,乃成樂土。當(dāng)烈王之世,有陳通奔周,王以為忠將,美其族,言舜居陶甄之職,命為甄氏,賜姓因生。”宋代莊綽《雞肋篇·甄氏舊譜·甄復(fù)》:“舜子商均后,周封于陳,為楚惠王所滅。至烈王時,有陳通奔周,王以為周將,以舜居甄陶之職,命為甄,皆通之后而居中山,于邯鄲為近。”
以上關(guān)于甄姓起源諸說,皆認(rèn)同甄姓出于帝舜后裔。
前說是帝舜在瓠子河濱幫助東夷部落人制造陶器,其子孫后人因職業(yè)、職官以“甄”為姓氏;這些甄氏后人,大都出于中山、河南這兩郡的望族。后二說是周滅商后,封帝舜子商均后裔媯滿于陳國(今河南淮陽),楚滅陳后,胡公媯滿后裔陳通因忠于周天子而被賜甄姓,并授陶正之官于洛陽,其后人居于邯鄲附近的中山國(郡)。
東漢與唐宋人的著述,有司馬遷《史記》相關(guān)記載可考。今人胡堯據(jù)《史記·五帝本紀(jì)》“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的記載,在《中國姓氏尋根》里考證說:“由于舜仁義慈愛,所居之處人民紛紛前來歸附,往往一年成村落,二年成城邑,三年成都市,因此他燒陶的地方很快形成一個城邑,叫做鄄城(在山東鄄城,古代甄、鄄通用)。舜有子孫留在鄄城任甄官,后來就成甄氏?!?/p>
對甄姓起源于帝舜,各地甄氏后人族譜也有記載:明萬歷年間進(jìn)士黃淳為《廣東甄氏族譜》序云:“甄氏之族,古譜謂舜陶于河濱,遂取甄陶之義,而以甄為氏,是甄之先祖系出虞姚,蓋亦軒轅裔胄也?!鄙綎|鄄城縣甄莊和魚臺縣東甄莊保存明嘉靖年間編修之《甄氏族譜》記載:“陳胡公生二子,長名犀,襲爵于陳,為申公;申公早卒,次子皋羊代立為相公,后遜位于侄。周成王改封皋羊于甄為陶官,即陶甄故地,其后世便以甄為姓氏?!贝苏f與《史記·陳杞世家》所記相契合,并提供可考線索:即帝舜血統(tǒng)胡公媯滿的子孫,從河南陳地到鄄城陶甄故地,與帝舜先前“陶甄河濱”留下來的甄氏子孫匯合,從而構(gòu)成了后來固定的甄姓。
根據(jù)史籍和譜牒的記載,可以合理推定:中華甄姓起源于帝舜,山東鄄城和河南淮陽乃甄姓之發(fā)祥地。
源流二: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郁都甄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南北朝是甄姓族群中流入外來基因的重要的歷史時期。北魏孝文帝改華北近百個鮮卑族姓為漢姓,其中郁都甄氏改為甄氏?!坝舳颊纭蹦恕坝糁K”之異譯,為東部鮮卑種姓,后來這支甄姓發(fā)展成為河南的望族。
源流三: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清朝初期,在滿洲人、蒙古人、朝鮮人由相繼出現(xiàn)了甄姓,形成了東北地區(qū)的甄姓的基礎(chǔ)。
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滿族富森氏,亦稱敷臣氏,滿語為Fuse Hala,漢義“孳生的”,世居開原(今遼寧開原老城鎮(zhèn)),后多冠漢姓為甄氏、珍氏等。
(2)、滿族尼珠琿氏,亦稱尼竺渾氏,滿語為Nijuhun Hala,漢義“珍珠”,世居長白山區(qū)地,后多冠漢姓為甄氏、尼氏等。
地理分布:
宋朝時期,甄姓大約有近4萬人,主要集中于山東,大約占甄姓總?cè)丝诘?2%。其次分布于湖南、陜西、浙江、河南等地。
明朝時期,甄姓大約有2萬2千人,陜西為甄姓的第一大省,約占甄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湖南等省。
當(dāng)代甄姓的人口大約有35萬,為第二百三十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8%。自北宋以來1000年中,甄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態(tài)勢。河北是甄姓的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甄姓人口的43%。全國甄姓主要分布在河北、黑龍江、河南三省,大約占甄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在廣東、山西、安徽、北京、山東、遼寧、湖北、天津等省市。
當(dāng)代甄姓的分布和圖譜表明:在冀京津、山東大部、豫皖蘇北部、山西東部、內(nèi)蒙古東北、黑龍江、吉林北部,甄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蠹s為0.1%以上,中心地區(qū)可以達(dá)到0.4%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4.2%,居住了大約59%的甄姓人。在吉林南部、遼寧、內(nèi)蒙古中東部、山東東部、皖蘇中部、鄂豫陜大部、山西西部、湘黔桂三省交界圈,甄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蠹s在0.05%—0.1%之間,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21%的甄姓人群。
另據(jù)統(tǒng)計資料顯示,現(xiàn)代中國甄姓人口不多,但播遷散居面很廣。1988年3月,沛縣、魚臺縣甄姓合修族譜,范圍竟及江蘇、山東、安徽、河南、河北五省二十五縣二百余村鄉(xiāng)。河南嵩山地區(qū)甄姓人口達(dá)6萬之眾,遍布30余縣市。此外,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省以及東北、西北地區(qū)均有甄姓人居住。
中山郡:《郡望百家姓》云:甄氏望出中山。戰(zhàn)國時為中山國。秦代為巨鹿郡領(lǐng)地。漢高帝置中山郡,治所盧奴,在今河北省正定縣。漢景帝后改為中山國,相當(dāng)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區(qū)。
還金堂:源出典故“甄彬還金”。
中山堂:因為甄氏的郡望為中山,所以得此堂號。
舜河堂:2006年由甄氏后人成立于美國紐約。
一、甄
現(xiàn)行較常見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及景縣、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陜西之韓城、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安徽之涇縣、廣東之新會、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滿、鮮、土家等多個民族有此姓?!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嗍蛰d。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音‘真’。虞舜陶甄河濱,因以為氏。”陶甄,即制作陶器。此當(dāng)以技為氏,系出媯姓。
2、《姓氏考略》據(jù)《元和姓纂》注云:“皋陶次子仲甄后?!贝水?dāng)以名為氏,系出偃姓。
3、又據(jù)《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郁都甄氏改為甄氏?!?按:今中華書局標(biāo)點(diǎn)本《魏書·官氏志·校勘記》載:“《廣韻》引《后魏書》‘都’作‘原’。諸姓氏書同。《魏書·常山王遵傳》附見子素,稱‘休屠,郁原等叛’,‘郁原’當(dāng)是休屠部落名,疑即此‘郁原甄氏’,‘都’字涉上‘郁’字而訛?!敝?jǐn)錄以備考。)望出中山、河南。漢代有甄邯,太子太保,其子甄豐,官司徒;又有甄宇;后魏有甄琛,車騎將軍;唐代有甄濟(jì);明代有甄庸,南京兵部尚書。一音jiān,亦為姓。
三、甄
甄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6%。尤以河北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甄姓人口72%。
甄姓起源:
1、皋陶(亦名咎繇,虞舜時造律大臣)次子仲甄之后,以字為氏。
2、以技為氏。舜陶甄河濱,其后為氏。其先為虞舜作瓦之陶人,甄的本義為古代作瓦器之人。
3、北魏改郁都甄氏為甄氏。姚薇元考證,疑郁都甄乃郁築鞬之異譯,乃東部鮮卑種也,故姓書曰“東夷姓”。
4、滿族姓。
甄姓名人:
甄豐,漢時附王莽,拜更始將軍,廣新公。
郡望:河南、中山。
甄姓古代名人
甄邯西漢,不詳,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大司馬、承新公
甄豐西漢、新朝(?一10),不詳,更始將軍、廣新公
甄宇東漢,不詳,北海安丘(今安丘西南) ,太子少傅
甄后三國,183-221,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文昭皇后
甄鸞北周,535―566,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數(shù)學(xué)家
甄彬南朝,梁,不詳,中山(今河北定縣),益州錄事參軍兼婢縣令
甄琛北朝,北魏,不詳,中山無極,侍中
甄密北朝,北魏,不詳,中山無極,北徐州刺史
甄權(quán)唐朝,約541―643,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名醫(yī)
甄立言唐朝,545—?,許州扶溝,名醫(yī)
甄濟(jì)唐朝,?—766,定州無極,文士
甄完明朝,1392-1465,浙江新昌,河南左布政使
甄誼明朝,西安,同知長沙府事
甄夫人三國,河北人,曹魏人,曹丕妻,即文昭甄皇后。
甄氏族譜 : 甄氏嶅峪支系 [不分卷](別名:Zhen Shi Zu Pu : Zhen Shi Ao Yu Zhi Xi|甄氏族譜) (127頁)
1.甄氏族譜, 1, 1404-1922 (29頁)
甄氏家譜 (42頁)
1.甄氏譜書, 1, 1404-1989 (47頁)
甄氏族譜 (0頁)
甄 (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