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325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265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294 |
1995年 | 235 | 1987年 | 235 | 1982年 | 320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316 |
冀姓主要源自:姜姓、姬姓。
冀姓源流有三:
冀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遠古時期三苗九黎族人的居地冀,屬于以地名演化的圖騰信仰為氏。冀,歷來是中國古老的行政轄域名稱,是九州之一中的“河內(nèi)之州”,地域范圍為今甘肅、陜西、山西、河北以及遼河以西、黃河以北、內(nèi)蒙古東南部的廣大地區(qū)。
冀姓起源二
源于伊祁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給唐堯后代的封地,屬于以國名為氏。相傳,帝嚳的兒子堯生于伊(今河北保定順平),嗣后耆,故稱伊耆氏(伊祁氏),號放勛。他起初被封在陶城(今山西永濟),十五歲時又被封為唐(唐,是“大”的意思),亦稱陶唐氏、伊唐氏,賜封在劉邑(今河南偃師)。伊耆氏在二十歲成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其后裔子孫多因之,分衍稱伊耆氏、伊祁氏、陶唐氏、伊唐氏、堯氏、伊氏、陶氏、唐氏、劉氏等。
冀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郤芮,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據(jù)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晉大夫冀芮,食采于冀,子孫以冀為氏。”
冀氏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人口約十九萬六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2%左右。冀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時有冀國(今陜西省韓城市一帶),冀國人后來以冀為姓氏。另外,春秋時期,冀附屬于晉國,晉國大夫郤芮被晉王封在冀,稱為冀芮,他的后代也稱為冀氏。
今山西省的太原市、朔州市山陰縣、長治市、晉中市平遙縣、介休市,山東省的臨沂市蒼山縣、菏澤市、聊城市陽谷縣、青州市、鄄城縣、泰安市、泗水市、莘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梧洲市,河南省的永城市、西平縣、洛陽市、濮陽市范縣、南陽市方城縣、襄城縣、禹州市、新鄉(xiāng)市、鄧州市、夏邑縣,河北省的石家莊市、淶水縣、滄州市獻縣、邯鄲市永年縣、邯鄲市成安縣、邯鄲市大名縣、保定市、衡水市棗強縣、邢臺市,陜西省的韓城市、商洛市、富平縣、漢中市西鄉(xiāng)縣、紅通縣,安徽省的六安市、霍邱縣,湖北省的房縣,黑龍江省的依安縣,湖南省的長沙市,江蘇省的揚州市寶應縣、徐州市沛縣等地,均有冀氏族人分布。
渤??ぃ簹v史上的渤??ぴ诘赜蛏嫌袃蓚€稱謂,另一為渤海國。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guān)),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qū)。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ね?、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國。渤海國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榇筮|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渤??禾拼谀╈呿H族等建立渤??饕y(tǒng)治區(qū)域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qū)。
渤海堂:以望立堂。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時冀綺任戶部主事,后來又任應天府府尹,后改為京兆尹。他在為官期間,先到民間了解情況,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二、冀
冀姓分布: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03%。尤以山西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冀姓人口72%。
冀姓起源:
1、唐堯裔孫在周時封于冀(故城在今山西河津東北15里冀亭),春秋時滅于晉,子孫以國為氏。一說,冀國在晉州冀氏縣(故城在今山西安澤東南120里)。
2、系自姬姓。晉大夫郤芮食采于冀,其子孫后以邑為氏。
3、系自子姓。宋公族之后。
4、滿、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冀姓名人:
冀儁,北周時陽邑人,累官驃騎大將軍,后進爵樂昌侯。
郡望:渤海。
變化:一作兾。
冀姓古代名人
冀俊南北朝,北周驃騎大將軍。為人沉著謹慎,善隸書,特工模寫。當時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書法,寫成敕書,與真無異。歷任襄樂郡守,遷湖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昌樂侯。清正廉潔,所歷頗有政績。
冀如錫清朝,刑部主事。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間升為監(jiān)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諫多切中時弊聞名。他殫心研究理學,以躬行實踐為務(wù)。晚年尤愛鉆研《周易》,學以致用,持己接物。通過象征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的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人事的變化;以陰陽二氣的交感作用為產(chǎn)生萬物的本源。這是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術(shù)。
冀禹錫金朝,進士。幼時聰慧,工詩善畫,弱冠時即在太學有聲望。
冀元亨明朝,學者。正德舉人,從學于王守仁,為濂溪書院主講。
冀練明朝,字純夫,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嘉靖年間進士,由長安知縣升任戶部主事,因耿直而很久不得升遷。明神宗時官至戶部侍郎。以清廉勤奮著稱一世,死后謚“端恪”。
冀述明朝(1558—1612),字繼父,號紫璇。武安下三里人。幼與弟冀體以學業(yè)聞名鄉(xiāng)里,稱大、小冀。萬歷二十六年(1598)第進士,授廣寧司理。后升任戶部廣東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車駕司主事。歷官皆以清廉著稱。著有《桃園草》、《庸言》等。
冀綺明朝(?—1510),字汝華,揚州寶應縣人。成化己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以歲饑賑濟河間諸府,稱旨往偏頭關(guān)督餉,有功加俸一級,累遷應天府府丞、南京太仆寺卿、應天府府尹。嘗陳邊務(wù)及捕盜輯民二十余事,頗見采納。已而坐言官論劾,自陳致仕。正德五年八月卒。
冀簡漢朝,官員,曾任太原牧。
冀重唐朝,文學家,曾著有《冀子》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