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網
登錄/注冊
置頂
對“土家族的資料”的回答
宗族文化
手機版
關注問題
欒宇海
2021-07-14
土家族的先民與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淵源關系。但其來源,目前說法不一,一說為古代從貴州遷入湘西的鳥蠻的一部;另說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從江西遷居湘西的百藝工匠的后裔。史籍中將湘鄂西一帶土家族稱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開始用“土家”名稱。 歷史上封建領主經濟從五代(907~979年)起就有一定發(fā)展,直至清朝雍正(1723~1735)年間“改土歸流”時,逐漸過渡到地主經濟。新中國成立前社會經濟處于封建地主經濟發(fā)展階段。新中國成立后,實行了社會改革,與苗族聯(lián)合建立了2個自治州。 2 0 0 0 多年前,他們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后,土家族單獨被稱為“土丁”、“土民”等。新中國成立以后,根據(jù)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為土家族。 對于土家族的源流,一直以來史學界存在許多爭議,但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們普遍認為,西元前400至600年,是巴人的國土巴子國(今重慶市)最興旺的時期,但到西元前316年,巴子國卻被秦國所滅。巴子國滅亡前后的一段時期,巴人開始從重慶一帶往東遷移。從西元1300年開始,這一帶的居民逐漸被統(tǒng)稱為“土家”。 巴人演變成土家族的論據(jù): 1、巴人和土家族族稱發(fā)音相同。土家族自稱“比茲卡”, 其中“比茲” 是名稱本身,“卡” 等于“族” 或“家”。而古代與中古的巴人, 自稱中也有帶“比” 的音節(jié),如地名方面,巴人曾經活動過的區(qū)域內有:湖南的白抵城、百曳灘,湖北的百節(jié)峒、北佳坪、白脊山、柏子山、白雉山,貴州的必際縣,重慶的百節(jié)、柏枝山, 以及一些帶有“鱉” 或“別” 的地名如“鱉縣” 等。在人名、姓氏、族稱方面,在巴人活動過的區(qū)域或歷史中,有:胚氏、“斑子” 與班氏、“復夷”、比足齊、必際、鼻息等。 2、巴人和土家族均生活在一個多虎的環(huán)境且都有白虎神崇拜。巴人與土家族生活過的西南和中南地區(qū), 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虎的環(huán)境,這在古籍《山海經》、《漢書》、《華陽國志》、《南齊書》、《蠻書》、《談苑》、《虎薈》等古籍中,比比皆是。 巴人自稱白虎后裔,有白虎神崇拜?!逗鬂h書·南蠻西南夷傳》說: “廩君死,魂魄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華陽國志》記載,漢初的“板檐蠻” 又稱“白虎復夷”。東漢繁長、張祥等題名的碑里列有兩個“白虎夷王”,名叫資偉與謝節(jié)。入晉以后, “板檐蠻” 又有“弓弓頭虎子” 的稱號。南北朝末葉,鄂東長江沿岸的巴人中有自稱屬于“虎蠻”部族的。樊綽《蠻書》卷十說: “巴中有大宗,廩君之后也。……巴氏祭其祖,擊鼓而祭, 白虎之后也。” 可見,從西漢初年到唐代, 巴人或自稱為“白虎夷”,或“虎子”、“虎蠻”。 3、巴人和土家族語言中有相同的詞匯。這就是:虎稱“李” 和魚稱“娠隅”。巴人與土家族都有虎稱“李” 的詞匯。巴人稱魚“娠隅”這個字例,與今天土家族的同類稱呼相通。 4、巴人和土家族姓氏的相同據(jù)《世本》和《華陽國志·巴志》載,廩君之巴有五姓,而板檐之巴有七姓。關于巴人姓氏的研究,是與其起源、演變和融合有關的重要內容,因而歷來學者均較為注意。潘光旦先生在其著作中,對巴人五姓與七姓的發(fā)展及下落作了詳盡的考述。關于前五姓,他說:巴,除了廩君自己姓巴名務相以及戰(zhàn)國時代有一個巴蔓子而外,作為一個姓氏,似乎沒有在巴人區(qū)域里流傳下來.而在漢人的區(qū)域里,卻出現(xiàn)了一些姓巴的人-樊,有些帶樊字的地名,如樊口、樊城等,或許與巴人的樊姓有關;可以和樊氏一起說到的是范氏和繁氏。瞫,直接以瞫字為姓的人,文獻無證,但和在音讀與形象上相同或相近的姓,如覃、潭、譚等,則盡有其例,它們都或多或少與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有關。相,據(jù)傳后來演變?yōu)橥良易宓拇笮障?。鄭,今土家人中亦有存在?/div>
0條評論
取 消 確 定
相關問題互動
微信
QQ空間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