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又降雪 游客只穿了短袖,古代的衣裳中有沒有短袖樣式的?
有游客自駕到陜西榆林市靖邊縣到志丹縣國道突然遇到大雪,當(dāng)時正是立夏后,且其當(dāng)時只穿了短袖和防曬衣,突然降雪讓游客很意外。步入夏季,短袖逐漸成為多數(shù)的著裝。古人的衣裳有沒有短袖式樣的呢?
古代的短袖稱為“半臂”。古人夏季的衣服多是長袖,但是因為古人衣服式樣和材質(zhì)的不同,再加上有獨特的納涼方式,所以穿長袖也是不特別熱的。但是古代的許多朝代都有短袖樣式的衣服。
圖源網(wǎng)絡(luò)
古代的半臂上衣是衣衫的搭配的一種,并不單獨穿的。半臂的常見款式為及腰、對襟、寬領(lǐng)、露胸。這種款式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四川忠縣、重慶化龍橋、成都永豐三處漢墓出土的撫琴、杵舂、持鏡女俑,其著裝風(fēng)格一致,均在長袖衫外套穿半臂上衣。
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寫到:"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fā)展而出的一種無領(lǐng)(或翻領(lǐng))、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
在歷代都有半臂衣衫的存在,只不過并不算是流行的服裝款式。到唐代時,這種服飾才逐漸流行起來,“半臂”這一名稱也是初唐時所起?!睹x考半臂背子》載,“古者有半臂背子?!妒挛锛o(jì)原》隋大業(yè)中,內(nèi)官多服半臂,除即長袖也?!币约疤拼罅康脑娢摹⒈诋?、陶俑都有半臂的存在??梢姡氡墼诋?dāng)時可真是成為時興的服裝了。
圖源網(wǎng)絡(luò)
唐人愛穿半臂其中也折射出對胡人服飾的喜愛。胡服女子襦衣多為緊身窄袖形狀,加上半臂,可以御寒保暖,也有裝飾的作用。到宋代的時候,半臂仍舊是時尚,在許多詩詞中皆有體現(xiàn)。如蘇軾《東川清絲寄魯冀州戲贈》:“醉中倒著紫綺裘,下有半臂出縹綾”;周邦彥《片玉詞》:“冬衣新染遠(yuǎn)山青,雙絲半臂綾”;《清波雜志》:“東坡自海外歸毗陵,病暑,著小冠披半臂坐船上,夾運河,千萬人隨觀之”等。
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lǐng)或無領(lǐng)式樣,袖長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dāng)胸結(jié)住。因領(lǐng)口寬大,穿時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半臂男女都可以穿,不過因為古代對女子的著裝要求較多,多到唐朝時,社會風(fēng)氣開明,所以像半臂這種露出皮膚較多的服裝才流行起來。
(族譜網(wǎng):paydaywaterfall.com)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