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女子回村1天被安排20場相親,古代男女如何相親?
近日,一位河南周口的朱女士,22歲,回到村子后的一天內(nèi),就被自家人安排相親20多次,并且表示,村里同年齡段的女孩基本上都結婚了,所以家里人比較著急,一下子就相了那么多,都有點眼花了。相親一直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大部分家長也都比較喜歡給自家還在安排相親,不過這位朱女士屬實有點多了,那么在古代呢?古人相親也會這么夸張嗎?他們是如何相親的呢?今天就讓族譜網(wǎng)小編來說一說。
圖源自網(wǎng)絡
其實很多人在一些古裝的電視劇中就可以看到,古代人的婚姻觀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也就表示在古代,古人追求婚姻都是依靠著父母的,由父母安排,當然古人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獲得幸福的,所以在婚姻上肯定要安排起來的。
像是在先秦時期,當時為了解決國家人口的問題,并且為了促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不用父母安排,國家都會在每一年的二月份舉辦一場相親大會,只要是30歲左右未娶的和20歲左右未嫁的女子都是可以參加的,在相親的過程中,如果恰巧遇上對眼的,就回互送芍藥花來表達自己的喜歡。
因為在古代,古人的結婚年齡普遍要早很多的,所以這個年齡還沒有結婚的,都是比較著急的,當然在相親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花的人,也沒有什么好尷尬的,只要繼續(xù)尋找下一位就可以了。
圖源自網(wǎng)絡
到了唐朝和宋朝的時候,就比較流行民間相親了,并且是每一年都會有三個比較固定的節(jié)日專門用來給那些未結婚的人來相親。像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元宵節(jié),還有“三月三”上巳節(jié)、以及“同年大會”。
“三月三”上巳節(jié),是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是傳說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這一天,年輕的小伙子和不輕易出門的貴族女子都會外出踏青,他們常常會在河畔嬉戲,插柳賞花,而這一天,如果有看對眼的,就會用折柳來表達自己的情誼。
“同年大會”是指新科進士發(fā)榜的日子,每到這一天,京城里的權貴小姐們就會低調(diào)出行,到曲江邊偷看那些新科進士們飲酒聚會,如果遇到一個比較合眼緣的,就會向家里的父母匯報,然后再由父母安排提親,而這也就成為了一種習俗,只要到這一天,就會有變相的相親大會存在。
圖源自網(wǎng)絡
因為婚娶是大事,并且在唐宋的時候還把“三媒六聘”寫進了法律中,所以當時還有職業(yè)的媒人,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紅娘是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宋代的時候,職業(yè)媒人演變成了男女相親,求娶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宋代,就算兩個人的婚事不成,男女雙方也不會挖苦吐槽對方的不好,甚至還會贈送禮物以表尊重和感謝。
到了明清的時候,還有一種相親的習俗,那就是把男方帶到女方家里,女方不露面,但是會在暗處觀察男方,如果看上男方了,就會出來給男方倒茶,感覺不合適,就不會走出閨房,這樣男方也就不知道這門婚事到底成了沒有。
其實從歷朝歷代的相親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相親的過程中,是秉持真誠認真的態(tài)度,并且用含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同時還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和傷害。不過話說回來,追求幸福還是要看對眼。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