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霧霾”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也是危害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霾”的歷史年齡并不年輕,也并非當今社會的專有之物?!蚌病弊鳛闉暮π杂涊d,可追溯到漢朝,如《后漢書·郎顗傳》:“時氣錯逆,霾霧蔽日?!薄对贰愤€記載,1329年陰歷三月,由于冬天無雪,春又乏雨,導致北京“雨土,霾”。
關于“霾”的解釋,最早出自成書于戰(zhàn)國前后、為我國辭書之祖的《爾雅·釋天》,曰:“風而雨土為霾?!薄墩f文解字》曰:“霾,風雨土也。從雨貍聲。”可見霾的基本性質(zhì)亙古未變,皆與雨土有關。從“霾”的字形構成來看,欲解“霾”,必先解“雨”。
古人造字有著高超的本領。甲骨文的“雨”(圖1)用最簡潔的筆畫形象地描繪了雨的形態(tài):頂部有一橫,表示云天,一橫的下面是點點滴滴的雨點,簡直可聞雨水落下的聲響,有大有小。而金文的“雨”字(圖2)與甲骨文“雨”字有異,“冂”也變得不像“云天”了。其原因是春秋晚期,特別是戰(zhàn)國時期,列國分治,諸侯立政,文字異形突起,雨字的寫法也發(fā)生了演變。這也印證了當時“篆書變體,極為繁瑣”的現(xiàn)象。但是,無論如何演變,代表“天”的那一橫,始終沒有刺破,惟從秦始皇以小篆作為統(tǒng)一六國的標準字體后,小篆“雨”字(圖3)中間的一筆才穿過“云天”,形成今人所見的“雨”字。
《說文解字》中,凡以“雨”為部首的字,大部分是由從天而降且又可見的部件構成,如雷、雪、雹、露等,霾也同樣。從甲骨文字形來看,“霾”就是風雨交加、飛沙走石的天氣現(xiàn)象,如同天上掉下了似豕(豬)非豕似犬非犬的大怪獸一樣可怕(圖4)。
小篆的“霾”(圖5)字則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大怪獸”演變成了“貍”。《五經(jīng)文字》載:“貍,經(jīng)典或借用為埋字”?!柏偂?,讀mái(音似埋),為形聲字。“貍”(mái)可能是個中古音,古時“貍”與“埋”相通,霾、貍、埋、薶皆同音?!柏偂?,俗字為“貍”。我國浙南山區(qū)就一直生活著一種體形如貓而圓頭大尾貓貍,又作“貓貍”。貓貍生性靈敏,有便后將糞便用爪撥土掩埋的習性,這可能是“貍”與“埋”同音的原由。古人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大怪獸”演變成“貍”,可能是因為貓貍善竊雞鴨且放臭氣自衛(wèi),其行為陰險,所居之處陰暗,古人視其為不祥,恰與霾帶給人們的心理焦灼相類;也有可能是因為每當霾起之時暴風雨的聲音猶如貓的慘叫。古人常從動物的肢體語言中感悟自己的生活。杜甫《北征》中“鴟鸮鳴黃桑,野鼠拱亂穴”的野鼠,為見人則交其前足而立、狀如人之拱手的拱鼠。據(jù)說,古人的作揖就是從拱鼠的恭敬之儀而來,成了禮制象征,故稱“禮鼠”;而“霾”字的成形也可能與此相類。
《詩經(jīng)·邶風》有“終風且霾”句。這是一首描寫婚姻不幸的女子因不得丈夫?qū)檺鄱拍褮g的詩,詩人以風卷揚塵、天色晦暗比興丈夫移情別戀后自己的陰霾心情,憂從中來。聯(lián)想到今天,霧霾天氣的屢次來襲,確也使人們心中蒙上了一層看不見的霾。霾自古有之,一直困擾著人類。不過,自然界的霾,可借風力以及節(jié)能減排等措施加以緩和直至摒除,但人心頭之霾則為心靈之痛,絕非一陣風就可吹除,需排除雜念,靜心治理心態(tài),方可迎來玉宇澄清萬里埃的晴空碧日。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