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閑話談心,有會于心
三國時代,歷史本身就有太多戲劇化的內(nèi)容,《三國演義》又是十分精彩的小說,所以留下了不少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比如關(guān)羽華容道上釋曹操。羅貫中寫這個違反“忠君”而“義釋”敵人的故事,其思想背景是什么?大學(xué)時我曾猜想:因為羅貫中的時代與三國一樣,都是亂世,儒家傳統(tǒng)等舊有道德規(guī)范受到?jīng)_擊,“異端”思想容易 抬頭,重諾輕生、行俠仗義的墨家流行于底層大眾、俠士勇將等世俗階層。關(guān)羽之舉,乃是墨家的“義”沖破了儒家的“忠”,是時代精神的一種反映。
近讀陳邇冬的《閑話三分》,也分析了這一情節(jié)。他認(rèn)為,這個赤壁之戰(zhàn)的尾聲,“似余音繞梁,頗耐人尋味,而又是有所本的。可惜(《三國演義》的)作者沒有處理好。”讓關(guān)羽守華容道放過曹操,其實可視為諸葛亮從戰(zhàn)略考慮的故意安排(留下曹操以牽制東吳),這樣“更符合當(dāng)時的形勢”,小說也會寫得更深刻。
《閑話三分》好看,好就好在這種亦文亦史的閑話。一方面,陳邇冬“既懂史又懂文,既搞一點文藝?yán)碚?,又搞一點小考證”;另一方面,他同時照顧到史實和小說,“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結(jié)合起來談”(顧學(xué)頡初版序)。關(guān)于三國和《三國演義》、以及這些小文章本身,都出入文史,兩不偏廢又沒有各走極端。
“華容道”之外,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談到蔡邕。蔡邕作為一代名士,晚節(jié)不保、依附董卓,這固然是受脅迫所致;但在董卓被誅后,他“言之而嘆,有動于色”,以此招禍。陳邇冬認(rèn)為,這是蔡邕對董卓有“知遇之感”;“這一點,正史就不如演義,小說家把它明寫了出來?!保ㄖ浮度龂萘x》虛構(gòu)了蔡邕“哭尸”的情節(jié))
此外,他寫孫策少年英發(fā)、用八年干了別人半輩子甚至一輩子才取得的成就,以及識人知己、風(fēng)流自負(fù)等等卓絕之處(這位“小霸王”連英年早逝都是因為愛惜自己漂亮的姿容),引人仰慕。《為周郎叫屈》、《替趙子龍抱不平》,也都寫兩人出色不凡,但分別在文藝作品中被丑化和在現(xiàn)實里被冷落,讓人遺憾。再如探究諸葛亮的兩篇名文,給劉備的“隆中對”可以明言,給劉禪的《出師表》卻不敢有話直說,等等,都是很有意義的歷史細(xì)節(jié),而為陳邇冬輕筆點出,頗是耐看。
這些“閑話”的好處還在于不枝不蔓、點到即止?!岸嘤袆?chuàng)見。但他不多作史的外延。”“旁搜冥求,常能在燈火闌珊處,驀地發(fā)現(xiàn)出不尋常。但他決不大聲張揚,卻待讀者去品味。”(端木蕻良初版序)“讓人看起來有趣味,放下書有想頭”。(顧學(xué)頡初版序)
關(guān)于“三國”的書很多,我只信賴這種合心的文史專家,以扎實功底寫出的、不多作“外延”和“張揚”的閑談隨筆。除了陳邇冬的《閑話三分》,金性堯的《三國談心錄》(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8月版)也甚對我口味。
與《閑話》兼論歷史和小說不同,《談心》主要是講史實。但兩者的共通點很多:作者都對詩詞等古典文化深有研究(我早年讀陳邇冬等選注的《東坡小品》,便留下了好印象。至于金性堯,膾炙人口的文史著述就更多了);都注重考辨史料而能談出趣味;都從細(xì)微處寫出時代與人性的風(fēng)云;都在閑閑散淡中自出識見。兩本書又都寫了不少共同的題目,對照著看很有意思。
比如關(guān)于蔡邕與董卓事,兩人有一致的見解(蔡邕懷知遇之感),而金性堯排比的史料更多一些(全面梳理、引用關(guān)鍵史料和古今論說,是金性堯的長處)。還比如他們都認(rèn)為,孫策、劉備幾乎如出一轍的臨終托孤語(按孫策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倍嗄旰?,劉備也跟諸葛亮說類似的話,很可能是“抄襲”得來,更可見孫策的天才),絕非真要將基業(yè)讓給重臣,只是權(quán)術(shù),“把話的分量說得特別重”,“從而使人效忠至死,絕無二心”(金語);“對其最信任的人也就是最疑忌的人”,“把話當(dāng)面說透”,雖然難測其主觀意圖,但客觀效果非常明顯(陳語)。而在具體分析上,金性堯舉出孫權(quán)本人的能力等事實,證據(jù)更充分;陳邇冬則對比了魏主曹叡向司馬懿的托孤,“沒有孫策、劉備那種爽利透底的話,而是一味求人哀憐的囑托”,“所托非其人,所言止半截,失人又失言”,果然斷送了曹氏政權(quán)——這就從側(cè)面證明了孫、劉的成功。再比如,兩人都寫到楊修、崔琰死于曹操手,于前者,金性堯談得更有歷史的洞見:曹操對楊修先用后殺,是不同時期、不同形勢下的需要,“同一人主,而對人才的任用和毀棄,還要由歷史的過程來做主,有些人才就成為悲劇的主角了”。于后者,則是陳邇冬寫出了更深的悲哀:當(dāng)初曹操用得著崔琰時(假扮自己騙匈奴使者),是看中他相貌堂堂;后來要他死,卻又拿他的容儀做罪狀來說事?!@樣的同題各解,如同場競馬,分花拂柳,最是美妙,也可互補(bǔ)而增益。
若單論金性堯的《談心》,像《曹操的一流文才》、《曹操的臨終告白》(包括數(shù)十年后陸云看到曹操父子遺物的記述)等篇都很有功力,史實與史識俱見,歷史評價與文藝鑒賞兼?zhèn)?。而我最喜歡的是他常能透視人情,也屢屢從人情出發(fā)去分析問題,遂時有不拘俗見的平情之論。如談傲世慢物并因此送命的彌衡,為什么會對第三個主人的兒子寫出報德效勞、不似平日作風(fēng)的《鸚鵡賦》。又如曹丕納美人甄氏,傳說曹操、曹植均亦有意,曹植的名作《洛神賦》就是懷念甄氏的云云;金性堯指出此論之謬,但并沒有過多批駁,而說:后人“明知附會而在掉弄詞藻”,“亦可見惑人之力”。這就說明了一種創(chuàng)作心理。此書的傅月庵“導(dǎo)讀”,稱許其“能以‘情’衡‘識’”,“平和通達(dá)”,這確是金性堯一大特點和佳處。
金性堯文章議論不多,但都大可咀嚼,或綿里藏針,或寄寓感喟——特別是剖析古人心事隱衷的時候。他在書中說過:“讀一些歷史,可以知道我們的祖先還有許多心事和創(chuàng)痛?!睍械谝惠嬯P(guān)于曹操的幾篇,即取總題“曹操心事”。在談到古代黑暗政治與烽煙亂世中那些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女子時(最后一輯“絕代美女”),感嘆尤其深沉。如引王士禛記二喬姐妹的故居遺址成了彰法寺,說:“雖地以人傳,然娥眉故宅已廢為頭陀寺院,或亦可作色空之別解?!贝松袨橛奈⒅Z,寫孫夫人,則直接以少有的抒情句子去發(fā)抒唏噓了:劉備與孫權(quán)之妹那場悲劇性的政治婚姻,劉備固然對孫夫人“衷心常凜凜”,懼其圖謀,但孫夫人“何嘗不是棲身荊棘呢?月明星稀,大江東去,舉目云天,這心境也是凄涼難堪的”(這點亦為陳邇冬所不及,他寫的這段故事,就跟正史一樣,隱沒了孫夫人)。
兩人的文字都很好,且文且白,平實而又雅致。卻也同樣各有千秋:金性堯更平和沖淡,陳邇冬則輕松明快。《談心》和《閑話》中各有一段話,是他們對別人的評論,但恰可作為二書之妙的絕佳形容,抄在這里作為本文的結(jié)束:
金性堯談到前人關(guān)于“羊陸之交”的不同見解,說:“如果有人于佳話美談之外,提出另一種意見,而這意見又非為了嘩眾,對于我們喜歡雜覽的人,總是愉快的事?!?
陳邇冬講《三國演義》寫曹操征戰(zhàn)中遇蔡文姬、與楊修分解蔡邕碑文意“絕妙好辭”一節(jié),雖屬虛構(gòu),但藝術(shù)上是成功的:“在率‘四十萬’之眾出征漢中的途中,插此閑筆,更覺得荼火軍容之際,忽有佳會,讀古碑拓本,賞隱語瘦辭,片刻之談,娓娓動人?!?/p>
作者:沈勝衣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