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索索考
關索索考
,〔摘要〕對《三國演義》本事來說,關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絕不是關羽的兒子;關索
〔摘要〕 對《 三國 演義》本事來說,關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絕不是關羽的兒子;關索雖然出名很早,與關羽掛鉤時代卻比較晚。對《三國演義》版本來說,羅貫中原著根本就沒有寫關索這個人物,他是被后來的簡本添加進去的?!碴P鍵詞〕 關索,本事,版本〔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三國演義》有些版本中,出現(xiàn)了關索這個人物,他的身分是關羽的長子或第三子。對于《三國演義》研究來說,關索既涉及本事公案,又涉及版本公案,故有考索一番的必要。 一 就本事公案而言,關索是否真有其人,是第一層次的問題;他是不是關羽的兒子,是第二層次的問題。 據(jù)陳壽《 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權已據(jù)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彪m說孫權“盡虜羽士眾妻子”,并斬羽及子平于臨沮,但《關羽傳》載關羽還有次子關興:“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jiān)軍,數(shù)歲卒?!眳s無半字提及關索其人。搜遍現(xiàn)存其他史書,也不見關羽之子關索的任何記載。現(xiàn)在能搜索到的有關關索的材料,都只能算是他的“影響”(影子與反響)。 記錄關索“反響”的材料,最早可以尋到宋代的野史與筆記。徐夢莘撰成于紹熙五年(1194)的《三朝北盟會編》,匯集了徽宗、欽宗、高宗三朝有關宋金和戰(zhàn)的多種史料,按年月日標出事目,有很高的文獻價值。《三朝北盟會編》卷七十七載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二日,“開封府捕斬百姓李寶等一十七人簽首令眾”: 四壁軍民見圣駕未回,上下疑懼,妄造言語,傳播不一。有乞請軍器以備緩急者,官司不許,往往結集私造,復慮其生事,乃捕造語言誑眾者一十七人,戮于市,李寶其首也。寶善角抵,都人號為“小關索”,各以長槍簽其首,令彈壓往來四壁令眾。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二十載建炎三年(1129)正月十六日,“杜充出兵攻張用等不勝”: 張用,相州湯陰縣之弓手也。乘民驚擾,呼而聚之,與曹成、李宏、馬友為義兄弟,有眾數(shù)十萬,分為六軍。成,大名府外黃縣人,因殺人,投拱圣指揮為兵,有膂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簡介〕歐陽健,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太原 030006。軍中服其勇。又有王大郎者,名善,濮州人,亦有眾數(shù)十萬,分為六軍。善初為亂也,濮州弓兵執(zhí)其父殺之,善有眾既盛,乃以報父讎為辭,攻濮州,不下。又攻雷澤縣,亦不下。與用合軍,皆受留守宗澤招安,既而復反。杜充為留守,又招安。用屯于京城之南南御園為中軍,善屯于京城之東劉家寺為中軍。又有岳飛、桑仲、馬皋、李寶諸軍皆屯于京城之西。充以用一軍最盛,終必難制,乃有攻之之意。十五日甲午,眾人打城請;乙未,充掩不備出兵攻用,令城西諸軍綿發(fā),岳飛、桑仲、馬皋、李寶等皆率兵至城南以搗,用覺之,勒兵拒戰(zhàn),亦會善自城東率兵來,與用為應,官兵大敗,“賽關索”李寶被執(zhí)。岳飛者,初隸張所營效用,繼隨都統(tǒng)制王彥往太許山,遂自為一軍。后歸京城留守司,杜充用飛為統(tǒng)制。 《三朝北盟會編》所載的李寶,竟有兩人。一是善角抵的開封百姓,都人號為“小關索”,在“圣駕未回、上下疑懼”的氛圍下,因“妄造言語”被開封府捕斬于市;一是與岳飛同屯于京城之西的軍官,號“賽關索”,因隨開封留守杜充攻已受招安的張用、王善,兵敗被執(zhí)。兩個李寶都以“關索”為號,說明關索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 不光善角抵的百姓李寶以“關索”為號,南宋許多相撲藝人也愛自號“關索”。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十“角抵”條:“角抵者,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交’。”又曰: 瓦市相撲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侶,以圖手之資。先以女數(shù)對打套子,令人觀睹,然后以膂力者爭交。若論護國寺南高峰露臺爭交,須擇諸道州郡膂力高強、天下無對者,方可奪其賞。如頭賞者,旗帳、銀杯、彩緞、錦襖、官會、馬匹而已。頃于景定年間,賈秋壑秉政時,曾有溫州子韓福者,勝得頭賞,曾補軍佐之職。杭城有周急快、董急快、王急快、賽關索、赤毛朱超、周忙憧、鄭伯大、鐵稍工韓通住、楊長腳等,及女占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女眾,俱瓦市諸郡爭勝,以為雄偉耳。 瓦市中的“路岐人”以相撲為生,“諸郡爭勝,以為雄偉”中,竟有兩個號“賽關索”者,其中一個還是女相撲手,稱為“女占”。周密《武林舊事》卷六“諸色伎藝人·角抵”,又記有“張關索”、“賽關索”、“嚴關索”、“小關索”四人,亦以關索為名號。龔開《宋江三十六贊》“賽關索楊雄”贊曰:“關索之雄,超之亦賢;能持義勇,自命何全?!保ㄖ苊埽骸豆镄岭s識》續(xù)集上)可知在南宋時,關索是舉世公認的大英雄。正如余嘉錫《宋江三十六人考實》所說:“此必宋時民間盛傳關索之武勇,為武夫健兒所忻慕,故紛紛取之以為號?!?宋人不僅有以關索為號,且有以關索為名者。《金史》卷八十《突合速傳》:“師至太原,祁縣降而復叛,突合速攻下之。進取文水縣,后從諸帥列屯汾州之境。宋河東軍帥郝仲連、張思正,陜西軍帥張關索及其統(tǒng)制馬忠,合兵數(shù)萬來援,皆敗之?!薄督鹗贰肪硪话偃兑捎喽脗鳌罚骸疤鞎辏?125),大舉伐宋,余睹為元帥右都監(jiān),宋兵四萬救太原,余睹、屋里海逆擊于汾河北,擒其帥郝仲連、張關索,統(tǒng)制馬忠,殺萬馀人?!标兾鬈妿洀堦P索,就是徑以關索為己名者。 要指出的是,南宋人對關索雖十分崇拜,但并未將他與關羽掛鉤?!肚迤缴教迷挶尽の骱洝罚X曾《也是園書目》著錄為“宋人詞話”,篇中有“是時宋孝宗淳熙年間,臨安府涌金門有一人,是岳相公麾下統(tǒng)制官,姓奚,人皆呼為奚統(tǒng)制”之句,當為南宋人口氣。詞話敘宣贊被娘娘留住半月有馀,有數(shù)個力士擁一人至面前。詞話形容那人的“眉疏目秀,氣爽神清”道: 如三國內馬超,似淮甸內關索,似西川活觀音,岳殿上炳靈公。 詞話以馬超、關索、活觀音、炳靈公來形容那后生,馬超、觀音不需要解釋,炳靈公是東岳神道,后唐長興四年(933),唐明宗封泰山三郎為威雄大將軍,宋真宗時加封炳靈公。四人當中,觀音、炳靈公原本就是神仙,馬超、關索則是人杰,后來亦當歸神。耐人尋味的是以“三國內馬超”與“淮甸內關索”相對舉,則關索非三國名人可知。若他確是關羽之子,又有絕大本事,就更有理由稱為“三國內關索”;不稱“三國內關索”而稱“淮甸內關索”,限定了他活動的地域(淮甸為今日江蘇淮安淮陰一帶),就大有文章可做。關羽原籍山西解梁,后雖曾守下邳城,行徐州太守事,但未聞在淮甸有過活動;關索本人的行蹤,一種版本說是入軍來見孔明,曰:“自因荊州失陷,避難在鮑家莊養(yǎng)病。每要赴川見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一種版本說是關公逃難時與妻胡氏失散,“今聞在荊州,特來尋見”,從來沒有到過淮安淮陰。故這位“淮甸內關索”,斷非關羽之子。 記錄關索“影子”的材料,時代要晚得許多?!缎煜伎陀斡洝反蠹s是現(xiàn)存最早記載關索西南蹤跡的著述?!肚稳沼浺弧吩疲?……望之而下,一下三里,從橋西度,是為關嶺橋。越橋,即西向拾級上,其上甚峻。二里,有觀音閣當?shù)雷?,閣下甃石池一方,泉自其西透穴而出,平流池中,溢而東下,是為馬跑泉,乃關索之遺跡也。……由閣南越一亭,又西上者二里,遂恥嶺脊,是為關索嶺。索為關公子,隨蜀丞相諸葛南征,開辟蠻道至此。有廟,肇自國初,而大于王靖遠,至今祀典不廢。越嶺西下一里,有大堡在平塢中,曰關嶺鋪,乃關嶺守御所所在也。 《滇游日記四》又三次敘及關索嶺:“大壩河,即河澗鋪之流,出自關索嶺者”,“其脈自鐵爐關東度為關索嶺,又東為江川北屈顙巔山”,“又東經江川縣北,為關索嶺”,惟未及關索其人之事跡。 徐霞客(1587-1641)說關索為關公之子,隨蜀丞相諸葛南征,開辟蠻道至此,遂形成固定的說法。談遷(1594-1657)《談氏筆乘》名勝一“關索石”云:“貴州永寧衛(wèi)南二十里,道旁關索石。云關索南征,惡此石截道,以戈椎擊之。石破為二,一留道旁,一飛墮道旁,因名落石,今刀痕依然?!逼浜?,陳鼎(1650-?)《黔游記》云: 霸陵橋即關索橋,水從西北萬山來,亦合盤江而趨粵西以入海。關索嶺為黔山峻險第一,路如之字,盤折而上,山半有關壯繆祠,即龍泉寺,中有馬跑泉,甘碧可飲。相傳壯繆少子索用槍刺出者。寺內大竹千竿,青蔥可愛,寺外道旁,有啞泉,今已閉。碣曰“亙古啞泉”。西巔即順忠王索祠,鐵槍一株,重百馀斤,以鎮(zhèn)山門。按:陳壽《三國志》:“壯繆長子平,從死臨沮之難,次子興為侍中,數(shù)年歿?!蔽从忻髡摺R庹呓ㄅd初丞相亮南征,從者其索乎?有功于黔,土人祀之,黔人呼父為索,尊之至而以父呼之耶?相傳索從亮南征,為先鋒,開山通道,忠勇有父風,今水旱炎癘,禱之輒應,故血食千古。一路至滇,為關索嶺者三,而滇中亦有數(shù)處,似為壯繆子,不謬也?;蛑^關鎖橫之訛。程江夏《滿江紅》末句云:“當年陳壽是何人?史獨缺?!闭\為千載疑案。 然正史缺者頗多,不獨索一人已也。但不知王實甫作《三國演義》,據(jù)何稗史,而忽插入索乎?是皆不得而考也。 陳鼎在記述關索遺跡與“索從亮南征,為先鋒,開山通道,忠勇有父風”之傳說時,已順帶提出“或謂關鎖橫之訛”的問題,對“《三國演義》據(jù)何稗史,而忽插入索”提出了質疑。實際上,比他更早的王士性(1547-1598)在《廣志繹》卷五中,對此已有所論述:“關索嶺,貴州極高峻之山,上設重關,掛索以引行人,故名關索,俗人訛以為神名,祀之。旁有查城驛,名頂站,深山邃箐,盜賊之輩實繁有徒,縉紳商賈過者往往于此失事,而以一衛(wèi)尉統(tǒng)邏卒獲之?!蓖跏慷G(1634-1711)《池北偶談》卷二十四“談異五”“關索”條亦云:“云貴間,有關索嶺,有祠廟極靈。云明初師征云南,至此見一古廟,廟中石爐插鐵箭一級,其上曰:漢將關索至此。云南平,遂建關索廟,今香火甚盛?!对律絽舱劇罚骸颇掀揭瓦^曲靖,晉寧過江川,皆有關索嶺,上各有廟。蓋前代凡遇高埠置關,關吏備索,以挽舁者,故以名耳?!瘋饔炛茫熘^有是人,而實妄也?!?周紹良先生撰《關索考》,以為:“從記載來看,宋代這么多人把他裝點在自己的綽號中間;就地理來看,很多地方用他的名字作地名,那么我們可以相信,這絕不是簡單的。雖然關索之名,不見于歷史書籍,可是絕不是到宋代才有的,它可能有一段在民間流傳的長久歷史。我很懷疑它是由迷信演變過來的。” 可以基本肯定,關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他絕不是關羽的兒子。 二 關索之所以涉及《三國演義》的版本公案,是因為在各種版本里,關索的 故事或有或無,或詳或略,便引發(fā)出哪種版本是《三國演義》的祖本,是羅貫中的原本的問題。 早在1968年,小川環(huán)樹先生《中國小說史研究》就指出,萬歷以后若干《三國》版本,包含嘉靖本完全沒有的有關關索的情節(jié),證明它們并非都是出自嘉靖本。 1985年,馬蘭安先生《〈花關索說唱詞話〉與〈三國志演義〉版本演變探索》認為:《三國》最早版本比后期各種版本包含了更多的民間傳說,吸收了民間流傳的關索故事,嘉靖本刪除了這些故事,所以,《三國》版本演化的順序是由“志傳”本到“演義”本(原載1985年歐洲《通報》,見《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987年,張穎、陳速先生《有關〈三國演義〉成書年代和版本演變問題的幾點異議》,將《三國演義》現(xiàn)存版本分為三大系統(tǒng),得出有關索故事的《三國志傳》,比《三國志通俗演義》“更具備《三國演義》祖本之條件”的結論(《明清小說研究》第5輯)。 與認定關索故事原本就有、后被嘉靖本刪除的觀點相反,認定原本并無關索故事、是嘉靖本以后的刻本插增進去的觀點,也有許多學者進行過論證。 1989年,金文京先生《〈三國志演義〉版本試探——以建安諸本為中心》認為:“關索故事的有無是《三國志演義》各本之內容上的最大差異,羅貫中原本究竟有沒有這個故事乃是一個大問題,至少從現(xiàn)存的版本來考察,圍繞這個全然虛構的人物展開的一串故事,在全書中顯得很特別,而且前后故事還有矛盾之處,所以很有可能是后來插入進去的。”(原載《集刊東洋學》第61號,見《三國演義叢考》)。他在《花關索傳研究》(汲古書院1989 )中還作了具體的論述: 有花關索故事的版本如余象斗本的故事本身就有前后矛盾的地方,如龐統(tǒng)在雒城橫死之后,劉備派關索前往荊州將此一噩耗報知諸葛亮,諸葛亮立刻把荊州托給關羽、關平父子,自己便和張飛、趙云、關索帶同軍馬向西川進發(fā)(卷十一《落鳳坡亂箭射龐統(tǒng)》)。不過,在那以前關平是跟隨劉備出征西川的,此時他應該和劉備一起在西川,除非分身有術,不可能跟關羽同守荊州。嘉靖本在此處,去荊州的使者是關平,自無此一矛盾。且嘉靖本中諸葛亮要把荊州交給關羽時就說:“令教關平齏書前來,其意欲云長公當此重任”,然后把這一任務交給關羽父子,顯得順理成章,毫無牽強之處。余象斗本卻把這個“關平”也改成“關索”,可是關索并沒有跟關羽留在荊州,卻跟諸葛亮一同出征,這樣前面諸葛亮所說話失去了意義,沒有著落之處了。這無非是有人把原來的關平換成關索,卻顧此失彼,露出馬腳,可以說是插增花關索故事的鐵證。 1994年,李偉實先生《花關索故事非〈三國志演義〉原本所有》(《明清小說研究》1994年第四期),以“志傳系列”的鄭少垣本與嘉靖壬午本對比,指出鄭本所敘的關索,“有的情節(jié)是壬午本沒有的,如荊州認父,擒王志,鎮(zhèn)守云南等。有的是取代關羽,如刺殺楊齡。有的是取代關平,如從西川回荊州報兇信,調諸葛亮等。有的是取代雷銅,如張飛守巴西時的先鋒官”,判斷“志傳本中關索人物及故事并非早于壬午本的舊本所有,而是嘉萬時期某些志傳本編寫者加進去的”。李偉實先生有細心的考索,詳盡的論證,頗有說服力。特別是發(fā)現(xiàn)志傳本卷首《蜀君臣紀附傳》關索名下,加注曰:“按《一統(tǒng)志》云:關索,三國名將,云南之潞州安撫司永甲縣有關索嶺,詳載事跡在上?!倍絺髦衅渌宋飬s沒有這樣復雜的注釋,明顯露出了志傳本增入關索的痕跡,是獨具只眼的。1996年,魏安先生《三國演義版本考》第三章《〈三國演義〉版本的分類法》,以《三國演義》對于關索的描寫為例,指出很多學者犯了“不想先確定版本之間的關系,從而揭開內容的演化,反而想先推測內容的演變是如何,而后才定各版本之間的關系”的主觀錯誤: 他們僅僅根據(jù)他們自己的主觀觀點來解釋為什么有的版本有關于關索的情節(jié)(如周曰???、李卓吾評本、喬山堂刊本),有的版本有關于花關索的情節(jié)(如湯賓尹本、聯(lián)輝堂刊本),而有的版本既沒有關索的情節(jié)也沒有花關索的情節(jié)(如嘉靖本、葉逢春本)。比如說,因為成化十四年(1478)刊本《花關索傳》詞話本比任何現(xiàn)存本《三國演義》出現(xiàn)得早,麥萊蓮女士認為羅貫中寫的原本《三國演義》也應該有描寫花關索的地方,由此她推斷只要一種《三國演義》版本有關于關索的情節(jié),則該版本一定是保留羅氏本《三國演義》的原本面貌,而其版本絕不會是出于一個沒有關索情節(jié)的版本。周兆新先生也支持類似的論點,認為花關索情節(jié)是原本里就有的,而且二氏都用同樣不科學的方法來答辯他們的論點:聯(lián)輝堂刊本等閩本中有關于花關索情節(jié)的地方又多又精細,與沒有提到關索的文字十分協(xié)調,一個人的改寫水平不可能高到這樣不露破綻的程度,而且如果刪掉花關索的描寫,文字有所失,不會是羅貫中所寫的原貌。其實插進關于花關索或關索的情節(jié)用不著多少煩惱,在很多地方只需要把原文里另外一個人的名字改成關索的名字即可(如在第120-130則中聯(lián)輝堂刊本在許多地方有“關索”的名字,而大部分別的版本卻作“關平”),或者把關索的名字加在別人的名字下面(如在第141則中聯(lián)輝堂刊本12:24b有“替張飛、魏延、關索回來取漢中”一句,而大部分別的版本只有張飛、魏延兩個人的名字)。但是說來說去,誰都沒有說服力,這種主觀的辯論總算不了論據(jù),我們還是得先想法弄清楚版本之間的關系,才能確定原本《三國演義》里有無關于(花)關索的情節(jié)。(第60-61頁) 其實,在考證關索與《三國演義》版本關系時,雙方的論證模式實際上是同一的:《三國演義》此一版本有關索的文字,《三國演義》彼一版本沒有關索的文字,則有關索文字的版本是原本,沒有關索文字的版本是后來的本子;或者相反,沒有關索文字的版本是原本,有關索文字的版本是后來的本子。這種以“有無”為標尺的論證,忽略了《三國演義》成書的特殊性,因而是不科學、不可靠的。 從根本上說,關索是傳說中的虛構人物,但這種虛構,并不出于羅貫中的創(chuàng)造,這是不應發(fā)生誤解的。晚清顧家相(1853-1917)在《五馀讀書廛隨筆》中說: 史載關壯繆止二子,曰平曰興。而《三國演》義乃有關索,謂系公之幼子。荊州既陷,流落不偶,后始歸蜀,今南方諸省,關索遺跡頗多。《大清一統(tǒng)志》疑索為“帥”字之誤,然“帥”字雖通作“率”,而“將帥”之“帥”,究無讀入聲者,其說終不可通。按:宋江三十六人,有“病尉遲孫立”、“病關索楊雄”,既與尉遲并稱,則古來有此猛將可知。此固 北宋以前草野相傳之舊聞,貫中采以入演義。但演義一序之后,亦未再見,則雖貫中所聞,亦不能詳,今更無可考矣。 顧家相以為,關索這一“北宋以前草野相傳之舊聞”,是羅貫中“采以入演義”的,就缺乏史料的根據(jù)。周邨先生為證明《三國演義》非明清小說,舉湯賓尹本《三國志傳》“記有相當多的關索生平活動及其業(yè)績”,而“關索其人其事,輾轉說唱流傳時代,應早在北宋初,也可能更早于北宋初年,在唐五代間。而這也可能是《三國演義》成書遠及的時代”(《〈三國演義〉非明清小說》,《群眾論叢》1980年第3期),這種類推,也是不周密的。 對羅貫中來說,《三國志》等史書與包括關索在內的民間傳說,都是他“留心損益”即取舍的對象。取舍的標準,就是對“演”《三國志》之“義”是否有用?!坝杏谩钡牟牧线x取之,“無用”的材料舍棄之。問題在于,《三國演義》的材料是“公有”的,被羅貫中舍去的內容,他人也能夠找到。關索故事不是羅貫中獨掌的秘聞,從宋代流傳至《三國演義》命筆,又經歷了二百多年的豐富發(fā)展,民間的積淀是很厚實的。《三國志平話》“孔明七擒七縱”就有一句“關索詐敗”,說明宋元時代的“說三分”,就已將關索的故事“采入”了。萬歷十九年周曰校本“孔明興兵征孟獲”,卻有關公第三子關索入軍來見孔明,道是自因荊州失陷,避難在鮑家莊養(yǎng)病,近日安痊,徑來西川,途中遇見征南之兵,特來接見,孔明就令關索充為前部先鋒一同征南。萬歷三十三年乙巳聯(lián)輝堂本,則寫花關索進見關公,道是七歲時元宵玩燈鬧中迷失,索員外拾去養(yǎng)至九歲,送與班石洞花岳先生學習武藝,因此兼三姓,取名花關索。關索故事既是早先就有的,這就有了兩種可能:若此情節(jié)被羅貫中看中采納,則“有”這段故事的版本是原本;若此情節(jié)被羅貫中舍棄,關索故事是翻刻者為立異增補的,則“沒有”這段故事的版本就是原本了。 有什么辦法進行鑒別呢?誠然,想弄清當年羅貫中處理關索的態(tài)度,是找不到什么證據(jù)了,但“有”這段故事的版本所提供的“文獻根據(jù)”,卻為我們留下了鐵證。這就是李偉實先生發(fā)現(xiàn)的“志傳本”卷首《蜀君臣紀附傳》的小注:“按《一統(tǒng)志》云:關索,三國名將,云南之潞州安撫司永甲縣有關索嶺,詳載事跡在上?!毙∽⑺鞍础敝兑唤y(tǒng)志》,沒有像顧家相那樣明確說是《大清一統(tǒng)志》,但絕不會是三國的“一統(tǒng)志”,也不會是魏晉六朝的“一統(tǒng)志”。因為統(tǒng)記全國地理的書,隋有《區(qū)宇圖經》,唐有《元和郡縣志》,宋有《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它們都不稱《一統(tǒng)志》。真正的《一統(tǒng)志》只有三部:《大元一統(tǒng)志》、《大明一統(tǒng)志》、《大清一統(tǒng)志》。對于我們的論題來說,晚出的《大清一統(tǒng)志》自可略而不論。要弄清楚的是,它所指的是《大元一統(tǒng)志》,還是《大明一統(tǒng)志》?《大元大一統(tǒng)志》 ,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札馬剌丁、虞應龍等開始編纂,三十一年完成初修稿,后又由孛蘭肹、岳鉉等主其事重修,大德七年(1303)始正式告成,凡一千三百卷(或曰一千卷),記載元代地理區(qū)劃建置沿革以及山川河渠、物產土貢、往古遺跡等甚詳。書成后,藏于秘府,至正六年(1346)始由杭州刻版。《大明一統(tǒng)志》的成書過程還要復雜。景泰七年(1456),撰《寰宇通志》,英宗接位,嫌其繁簡失宜,乃命李賢等人于天順二年(1458)重編,天順五年(1461)成《大明一統(tǒng)志》。有關索故事的《三國志傳》若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原本,則所據(jù)之《一統(tǒng)志》就不應是《大明一統(tǒng)志》,而只能是《大元一統(tǒng)志》。惟全本《大元一統(tǒng)志》嘉靖時尚存,后逐漸散佚,僅得殘本四十四卷,尚不及原書百分之五。金毓黻曾搜集整理,刊有《大元一統(tǒng)志》殘本十五卷,輯本四卷。趙萬里又以《 元史·地理志》為綱,將元刻殘帙、各家抄本與群書所引,匯輯為一書,分編十卷,題為《元一統(tǒng)志》,196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其卷七云南諸路行中書省,下列威楚開南等路、武定路、鶴慶路、麗江路軍民宣撫司、東川路、曲靖等路、澄江路、仁德府、建昌路、元江路、大理路、烏撒烏蒙宣撫司,皆無關索與關索嶺之記載。而《大明一統(tǒng)志》卷八十八永寧州“山川”即有關索嶺,下注:“在頂營長官司治東,勢極高峻,周回百馀里,上有關索廟,故名?!保ê涂瘫尽洞竺饕唤y(tǒng)志》下冊第1516頁,昭和五十三年汲古書院版)也許有人會說,《大元一統(tǒng)志》全本已佚,難保關索與關索嶺的記載不在其中。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追溯“關索嶺”地名的歷史加以解決。查《南史》、《北史》、《唐書》、《五代史》、《宋史》、《元史》,均無“關索嶺”的記載,惟《 明史》卻十幾次敘及“關索嶺”: 1、馬龍州:東南有木容箐山,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置寧越堡于此。山下有木容溪,即瀟湘江。又西有楊磨山,一名關索嶺,上有關。(卷四十六《地理志》七“云南·曲靖府”) 2、江川:府西南。南有故城,崇禎七年圮于水,遷于舊江川驛,即今治。又南有星云湖,東南入撫仙湖。北有關索嶺巡檢司。(卷四十六《地理志》七“云南·澄江府”) 3、永寧州:元以打罕夷地置,屬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普定府。二十五年八月屬普定衛(wèi),后僑治衛(wèi)城。正統(tǒng)三年八月直隸貴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三月徙州治關索嶺守御千戶所城。萬歷三十年九月屬府。關索所舊在州西南,洪武二十五年置,屬安莊衛(wèi)。(卷四十六《地理志》七“貴州”) 4、頂營長官司:州北。洪武四年置,所屬同上。東有關索嶺。 (卷四十六《地理志》七“貴州·永寧州”) 5、黃平千戶所、普市千戶所、重安千戶所、安龍千戶所、白撒千戶所、摩泥千戶所 、關索嶺千戶所、 阿落密千戶所、平夷千戶所、安南千戶所、樂民千戶所、七星關千戶所(卷九十《兵志》二“貴州都司”) 6、十四年,從潁川侯傅友德征云南,與陳桓、胡海分道進攻赤水河路。久雨,河水暴漲。英斬木為筏,乘夜?jié)?。比曉,抵賊營,賊大驚潰。擒烏撒并阿容等。攻克曲靖、陸涼、越州、關索嶺、椅子寨。(卷一百三十《郭英傳》) 7、十四年,從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充總兵官,剿捕諸蠻。遂由關索嶺開箐道,取廣西。(卷一百三十《吳復傳》) 8、云南平,進取大理。未幾,諸蠻復叛,命副安陸侯吳復為總兵,授以方略,分攻關索嶺及阿咱等寨,悉下之。(卷一百三十一《費聚傳》) 9、尋以決事不稱旨,當罪,減死戍貴州關索嶺。(卷一百四十三《高巍傳》) 10、困安南,據(jù)關索嶺者,沙國珍及羅應魁輩。(卷二百六十二《傅宗龍傳》) 11、烏撒諸蠻復叛,……乃命安陸侯吳復為總兵,平涼侯費聚副之,征烏撒、烏蒙諸叛蠻。并諭勿與蠻戰(zhàn)于關索嶺上,當分兵掩襲,直搗其巢(卷三百十一《四川土司》“烏蒙”) 前文已經論及,關索雖然出名很早,與關羽掛鉤時代卻比較晚。晚到什么時候?晚到明代。而其上限,就在置關索所的洪武二十五年(1392)?!爸緜鞅尽薄妒窬技o附傳》小注所“按”的《一統(tǒng)志》既不是《大元一統(tǒng)志》,那就只能是成于天順五年(1461)的《大明一統(tǒng)志》了。這樣一來,寫有關索故事的《三國志傳》,就肯定不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的原本了。明白了這一事實,再來看關索故事的破綻,一切就都變得順理成章了。李偉實先生曾指出“志傳本中增加了關索故事,由于缺乏精心構思,缺乏細致地與原作彌合,前后出現(xiàn)了許多矛盾,因而出現(xiàn)了許多漏洞”,文多不錄。單說關索在書中最后一次露面,各本基本上都是:“夫人撥馬便走,張嶷趕去,空中一把飛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左臂,翻身。蠻兵一聲喊處,將張嶷、關索執(zhí)縛去了。馬忠聽得張祟等被擒,急出救時,早被蠻兵困住,望見祝融夫人挺標勒馬而立,忠忿怒向前去戰(zhàn),坐下馬絆倒,亦被擒了?!边@里說得很清楚,被祝融夫人擒住的是張嶷、關索、馬忠三人。而等孔明以計擒住祝融夫人后,急令武士去其縛,賜酒壓驚,卻是“遣使入洞,欲送夫人換二將”;孟獲大喜,“即放出張嶷、馬忠,還了孔明”。孔明難道忘記了關索?為什么只要求“換二將”?孟獲放出張嶷、馬忠,難道要留下關索不成?關索是何等樣人?他是關公的愛子,蜀國的勇將,居然會就此消失在孟獲的蠻洞之中,豈非荒唐之至?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羅貫中原著根本就沒有寫關索這個人物。
作者:歐陽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關索索考
〔摘要〕對《三國演義》本事來說,關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絕不是關羽的兒子;關索雖然出名很早,與關羽掛鉤時代卻比較晚。對《三國演義》版本來說,羅貫中原著根本就沒有寫關索這個人物,他是被后來的簡本添加進去的?!碴P鍵詞〕關索,本事,版本〔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三國演義》有些版本中,出現(xiàn)了關索這個人物,他的身分是關羽的長子或第三子。對于《三國演義》研究來說,關索既涉及本事公案,又涉及版本公案,故有考索一番的必要。一就本事公案而言,關索是否真有其人,是第一層次的問題;他是不是關羽的兒子,是第二層次的問題。據(jù)陳壽《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權已據(jù)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彪m說孫權“盡虜羽士眾妻子”,并斬羽及子平于臨沮,但《關羽傳》載關羽還有次子關興:“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jiān)軍,數(shù)歲卒?!眳s無半字提及...
· 關于棘陽之考
關于“棘陽”之考棘陽作為地名和行政區(qū)劃名稱,歷來是無有爭議的,筆者無意狗尾續(xù)貂,相信只將典籍記載輯錄于下,讀者自會判斷。(一)《辭?!氛f棘陽,古縣名。西漢置,因在棘水之陽得名,治所在今河南南陽南。北魏改名南棘陽,新莽末劉t自湖陽進拔棘陽,敗于小長安聚后又還保棘陽。──1979年版,縮印本1843頁(二)《明嘉靖南陽府志》說1、《漢書?地理志》:南陽郡,縣三十六:……安眾……新野、棘陽……朝陽……新都……。2、《后漢書?郡國志》:南陽郡,三十七城:……新野……棘陽、湖陽、育陽……朝陽、安眾……。3、《晉書?地理志》:南陽國,統(tǒng)縣十四:宛、西鄂、U陽……;義陽郡統(tǒng)縣十:新野、穰、棘陽……。4、十六國時:……新野郡去州一百八十里,縣五,有:新野、穰、池陽……;河南郡,縣五,有:棘陽……。5、元魏太和中……,新野郡,縣三……改漢廣郡為百寧。6、隋大業(yè)三年,改鄧州稱南陽郡,領縣八:穰、新野、南陽……...
· 關羽北伐時間考
這個問題似乎很清楚,不是七月么。但是,[志]上所言七月僅是關羽進圍樊城的時間,而不是關羽出兵的時間。首先,得澄清一個問題,即關羽破壞了諸葛亮的早期策劃“隆中對”。一、沒有“東和孫吳”。此前已有多人論之,皆認為奪荊州是孫吳的立國之策,即關羽的態(tài)度是無關緊要的。(關于關羽和孫吳的矛盾,我在[關羽和孫吳]中略有論及。)二、沒有等到“天下有變”。即沒有選對時機,擅自出兵。本文著重討論此點。諸葛亮“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边@里的首要條件是“跨有荊、益”。而其時荊州為三國所分,蜀漢只得其三郡,益州則止有漢中未攻下。相較而言,益強荊弱。則已與當年所規(guī)劃的形勢不符。劉備等不可能始終堅守一個方針,當隨時根據(jù)時局的變化更改...
· 關羽北伐時間考
首先,得澄清一個問題,即關羽破壞了諸葛亮的早期策劃“隆中對”。一、沒有“東和孫吳”。此前已有多人論之,皆認為奪荊州是孫吳的立國之策,即關羽的態(tài)度是無關緊要的。(關于關羽和孫吳的矛盾,我在[關羽和孫吳]中略有論及。)二、沒有等到“天下有變”。即沒有選對時機,擅自出兵。本文著重討論此點。諸葛亮“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边@里的首要條件是“跨有荊、益”。而其時荊州為三國所分,蜀漢只得其三郡,益州則止有漢中未攻下。相較而言,益強荊弱。則已與當年所規(guī)劃的形勢不符。劉備等不可能始終堅守一個方針,當隨時根據(jù)時局的變化更改。面臨當時的狀況,只能改為以“益”為主,“荊”為輔。既劉備出秦川之軍是實,為主力部隊。而某上將向宛、...
· 關于禰公的思考
關于禰公的思考在福建和臺灣魏氏宗親中,流傳著關于先祖禰公的傳說,禰公還被編入族譜,并極有可能制成牌位,供奉在宗祠里,宗族中一些對歷史有深入研究,并對宗譜編修造詣較高者對禰公的名與字、世系等提出了一些疑問,本人作為同宗后裔,亦有相同看法,現(xiàn)據(jù)本人所掌握的資料,提出如下見解。一、“四祿”和“四禰”的兩個傳說據(jù)臺灣魏家大宗譜記載,仁公生五子:長祥、次福、三祚、四禰、五祉。而福建龍海角美玉江鉅鹿堂族譜記載生五子長祥(字應瑞)、次福(字應求)、三祚(字應錫)、四祿(字應學)、五祉。同為一個祖宗,為何兩譜記載不一樣,估計是由于自然災害(臺風、洪澇)及人為因素(如戰(zhàn)爭、匪患及保存不當?shù)龋┰斐勺遄V損毀或遺失,后據(jù)先輩記憶口述而重修,故難免不失真。還有一個政治上因素,即“禰公”所在的元代,實行種族歧視,壓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將國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為一等公民,而福建等地的“南人”被列為末等公民,這些給族譜修編及保...
關于我們
關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