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后裔的“烏衣子弟”隱居鳳竹山四百余年
鳳鳴竹山人杰地靈,兩千子孫寶樹流芳。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庭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边@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名詩《烏衣巷》。該詩憑吊了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詩中提到的“謝姓”,是當時顯赫之極的名門望族。史書記載,謝安是六朝宰相,官至太傅,謝玄、謝石、謝衡等也都是貴族世家之后裔。當時,謝姓子弟常穿烏色袍服以顯尊貴,因此有“烏衣郎”或“烏衣子弟”的美稱,他們居住的地方則獲名“烏衣巷”。
(竹山社區(qū)是大朗唯一以謝姓為主的聚居村落)
“日暖烏衣盛,風和寶樹榮”“烏衣世胄,睢府家聲”,這是掛在大朗竹山謝氏宗祠門前的兩幅楹聯(lián)。據(jù)了解,竹山是大朗鎮(zhèn)唯一以謝姓為主的聚居村落,有約2000名村民。
竹山原名為“鳳竹山”。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相傳,竹山立村之時,村后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林中常有鳳凰鳴叫。如今,竹山有著八十年歷史的“鳴鳳小學(xué)”,還在印證著這一傳說。立村以來,竹山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除了美麗的鳳凰傳說外,還有瑰麗的日光臺、舉人謝銘新所立的桅桿立石……本期《姓氏探秘》帶你走進大朗竹山,一起探尋謝氏族人數(shù)百年的榮光。
謝氏始祖原是炎帝,“烏衣”門第累世顯貴
姓氏源流
古時的“謝”字,是一個人在奮力彎弓射箭的樣子,因此說謝氏先祖是弓箭的發(fā)明者和最早使用者。與大多數(shù)古老姓氏源于黃帝不同,謝氏來源于炎帝。炎帝,世稱神農(nóng)氏,中華人文始祖之一,被謝姓奉為遠古初祖。
1490165660839844.jpg
唐代《元和姓纂》卷九記載:“謝,姜姓,炎帝之胤……申伯以周宣王舅受封于謝……后失爵,以國為姓焉?!睔v史記載,炎帝部落在阪泉之戰(zhàn)中被黃帝部落徹底打敗后,其中一支南遷至安邑,名巫咸,商朝時再次南遷,居謝水(今河南洛陽西)。到了西周周宣王在位時,巫咸部落的申伯是炎帝六十三代孫,他是周宣王的親舅舅,加上立了大功,于周宣王五年(前823年)被封于申國謝邑。這是記載在古書《竹書紀年》里的事①?,F(xiàn)在,申伯被謝姓尊為得姓始祖。
申國后來成為周朝南方的一個重要諸侯國。公元前771年,申伯的后人聯(lián)合其他部落,將昏庸殘暴的周幽王殺了,扶立宜臼為周天子,并遷都洛邑,促成和開創(chuàng)了東周550年的基業(yè)。
漢晉時期,謝姓其中一支開始在江東崛起,許多族人在朝廷里當官為將。特別是晉室南渡后,王謝兩大氏族集團支撐起東晉的半壁江山,“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說的這兩大家族。這一支謝姓為陳郡謝氏,亦稱陳留謝氏,祖居地為今天的河南太康縣,后來隨晉室南遷建康(今南京),成為一支橫空出世的世家大族:文有謝靈運,謝靈運所開創(chuàng)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才高八斗”的典故就是出自他口。后來,更有謝眺開唐詩之先聲,因與謝靈運同族,所以謝靈運被稱之為“大謝”, 謝眺世稱“小謝”。武有謝安、謝玄叔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淝水一戰(zhàn),以弱勝強,永垂青史。自此以后,謝氏一族成為繼皇族之后的高峻門第,世代簪纓,累世顯貴。
大朗謝氏源自東坑草塘,派衍竹山近四百年
謝氏入莞
南宋末,謝氏始祖謝君玄,字崇德,號拱宸。他原本居住在廣東南雄珠璣巷。廣東韶關(guān)南雄珠璣巷是一個具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古巷,作為古代中原紳黎向嶺南遷徒的聚集地,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朝代的不斷更迭,也是珠三角等地區(qū)諸姓氏發(fā)祥地,從宋代到明代,從南雄珠璣巷南遷的氏族達153姓,所以名副其實的百家姓古巷,這153姓遍及珠三角各地,其中包含謝姓,也在蕓蕓眾生中南下移民,珠璣巷也成為了嶺南人的發(fā)祥地。
謝氏族譜
宋室南渡后,謝拱宸帶著兒子謝廷秀搬遷到東莞城內(nèi)石崇巷居住。謝廷秀的兒子謝章祥是謝氏入莞三世祖。謝章祥(名文可,號國禎),考取宋景定甲子科進士,授迪功郎,官至湖北漢陽府教授,退休后回到故土,他從城內(nèi)石崇巷遷居到東坑草塘,他居住的地方也因此被成為“謝屋巷”。
清同治三年甲子科舉人謝藎臣(東坑鎮(zhèn)文閣路井美人)所作《草塘謝氏家譜序》有如下記載:“東坑謝氏先世乃宋南渡時,有拱宸公由南雄珠璣巷而遷居?xùn)|莞莞城,至廷秀祖復(fù)遷東坑草塘……”宋末元初,草塘謝氏乃當?shù)赝濉?jù)常平板石梁氏二世祖母花氏墓碑記載,當時梁氏二世祖、常平地區(qū)中進士第一人梁文奎生有三子一女,文奎視其女如掌上明珠,當其女與草塘謝氏結(jié)親,他以一大片埔田作女兒的嫁奩,至今大朗東坑、常平一帶梁謝兩姓仍以表親相稱。這位與梁文奎結(jié)姻的就是前面所說的謝氏三世祖謝章祥之長子謝梅實(字石甫,號玉瓊),謝梅實于宋理宗寶祐年間(1253—1258)迎娶梁文奎之女,梁文奎以茅涌埔及草塘作嫁奩,于是謝家父子由石崇巷遷來草塘居住。謝梅實于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甲子科中舉人,授武寧縣知縣,其后裔主要分支為竹山、黃麻嶺、嶺貝坑。
舉人謝銘新在竹山立的桅桿
元末明初七世祖謝敬聰,號明四,由草塘謝屋巷遷居嶺貝坑。至明末十五世祖,有麗祖(名維賢,字念朋)和定祖(名大策,字運籌,號定一)兩叔伯兄弟由東坑嶺貝坑再遷來大朗鳳竹山(竹山舊稱),時在明崇禎七年,歲在甲戌,即公元一六三四年,距今383年,為竹山謝氏立村之歷史。根據(jù)竹山史料記載:本村謝氏宋始祖原居南雄縣珠璣巷,后南遷至東莞石崇巷,宋三世祖謝章祥再由東莞石崇巷徙居?xùn)|坑草塘謝屋巷,明四世祖再遷居至東坑嶺貝坑。明朝崇禎七年即1634年明十五世祖分遷定居于此而形成。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guān)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