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網(wǎng)探訪尹氏祠堂之王英鎮(zhèn)尹氏宗祠
族譜網(wǎng)探訪尹氏祠堂之王英鎮(zhèn)尹氏宗祠,風(fēng)和日麗,白云綠樹映著湛藍的湖水,秀色可餐,今日陽新記者走進了王英鎮(zhèn)高山村的尹氏
風(fēng)和日麗,白云綠樹映著湛藍的湖水,秀色可餐,今日陽新記者走進了王英鎮(zhèn)高山村的尹氏宗祠。眼前雕梁畫棟,門樓恢宏,村支書駱名忠介紹說,尹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建國初期淹沒在王英水庫的浩渺煙波之中,直到2012年新祠重建,香火復(fù)旺。
穆如清風(fēng)履霜思親
來到內(nèi)殿,只見堂前供奉著歷代先祖神像靈位,上書四個大字“穆如清風(fēng)”。駱名忠說,這來自詩經(jīng)中的“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而尹吉甫正是一代西周名臣,尹氏家族德高望重的先祖。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姬靖繼位,選賢用能,國家興旺,周室中興,尹吉甫文武雙全,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得到了周宣王的重用,拜為太師,被贊頌道,“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周宣王初年,北方的獫狁(古代部落)強悍好戰(zhàn),一度進犯至陜西境內(nèi)的涇水北岸,直逼西周都城鎬京,危及國家安全。周宣王于是召集大臣商議,決定派威望卓著的老將尹吉甫出征。尹吉甫欣然受命,帶領(lǐng)部隊來到?jīng)芩?,兩軍剛一交鋒,先鋒大將子白就連斬兩員敵將,將獫狁士兵殺得狼狽而逃,接著尹吉甫號召將士窮追不舍,連戰(zhàn)連捷,將獫狁趕出太原,逐出雁門關(guān),方才凱旋還朝。
尹吉甫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西周時期的大詩人,《詩經(jīng)》中有些篇章是贊美尹吉甫功績的,更有些篇章是尹吉甫本人所作,如《大雅》的《崧高》、《烝民》、《韓奕》、《江漢》諸篇,有的歌頌和贊美周宣王的功績,也有的對周宣王疏遠賢臣等過失作出了善意批評,他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周宣王的功與過,風(fēng)格清新,質(zhì)樸無華,對后世影響深遠。據(jù)聞,東晉大政治家謝安曾問他詠柳的侄女謝道蘊:“《詩經(jīng)》何句最佳?”,這位才女答道“吉甫作頌,穆如清風(fēng)”。
祠堂墻頭懸掛著一幅《二十四孝圖》,圖文并茂地展現(xiàn)了古代孝子的良善美德,而旁邊緊挨的《孝悌篇》,則記載了尹氏家族一段哀婉動人的孝悌故事。尹吉甫前妻早逝,留下一子,取名伯奇,續(xù)弦夫人是一位貌若天仙且極有心計的女子,又生一子,取名伯卦。當時朝廷奉行長子襲位制,王公大臣的爵位一般也都如此繼承,尹吉甫的這位后妻便處心積慮要除去伯奇,好讓自己的親生兒子繼承爵位。這日,尹吉甫回到家中,不料花容月貌的妻子竟淚光盈盈,愁容滿面,他再三追問,妻子才道:“說了你也不信,還是明天到花園樓上,你自己看吧!”次日清早,續(xù)弦夫人故意在衣袖和衣領(lǐng)里藏了幾只毒蜂,等伯奇過來請安時,便趁機放出,故作驚慌無措。伯奇向來孝順,忙靠近后母,不顧被蟄的危險為她捉蜂,誰料這頗曖昧的情景,被站在遠處樓上眺望的父親看在了眼里。
大怒之下,尹吉甫并未查明事因,便將伯奇痛打一頓,趕出家門??蓱z的伯奇身穿單衣,逃到荒野,跳入了茫茫江水之中,幸而被當?shù)氐暮眯臐O民救起,他不敢說出輕生原委,生怕有損父親威望,于是隱姓埋名,留在了鄉(xiāng)野村間。一日清晨,月光皎皎,露冷霜寒,伯奇獨自走在江邊,迎著幽幽清風(fēng),踏著冷冷白霜,深感有國難投,有家難歸,悲傷之情油然而生,他一邊撫琴,一邊唱道:“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孤恩別離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歿不同兮恩有偏,誰流顧兮知我冤!”歌聲十里,驚動四方,竟成了當?shù)匕傩崭傁鄠鞒牧餍星?
不久,尹吉甫陪同周宣王去郊外賞玩,不知不覺來到一條河邊。遙遙聽到了動人的琴曲和歌聲,側(cè)耳細聽,內(nèi)容卻是一位孤苦的游子訴說自己的不幸以及思念父母、思念親人的心情。事后,尹吉甫派人四處打聽,尋找到了伯奇,父子相見,抱頭痛哭。尹吉甫謝世后,大夫的爵位仍由伯奇承襲了下來,伯奇所作的琴曲《履霜操》,抒發(fā)和寄托了一位虔誠孝子對父母永不改變的崇敬、愛戴,以及對骨肉兄弟的深情厚意,表達了自己縱使受到天大的冤屈,此情此心此志也依然如故,此曲經(jīng)北宋詩人范仲淹和唐代大文豪韓愈的彈奏、贊譽,成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樂府琴曲典范,流傳千古。
日明興國棠棣競秀
南宋中后期,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敗,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掠奪百姓,導(dǎo)致耕種的農(nóng)民大量淪為佃戶,無以為生。公元1228年,陳三槍和“張魔王”率領(lǐng)貧苦農(nóng)民以松梓山為根據(jù)地舉行起義,在贛、閩、粵三地邊境建起60個山頭 ,點燃了斗爭的烈火。
祠堂中關(guān)于《中華湖北陽新尹氏源流簡介》一文記載:隨著南宋末年農(nóng)民起義愈演愈烈,戰(zhàn)火迅速蔓延到了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公元1230年,鼎新公七世孫升六、升四兩兄弟為躲避戰(zhàn)亂遷往江西高安,為確保次年安全遷往武昌府興國州石丘嶺長垅尾(今陽新浮屠一帶),安基立業(yè),升六公改名日明,升四公改名日清。此后不久,日清公隨后裔萬一、萬三定居襄陽,日明公留守陽新,開枝散葉,誕下二子萬二、萬四,萬四公成年后前往大冶茗山鄉(xiāng)立業(yè),子孫遍及鄂州、紅安、大冶、羅田、黃陂、河鋪、四川等地,萬二公留居興國,代代繁衍,逐年興旺。因此,陽新尹氏尊鼎新公為鼻祖,日明公為始遷祖。
從祠堂大殿望去,梁上高懸著十余個古色古香的匾額,都是專程前來慶祝祠堂落成典禮的宗親們傾情贈送,表達了五湖四海一家親的深厚情誼,有“祖德綿長”、“祖澤肆葉”、“人文蔚起”、“賢報京都”,更有象征兄弟親友和睦融洽的“棠棣競秀”、“兄弟怡怡”。據(jù)今日陽新記者了解,日明公、日清公后裔現(xiàn)廣泛分布于鄂之陽新、大冶、通山、黃石、鄂州、紅安、羅田、黃陂、大悟、英山、蘄春、武穴等地,并且延伸到了安徽金寨、河南商城、河南鎮(zhèn)平、河南汝寧府米塘桂家村、江蘇溧陽、四川郫縣、四川威遠、陜西山陽、陜西鎮(zhèn)安等地,保守估計人數(shù)有十萬之眾,其間英杰輩出,榮耀門楣。
如今新建的尹氏宗祠,集全族宗親之力,總投資260余萬元,由黃石設(shè)計院精心規(guī)劃了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仿古建筑。為永志不忘先祖功德,緬懷舊祠勝跡,湖北工藝美術(shù)大師尹關(guān)山將老宗祠的雄姿英貌描畫于大門內(nèi)的正面墻上。這種種別具匠心的設(shè)計,既保持了尹氏宗祠古樸典雅的韻味,又結(jié)合現(xiàn)代高新技術(shù)更顯富麗堂皇,堪稱王英仙島湖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相關(guān)資料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族譜網(wǎng)探訪尹氏祠堂之尹城尹氏宗祠
梁溪尹城尹氏宗祠位于南陽湖畔東南之尹城村(隸屬無錫市惠山區(qū)陽山鎮(zhèn)),地處錫常交界,是典型的江南歇山式徽派建筑,迄今已有276年歷史。宗祠建筑面積880平方米,磚雕、石雕、木雕之“三絕”技藝精湛,德藝雙馨。2009年,尹城尹氏組建文化理事會,啟動重修宗祠工程,精心設(shè)計施工,規(guī)范文化布設(shè),歷時2年,重現(xiàn)祠堂昔日的輝煌。重修后的尹城尹氏宗祠,先祖神像莊嚴,楹聯(lián)匾額輝煌,高大精致的馬頭墻,古色古香的黑黛瓦,其實恢宏的飛檐脊以及美輪美奐的磚雕門,展示了古典江南水鄉(xiāng)建筑的藝術(shù)精華。2011年12月19日上午,位于南陽湖畔東南之尹城村的梁溪尹城尹氏宗祠熱鬧非凡,梁溪尹城尹氏宗祠落成慶典隆重舉行。,來自無錫、常州、蘇州、揚州等地的尹氏宗親800余人歡聚一堂,共慶尹氏宗祠落成,常州市名人研究會主席包立本到會祝賀并發(fā)言。和靖公,諱焞,為梁溪尹城尹氏鼻祖,以理學(xué)著名于時,因遺書斥權(quán)奸秦檜,紹興九年,辭官退隱平江...
· 族譜網(wǎng)探訪尹氏祠堂之浙南尹氏宗祠
今天是個好日子,陽光溫暖,親情融融,莊嚴氣派的《浙南尹氏宗祠》隆重落成于浙江青田縣溫溪鎮(zhèn)尹山頭村。祀袓大典上,來自香港,廣東,北京,江西,山東,湖南,河南(固始)、(信陽)、(洛陽),福建(霞浦)、上海,金華(臨江),永康,仙居安仁,臨海涌泉,椒江前所,瑞安(東源)、(潮基上下街),瑞安女岙,平陽,麗水,遂昌,龍泉,云和,青田鶴城,油竹,雙垟,洲頭,學(xué)神,汛橋,及眾多尹姓海外子孫,共計千人,聚集在尹氏祖宗牌位塑像下,祀拜尹姓列祖列宗,感恩歷代先祖的養(yǎng)育深情。血脈親情涌動在親人之間,連接散居于天涯海角的尹氏子女,親人握手相擁,一個共同的愿望:攜手世界各國的宗親,共建自己尹氏家人的家園。尹氏宗親們!無論你走多遠!身在何處?落魄還是得意?祖宗的家鄉(xiāng)永遠是你的牽念!尹氏的祠堂,永遠是你的精神家園!靈魂的歸宿!北京宗親會監(jiān)事長尹燕靑代表世界尹氏宗親會籌委會和北京尹氏宗親會專程饋送“全球尹氏一家親”的...
· 族譜網(wǎng)探訪尹氏祠堂之木朗尹氏祠堂
據(jù)了解,尹姓起源于黃帝嫡孫祖般公,至今已有4500年歷史。1279年,崖門海戰(zhàn)失敗,尹氏121世祖、追隨南宋朝廷于新會崖山行宮抗擊元軍的南宋兵馬參軍尹晉來,攜帶母親和妻子到新會木朗避難,并從此在這里安居樂業(yè),這也是尹氏宗族在江門生根落戶的開始。木朗尹氏宗祠位于江門市蓬江區(qū)杜阮鎮(zhèn)木朗村,為尹氏祭祖祠堂,于2008年成為江門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代初年,為三進深磚木石結(jié)構(gòu)建筑,其中第二進廳房正中懸掛一匾額,長230厘米,寬90厘米,正中書“世澤堂”三個鎏金行楷大字,每字50厘米,上款“賜進士翰林院編修,國史、經(jīng)筵官甘泉湛若水書”,下款“皇明正德辛巳仲冬吉日立”。木朗尹氏祠堂正門木朗尹氏祠堂第二進廳房正照木朗尹氏祠堂第三進廳房正照木朗尹氏祠堂一角當斑駁繁蕪的陽光正好射在印滿歲月之痕的墻壁上,當虔誠滿滿的族人走進家族的精神長廊,當時光流逝,當人去樓空,堅守在故土的祠堂依舊屹立錘人。屬于它的那份...
· 族譜網(wǎng)探訪尹氏祠堂之湘潭白石尹氏宗祠
堂,是族人祭祀祖先、維系宗族的場所,為古代中國所特有,起源于漢代,變制于南宋,昌盛于明清。隨著其歷史作用的完成,五四以后,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逐漸消失在跌宕起伏的現(xiàn)代歷史長河中。湘潭縣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祠堂文化一如國內(nèi)其他地方,曾經(jīng)輝煌過,后來一度沒落。縣域現(xiàn)在是否還有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帶著疑問,我們走進湘潭縣百年古祠——尹氏宗祠。一、從湘潭縣縣城易俗河出發(fā),沿107國道南行34公里,便到了白石鎮(zhèn)鎮(zhèn)政府。又南行4公里折行村道,村落隱隱,翠竹綿綿。約7公里處,有一清秀之山曰紫荊山,其東麓有村曰尹家沖,村民大部分為尹姓。村中風(fēng)水極佳之地為龍形嘴,湘潭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宗祠——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就坐落于此。雖經(jīng)百年風(fēng)雨,但青磚白瓦、飛檐翹角、雕欄畫棟依然保持著原有的肅穆氣象。尹氏宗祠,“自光緒三十二年(1906)動工,宣統(tǒng)元年(1909)落成,歷時4年”,其木工和雕刻為齊白石早年...
· 族譜網(wǎng)探訪尹氏祠堂之江門尹氏宗祠
廣東江門尹氏宗祠位于蓬江區(qū)杜阮鎮(zhèn)木朗村村委會松芳里側(cè),為尹氏祭祖祠堂,建于明朝初年,至今約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歷代都有修葺,保存較為完好。尹氏宗祠,北向,為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總建筑面積468平方米。該祠面闊三間,三進深,梁架結(jié)構(gòu)為山墻擱檁,穿斗式抬梁相結(jié)合,層面為硬山頂,單檐布瓦,綠琉璃剪邊。第一進正門上方置一方木質(zhì)匾額,陽刻“尹氏宗祠”四字,其兩側(cè)檐下橫梁上有十分精美的木雕,主要為祥瑞花紋,亦有人物故事。廳內(nèi)偏左有木匾,豎書陽刻“御前花翎侍衛(wèi)”。第二進建筑面積約114平方米。庭內(nèi)正中懸掛“世澤堂”匾額,上款“賜進士翰林院編修,國史、經(jīng)筵官甘泉湛若水書”,下款“皇明正德辛已仲冬吉旦立”。庭內(nèi)原有掛屏,今已遺失。第三進建筑面積約113平方米。大堂正面供奉尹氏家族第一世至第五世祖先牌位。祠堂天井原有掛廊,但因年代久遠,僅保留下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的廊廡。木朗尹氏,原籍東莞,一世祖尹晉來于1279年逃避...
關(guān)于我們
關(guān)注族譜網(wǎng)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guān)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fù)' : '回復(fù)'}}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