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盧象升
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盧象升,盧象升(1600~1639),字建斗,號九臺,又字斗瞻、介瞻。漢族,明南直隸常州
盧象升(1600~1639) ,字建斗,號九臺,又字斗瞻、介瞻。漢族,明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天啟年間進士,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
本 名 盧象升
別 稱 盧建斗,盧九臺,盧斗瞻,盧介瞻
所處時代 明末
民族族群 漢
出生地 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
出生時間 1600年
去世時間 1639年
主要作品 《盧忠肅公集》、《盧象昇疏牘》
主要成就 高迎祥叛軍
追 贈兵部尚書
謚 號 忠烈(南明弘光帝謚)
死 因 密云兵敗,力竭而亡
盧忠烈公生平事跡
![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盧象升](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9/30142056596w.jpg)
萬歷二十八年
盧象升出生。祖父為知縣,父為秀才。他幼時潛心經史,喜習騎射,雖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賦異稟,明史載:“象升白皙而臞,膊獨骨,負殊力?!秉S裳一九八六年的宜興游記說他看到過盧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練功刀,鐵銹斑斕,通體作古銅色。
天啟二年
盧象升舉進士,授戶部主事。其后盧象升歷員外郎,又升遷大名知府、大名道。當時大名府已經開始受到流寇的影響,所謂流寇,是無一定的根據地的流竄到那里就裹脅到那里的農民起義軍。流寇于崇禎元年在陜西的出現,使得明朝的軍事和經濟逐漸趨于雙重崩潰。陜省由于多年用兵,邊兵云集,赤字嚴重。
崇禎元年
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而張溥在江南聯合幾社、聞社、南社、匡社等結成復社,“遙執(zhí)朝政”。這一年陜西連旱,崇禎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楊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陜西府谷等地聚集饑民,劫奪富戶的糧食,又與官軍對抗,全陜響應。明末陜西大旱,邊軍還云集在陜省,明廷的財政又已經破產,無力賑災,普通農民和邊兵無法活下去,只有造反一條路。
崇禎元年王嘉胤起義后,高迎祥也在安塞起義,自號闖王。其后陜西各地紛紛有人跟進,饑民、邊軍和驛卒的暴動,幾乎遍及了陜西各地。當官的敷衍了事,以為拖過了就行了?!爱斒菚r,承平久,卒被兵,人無固志。大吏惡聞賊,曰:‘此饑氓,徐自定耳?!保ā睹魇窏铤Q傳》)事實上他們也無能為力,陜西多年災害,地方上一片蕭條,武備松弛,“八郡縣無守備”。(《明史趙彥傳》)
崇禎二年十月
皇太極率軍避開了袁崇煥堅守的寧錦(寧遠--錦州防線),假道內蒙,從喜峰口突入關內,相繼攻陷遵化、迂安、灤州、永平,直指北京。袁崇煥赴京師救援,在北京廣渠門外與后金軍交鋒,崇禎三年(1630年),袁崇煥被磔(zhe)刑(分裂肢體)處死,這就是“己巳之變”。盧象升也是在這時候嶄露頭角的。他招募了一萬多人,進京協助防衛(wèi),立下小小的功勞,于次年晉升為右參政兼副使,負責整飭大名、廣平、順德三府兵備,號“天雄軍”。這是他帶兵的起始,明史載:“象升雖文士,善射,嫻將略,能治軍。”
崇禎二年后金的入侵,對于明王朝是致命的。隨后就是李自成起義,第二年九月,張獻忠在延安膚施聚集十八寨農民起義,自號八大王。 崇禎二年總督武之望戰(zhàn)死,左副都御史楊鶴升任兵部右侍郎,代替武之望總督陜西三邊軍務。啟用楊鶴的原因也很好笑,乃是朝中的大臣們沒有一個愿意去的,楊鶴素來有名望,出頭的椽子先爛,他被眾人推出來去剿匪。楊鶴不懂軍事,他采用了招安的方法,他也是真心誠意去招撫亂民的,但當時陜西的亂子實在太大,一時也捂不住。
崇禎四年九月
言官攻擊楊鶴招撫不力,楊鶴被逮捕入獄。代替楊鶴任陜西總督的是洪承疇,洪的手下驍勇善戰(zhàn),起義軍在陜西難以立足,紛紛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境內。洪承疇隨即兼管山西河南軍務,義軍又只得流竄至京師南部和河南北部,“大略順德、真定間,大名道盧象升力戰(zhàn)卻賊。”(《明史李自成傳》)盧象升這次遭遇的應該是馬回回與混天王的部隊。
崇禎六年
《盧象升傳》的記載比較詳細:“(崇禎)六年,山西賊流入畿輔,據臨城之西山。象升擊卻之,與總兵梁甫、參議寇從化連敗賊。賊走還西山,圍游擊董維坤冷水村。象升設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龍岡,又破之武安。連斬賊魁十一人,殲其黨,收還男女二萬。三郡之民,安堵者數歲。象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斗,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zhàn),逐賊危崖,一賊自巔射中象升額,又一矢仆夫斃馬下,象升提刀戰(zhàn)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北R象升和起義軍的第一次遭遇戰(zhàn),就表現的極其勇猛,這是他迥異于其他帶兵文官的地方。彭孫貽的《流寇志》記載這次戰(zhàn)后,義軍稱盧象升為“盧閻王”,一遇到他就趕緊避開。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綽號了。但在盧象升的一封家書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數萬矣。西山一帶,布滿山谷,沙河、臨洺、邯鄲亦時時被其焚略。初八日,親率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黃寺安撫,先遇馬賊數十,俄而數百,俄而數千。倏忽之間,老營俱至。將士恐懼之甚,咸思散逃。立斬一人,狥于轅門。身自督戰(zhàn),斬賊首十四級,射打死傷賊百余人,我兵亦傷十三人,此可謂全勝,已經具題矣?!保ā侗R象升疏牘》卷十二)在明末,盧象升是以善治軍而著名的,但他自練的兵頭次上戰(zhàn)場,全無用處,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潰敗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戰(zhàn)做逃兵還是好的,更厲害的是平民來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體充作砍殺的流寇。當時有一人,把女子的尸體修飾成男子尸體的樣子,結果被官軍們當成大爺來供奉,這可算明末整體道德淪喪之一例。盧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來感染手下,身先士卒,與部下同甘共苦,時時激以忠義。這在以后的戰(zhàn)斗中表現的更明顯。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義軍的作戰(zhàn)特色,“俄而數百,俄而數千,倏忽之間,老營俱至。”兩軍交戰(zhàn),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戰(zhàn)術來去如風,要作到知彼,談何容易。洪承疇的厲害之處是善于調配各方力量進行協同作戰(zhàn),多方圍剿,而盧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戰(zhàn)。
崇禎六年底
義軍主力在澠池縣境內南渡黃河,史稱“澠池渡”,自此義軍擴散到河南、湖廣、南直隸、四川等地。崇禎七年,馬回回、過天星、滿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鄖陽六縣,西入四川,攻破川東重鎮(zhèn)夔州,天下震動。朝廷急調已升任右僉都御史的盧象升撫治鄖陽。此時馬回回等人返回湖廣,在鄖陽的黃龍灘和盧象升激戰(zhàn)。明史載:“時蜀寇返楚者駐鄖之黃龍灘,象升與總督陳奇瑜分道夾擊,自烏林關、乜家溝、石泉壩、康寧坪、獅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諸處,連戰(zhàn)皆捷,斬馘五千六百有奇,漢南寇幾盡。”當時聚集在鄖陽附近的各方義軍達到四十多萬,盧象升的處境非常艱難,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深山絕谷中日夜追敵。在給外舅王帶溪的幾封信中,他描述了當時的情況:“不料一至鄖陽,千難萬苦......日在深山絕谷之中,千里無人之地,與士卒仆夫起居?!薄盎蚧侍煜嘤?,數十萬流寇霧滅煙消?!彼敃r只能祈禱老天保佑,但最終居然成功了。“鄖事之難、之苦,海內所無。兩月來督剿流寇,九戰(zhàn)皆捷,斬首萬余,地方已敉平矣。所難者收拾破殘,圖維善后耳?!保ā侗R象升疏牘》卷十二)安撫地方,收拾殘局,也是他的長處。
崇禎八年
義軍的戰(zhàn)力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洪承疇在這一年的奏疏里說:“先時賊避兵逃竄,今則迎兵對敵,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則剿殺之難也。賊人人有精騎,或跨雙馬,官兵馬三步七,則追逐之難也。”(《懷陵流寇始終錄》卷八)這年的正月,義軍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營在河南滎陽聚會,推高迎祥為盟主。洪承疇試圖圍堵,但沒有成功。義軍橫掃中原,轉戰(zhàn)千里,正月十五日,攻克鳳陽,焚毀了朱明的老家祖墳。
崇禎九年七月
清軍經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區(qū),京師告急,明廷詔令盧象升保衛(wèi)京城,再賜尚方劍。起義軍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象升)既行,賊遂大逞,骎驍乎不可復制矣?!保ā睹魇繁R象升傳》)
崇禎九年滿清入侵的領兵官是阿濟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萬將京師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獲人蓄十七萬九千八百二十。盧象升進京時清軍已經撤離。他們將搶來的漢族民間美女濃妝艷抹置在車上,奏著盛樂如同凱旋,還高舉“各官免送”的木板。明軍怯戰(zhàn),只是尾隨看著清軍滿載著子女金帛退出關外。
![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盧象升](http://imgs1.zupu.cn/u/cms/www/201609/30142122s4h2.jpg)
崇禎九年九月
二十二日,朝廷任命盧象升為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盧象升要求陛辭,和崇禎面談治理國家的策略,沒有獲得同意。
這個時期的盧象升是非常寂寞與痛苦的。他在給他外舅的信中寫道:“甥以孑然一身,獨處大風波患難之中,萬死一生,為朝廷受任討賊之事。海內竟無一人同心應手者,唯見虛談橫議之徒,坐嘯畫諾之輩,望恩修怨,挾忿忌功,胸鮮隙明,喙長三尺,動輒含沙而射,不殺不休。若非圣天子明察賢奸,任人不貳,則甥已早斃于刀鋸鼎鑊之下矣?!彼募拍谟谡也坏酵闹?。穆說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則天下太平。那時候恰好是滿天下文官愛錢,武將怕死。坐在皇宮里看文件批條子的袞袞諸公們,又一個個嘴有三尺長,對在戰(zhàn)場上流血流汗的他誹謗不斷,恨不得將他殺死。他在幾年間由區(qū)區(qū)一個知府升至總理中原軍務,感激的大概還是崇禎對他的信任?!睹魇贰芬昧怂囊粭l奏章:“臺諫諸臣,不問難易,不顧死生,專以求全責備。雖有長材,從何展布。臣與督臣,有剿法無堵法,有戰(zhàn)法無守法?!眱绍妼?,需要隨機應變,象他這樣喜愛野戰(zhàn)的人,正如穆所言,“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們偏偏要妄加言論,他不得不表示憤怒。
他在《剿寇第一要策疏》中對義軍越剿越多的事實作了最簡單直接的解釋:“民從賊,多起于饑寒;兵從賊,多緣于缺餉?!避娒竦谋﹦樱且驗樗麄儗嵲跊]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還在于要讓民眾可以有活路。他的《靖寇綏民八則》為:“酌緩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廢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澤之利以濟民窮,戢刁告之風以降民害,禁差拘之攏以安民生,廣招墾之術以裕民養(yǎng),恤行戶之苦以資民用,嚴驛遞之歸以蘇民困?!?
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屢次發(fā)牢騷,“邊地風塵,消磨氣體,豈人而鐵石乎?”只有江南家鄉(xiāng)的美景,值得懷念,“塞北江南,夢思耿耿,故園松竹,相見何期?玉關人徒增悵耳。”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邊事大壞,某素奉教于長者,不敢不盡心為之?!?。
當時東北關外的大凌河已經失守,但松山錦州仍在,山海關防線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帶則形同虛設。在他的努力下,形勢漸漸好轉。第二年,軍區(qū)屯田的糧食大豐收,崇禎諭令九邊皆要學習宣大軍區(qū)的榜樣。
考察盧象升和崇禎的關系,是一件有趣的事,可惜資料實在缺乏。應該說崇禎在當時是很信任盧象升的,每次都將他放在最危急的地方。另外一件事也透露出些許信息。崇禎十年,戶部尚書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獄,吏部尚書鄭三俊故意輕判,崇禎大怒,將鄭三俊也下獄。侯恂和鄭三俊都是正直有聲譽的人,許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們,但崇禎不同意,“宣大總督盧象升復救之”,崇禎終于同意了。對于崇禎來說,這相當不容易。
盧象升類似于理想主義者,“象升少有大志,為學不事章句”,而崇禎至死都相信他能做中興之主,但天要亡他。兩人都異常勤勞,近于苦行僧,“(象升)居官勤勞倍下吏,夜刻燭,雞鳴盥櫛,得一機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禎的勤政,在所有帝王中也應該排在前面的。
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tǒng)左翼軍,貝勒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統(tǒng)右翼軍,貝勒杜度等相副,兩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從密云北邊墻子嶺,毀壞長城,破邊墻入邊,斬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多爾袞則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關毀邊墻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qū)通州會師。崇禎詔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盧象升,攜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wèi)京師。以盧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賜尚方劍。
當時崇禎已經有和議的意愿,讓兵部尚書陳新甲和滿清在私底下接觸。大學士楊嗣昌、總監(jiān)軍太監(jiān)高起潛揣測到了崇禎意在和議,對盧象升多方阻撓,盧象升名為總督天下兵馬,但根本調動不了其他人的兵馬,他定下的幾條用兵策略一條也沒法實現。由于盧象升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時宣、大、山西三總兵吃空餉吃得太狠,相比日后楊國柱、王樸參與的松錦之戰(zhàn),八總兵十三萬,這次三總兵竟不到兩萬人。因數量不及來援關寧軍,結果關寧軍宦官監(jiān)軍高起潛不愿接受盧象升指揮。崇禎見此,改用內閣首輔劉宇亮節(jié)制天下援軍。
盧象升只能統(tǒng)領自己的宣、大、山西三總兵,關寧軍則宦官監(jiān)軍高起潛指揮。因此盧象升雖一度名義上總督天下援兵,實際上不到兩萬。
盧象升由涿州進據保定,命令諸將分道出擊,在慶都和清軍作戰(zhàn)。當時編修(從六品)楊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內,李綱無功;潛善秉成,宗澤殞恨。國有若人,非封疆福?!彼闶菍钏貌会樢娧淖I諷。于是楊嗣昌表面晉升楊廷麟顯示自己大度,實際任命他為兵部主事(正六品),編入盧象升處贊畫行營,逼他在大冬天離開京城遭遇軍旅之苦。同時,巡撫張其平不發(fā)餉。又傳說云、晉有敵情,于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大同總兵王樸借機離開盧象升逃走,害得盧象升只剩下楊國柱和胡大威兩總兵。
“象升提殘卒,次宿三宮野外?!币ρ┷蟆独钭猿伞穼懰氲搅嗽里w的遭遇:自古未有權臣在內,大將能立功于外者。這應該是他當時真實的心境。他曾經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聽說了,一齊叩軍門請他轉駐廣德、順昌待機克敵,說:“天下洶洶且十年,明公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先。乃奸臣在內,孤忠見嫉。三軍捧出關之檄,將士懷西歸之心,棲遲絕野,一飽無時。脫巾狂噪,云帥其見告矣。明公誠從愚計,移軍廣順,召集義師。三郡子弟喜公之來,皆以昔非公死賊,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糧從者可十萬,孰與只臂無援,立而就死哉。”盧象升感動流淚,泣告父老道:“感父老義。雖然,自予與賊角,經數十百戰(zhàn)未嘗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敵西沖,援師東隔,事由中制,食盡力窮,旦夕死矣,無徒累爾父老為也?!彼簧鷶凳賾?zhàn)未曾敗過,但此時是必敗無疑,所以不愿連累百姓了。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
盧象升領兵進駐巨鹿的賈莊。太監(jiān)高起潛統(tǒng)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盧象升派遣楊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潛理都不理。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被清軍主力包圍。盧象升自領親兵居中,虎大威總兵護左翼,楊國柱總兵護右翼。結果兩總兵全都無恥的丟下盧象升潰圍逃跑,盧象升率親兵力戰(zhàn)而亡。
高起潛隨即不戰(zhàn)而潰。戰(zhàn)后,楊廷麟及部下在戰(zhàn)場上尋獲盧象升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盧象升死后,楊嗣昌怕他沒死,以后會報復他,派了三個巡邏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龍,告訴楊嗣昌,盧象升真的死了。在楊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說盧象升沒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戰(zhàn)之類的罪名加到盧象升的頭上了
順德知府上奏盧象升的死狀,楊嗣昌故意刁難,過了八十天盧象升的尸體才得以收斂。第二年,盧象升的妻子王氏請恤,第三年,盧象升的弟弟象晉、象觀又請,都不允許。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后,朝廷才贈盧象升太子少師、兵部尚書,賜祭葬,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建祠奉祀。后來清兵南下,盧象升的弟弟盧象同起兵抗清而死,盧象同投水死,盧象晉出家為僧,盧家抗清殉難的有百余人。
晚明是一個遍地烽火卻又英雄輩出的年代。很少有一個朝代在行將就木時,還能涌現出這么多的名將加猛人,明朝確實是例外。
說起吳三桂,無人不知;提到盧象升,可能除了對明史感興趣的人之外,很少有人了解。其實在當時,盧象升的名聲比吳三桂大得多。至于把這二人寫入一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作者覺得,處在同時代、又曾經效忠于同一個主子的兩個人,雖然都以驍武善戰(zhàn)而聞名天下,但出身、經歷和結局大相徑庭。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并不復雜:不同的經歷造就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又導致了不同的選擇,最終成就了迥然相異的結局。
和一生都在漩渦中掙扎的吳三桂相比,早早死去的盧象升未必不是幸運的。他的英武不在吳三桂之下,卻遠不如吳三桂聞名,根本原因在于他太過單純。單純的履歷,單純的忠心和單純的選擇。唯一讓人好奇的就是,他白皙瘦削的臉和殺流寇如麻的狠勁兒,形成的鮮明對比。盧象升這一生,都屬于朱明王朝。他能征善戰(zhàn)、忠心耿耿卻被皇帝猜疑,被權臣排擠,被言官彈劾,能忍的、不能忍的,他都忍了。
對待流寇的狠和對待朝廷的忍,形成了盧象升性格的鮮明特色。他是最兇狠果敢的將領,也是最恭順忠誠的大臣!
在生死關頭,單純的盧象升做出了最愚蠢也是最聰明的決定,終于博得了屬于自己的評價和位置。
紛紛亂世,盧象升以不變應萬變,最終笑傲千秋。吳三桂一貫見機行事,自以為聰明,卻終至無處收留。
在山東巨鹿縣城外,盧象升率明朝軍隊與清兵進行一場大拼殺。他身先士卒,英勇作戰(zhàn),不幸“身中四矢三刃”而壯烈犧牲,死時僅39歲。這里選輯盧象升遺作《 發(fā)集序》一文。文中歌頌“忠義之懷”、“同志之士”等人間正氣,而無情地鞭笞種種“丑惡害正”、“奸宄得志”的行為,是一篇勸人行善從良、端正社會風氣的好文章。
臣聞經國之體,在于崇明典刑。立政之務,在于固慎開塞。黃刑不明,由人情靡措。開塞乏慎重,則逆節(jié)滋萌。況方岳之臣,殺生之柄。而可不正其枉直以杜其奸邪哉?
竊見故司空廣武侯琨,在惠帝擾攘之際,值群后鼎沸之難,戮力皇家,義誠彌厲;躬統(tǒng)華夷,親受矢石。石超授首于河南,呂朗面縛于滎陽。社稷克寧,鑾輿反旆。奉迎之勛,琨實為隆。此琨效忠之一驗也。
其后并州刺史東嬴公騰,以晉川荒匱,移鎮(zhèn)臨漳、太原、西河,盡徙三魏。琨受任并州,屬承其弊。到官之日,遺戶無幾。荊棘茂于街里,豺狼居于府舍。既無句踐甲盾之卒,又無衛(wèi)文共滕之民。當易危之勢,處難濟之中。鳩集傷痍,撫和戎狄。數年之間,公私漸振。會遭京都失守,孝懷板蕩,群逆縱逸,充斥王畿。邊萌頓仆,茍懷宴安。咸以為并州之地,四塞為固。東阻井陘,西限藍谷。前有太行之嶺,后有句注之關。且可閉關守險,畜資養(yǎng)徒。琨抗辭厲聲,忠亮奮發(fā),以為天子沈辱,而不隕身死節(jié)。言情則非所能安,言罪則不容于誅。遂乃鞠誓百姓,修繕甲兵。跋履山川,東西征討。以喪氣之眾,當天下嚴敵。蟣生于甲胄,燕雀巢于帷幕。雖不能摧殄聰勒,且得據其心腹。琨破家為國之二驗也。
琨乃稽民神之旨,通天下之意,唱上尊號,歸重圣躬。令南北萬里若合符契。此又琨乃心本朝之三驗也。
比屠各乘虛,晉陽沮潰。琨父母罹屠戮之殃,門族受殲夷之禍。向使琨從州人之心,為自守之計。則圣朝未必加誅,而賊黨可以不喪。乃猗盧敗亂,晉人歸奔。琨于平城,納其初附。將軍箕澹,又以為此雖晉人,久在荒裔,難以法整,不可便用。琨又讓之,主形于色。假從澹議,偷于茍存。則晏然并士,必不亡身于燕薊也。琨自以備位方岳,網維不舉。無緣虛荷大任,坐居三司。是以陛下登祚,便引愆告遜,前后章表,具陳誠款。尋令從事中郎臣續(xù)澹。以章綬節(jié)傳,奉還本朝。與使榮邵期,一時俱發(fā)。又是以琨王室大臣,懼奪已威重,忌琨之形,漸彰于外。琨知其如此,慮不可久。欲遣妻息大小,盡詣京城。以其門室,一委陛下。有征舉之會,則身充一卒。若干縱兇慝,則妻息可免。具令臣澹,密宣此旨,求詔敕路次,令相迎衛(wèi)。會王成從平陽逃來,說南陽王保稱號隴右。士眾甚盛,當移關中。聞此,私懷顧望,留停榮邵。欲遣前兼鴻臚邊邈,奉使詣保。懼澹獨南,言其此事,遂不許引路。丹誠赤心,卒不上達。
兄眷喪亡,嗣子幼弱,欲因奔喪,奪取其國。又自以欺國陵家,懷邪樂禍。恐父母宗黨,不容其罪。是以卷甲囊弓,陰圖作亂。欲害其從叔、從弟末波等,以取其國。親信密告遴波。遴波乃遺人距之。僅以身免。百姓謂已沒,皆憑向琨。若琨于時有害之情,則居然可擒,不復勞于人力。自此之后上下并離。遂欲盡勒胡晉徙居上谷。琨深不然之。戲移壓次,南憑朝遷。不能納,反禍害父息四人。從兄二息,同時并命。琨未遇害,知必有禍心,語臣等云:受國厚恩,不能克報,雖才略不及,亦由遇此厄運。人誰不死,死生命也。惟恨下不能效節(jié)于左右。聽其言者,莫能仰視。
昔子囊垂終,遺言城郢,古人稱以為忠貞。琨匪躬之操,義實茂之。此琨沒不忘國之四驗也。
既害琨,橫加誣謗,言琨欲窺神器,謀圖不軌。琨免述囂頑兇之思,又無信布懼誅之情,亂亡之際,夾肩肩之間,而有如此之心哉?雖臧獲之愚,廝養(yǎng)之智,猶不為之,況在國士之列,忠節(jié)先著者乎。之害琨,稱陛下密詔。琨信有罪,陛下加誅,自當肆諸市朝,與從棄之。不令殊俗之豎,戮臺輔之臣亦已明矣,然則擅詔有罪,雖小必誅。矯制有功,雖大不論。正以興替之根,咸在于此。開塞之由,不可不閉故也。而無所顧忌,怙亂專殺。虛假王命,虐害鼎臣。辱諸夏之望,敗王室之法,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圣朝猶如隱忍,未明大體,則不逞之人,襲之跡。殺生自由,好惡任意,陛下將何以誅之哉?折沖厭難,惟存戰(zhàn)勝之將。除暴討亂,必須知略之臣。故古語云:“山有猛獸,藜藿為之不采。”非虛言矣。自河以北,幽并以南,丑類有所顧憚者,惟琨而已。琨受害之后,群兇欣欣,莫不得意。鼓行中州,曾無纖介。此又華夷小大所以長嘆者也。取亂侮亡,仲之遺言也。兼弱攻昧,隨季之善經也。之狹,謀踴躍一隅,無以自展。精難尚殷。而使殊俗強國懷怨,自相疑懼,非國家靜難之遠術也。伏惟陛下以壑圣之資,隆中興之緒,方將平章典刑,以經序萬老,訟衛(wèi)太子之罪。谷永劉向,辨陳湯之功。下足以明功罪之分,上足以寤圣主之懷。臣等祖考以來,世受殊遇,入侍翠帷,出彤管。弗克負荷,播越遐荒。與琨周旋,接事終始。是以仰慕三臣在昔之義。謹陳本末,昌以上聞。仰希圣朝,曲賜哀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 沒有了 ———
編輯:阿族小譜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關資料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文章價值打分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當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觀點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賞犒勞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賞作者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 請選擇您要打賞的金額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賞成功!
“感謝您的打賞,我會更努力的創(chuàng)作”
返回
打賞
私信
24小時熱門
推薦閱讀
· 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盧象升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20914/1112092/e08d2e2e-cf83-403c-b9df-a6275f42af18.jpg)
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盧象升盧象升(1600~1639),字建斗,號九臺,又字斗瞻、介瞻。漢族,明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天啟年間進士,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萬歷二十八年盧象升出生。祖父為知縣,父為秀才。他幼時潛心經史,喜習騎射,雖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賦異稟,明史載:“象升白皙而J,膊獨骨,負殊力?!秉S裳一九八六年的宜興游記說他看到過盧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練功刀,鐵銹斑斕,通體作古銅色。天啟二年盧象升舉進士,授戶部主事。其后盧象升歷員外郎,又升遷大名知府、大名道。當時大名府已經開始受到流寇的影響,所謂流寇,是無一定的根據地的流竄到那里就裹脅到那里的農民起義軍。流寇于崇禎元年在陜西的出現,使得明朝的軍事和經濟逐漸趨于雙重崩潰。陜省由于多年用兵,邊兵云集,赤字嚴重。崇禎元年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而張溥在江南聯合幾社、聞社、南社、匡社等結成復社,“遙執(zhí)朝政”。這一年陜西連旱,崇禎元年七月,...
· 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盧象升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20918/1111974/57ba9058-05d1-4af2-9358-71e4557f2dc1.jpg)
人物簡介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號九臺。漢族,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參與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wèi)京師,連戰(zhàn)皆捷,反被太監(jiān)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zhàn)死疆場。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謚“忠烈”,清朝追謚“忠肅”。著作有《盧忠肅公集》、《盧象升疏牘》。人物生平早年時期盧象升祖父為知縣,父為秀才。他幼時潛心經史,喜習騎射,雖然是江南的文人...
· 明末名將盧象升是誰?盧象升的生平介紹
![](https://imgs0.zupu.cn/photos/fenzhan/240/5e5c2cac-ea44-4760-b3ca-cfd02c93f0d2.jpg)
1600年,盧象升出生了。他的祖父是當地的知縣,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品芝麻官”,他的父親是個秀才,按照子承父業(yè)的套路,盧象升應該走的也是文官的路子,但是盧象升偏偏是個好武之人。這不是說他讀書讀得不好,他也是堂堂進士出身,只是后來才轉了武職,開始領兵作戰(zhàn)。幼時的盧象升除了讀四書五經之外,其余的時間就是在看兵書和練習騎射。即使后來當官之后,也依然保留這個習慣,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他一閑下來就會操練習武。對于戰(zhàn)場上的將軍來說,馬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畢竟血光劍影中,都是身下的坐騎在陪伴他們。盧象升是個愛馬之人,特別是他的那匹“五明驥”,還救過他的性命。有次他被敵軍追趕至沙河,那河面寬數丈,眼看著就要被抓了,結果那馬縱身一躍,竟躍過了河面,只見敵軍一臉可惜樣,差點就能抓到盧象升立大功了。盧象升剛入仕的時候是個文官,在戶部行走。盧象升是個上進的臣子,所以屢屢升職,一直到大名知府。眼看著就要一路升上去...
· 盧象升
人物生平早年仕途順利象升幼時潛心讀書,好騎射,祖父曾任知縣。雖是文人,但皮膚白晢,身材削瘦,但力氣很大,天賦異稟,“白皙而臞,膊獨骨,負殊力。”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盧象升出生。象升膚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長著一根粗大的骨頭,力氣特別大。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歲的盧象升進入國子監(jiān),補博士弟子員,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授戶部主事,不到兩年升任員外郎,又用了三年時間升遷為大名知府。象升能與士共甘苦,善于馭下,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載“(象升)居官勤勞倍下吏,夜刻燭,雞鳴盥櫛,得一機要,披衣起,立行之?!比刖┣谕趸实哿粢?,鎮(zhèn)壓流寇前功盡棄崇禎二年,滿州皇太極繞過關錦防線,沿喜峰口入襲京畿。此時在河北大名擔任知府的盧象升自己募集了一萬多人進京勤王,在此之前,盧象升除了殿試中成績優(yōu)異、人長得又特帥之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此次這支不請自來的大名府勤王民軍引起了崇禎皇帝的注意
· 明末大將盧象升是怎么死的?他有后代嗎?盧象升是個怎樣的人?
![](https://imgs0.zupu.cn/zupuls/p1531/79b33154-6b4c-4bcc-ae17-af23c184a907.jpg)
說到明末大將,怎么也不能少了這一位在當時總督天下兵馬之人。盧象升,字建斗,號九臺,明末抗清大臣,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興人。象升雖然不是出自世代書香門第之家,也不是名門望族,但他的家庭也還是可以算作文人之家的。他的祖父是知縣,父親也是秀才,都是讀書人,這對盧象升的教育很有幫助。象昇小的時候就潛心研讀經史,又喜好騎射,因此兩者都用心學習,盧象升可以說文武雙全。公元1622年,22歲的盧象升中天啟二年進士,后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遷大名知府、大名道。崇禎二年募兵保衛(wèi)京師,農民起義。因為軍功,累遷右參政兼副使,崇禎四年又升按察使。七年憑借軍功遷任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在鄖陽任職時,盧象升備兵設屯,扼要設防,治軍嚴刻,撫循有方,用兵以凌厲兇狠見長,在農民起義軍上屢獲戰(zhàn)績。次年升任巡撫,總理直隸、河南、山東、四川、湖廣五省軍務。崇禎九年,清軍攻入喜峰口,盧象升帶領軍隊進駐京...
關于我們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關注族譜網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相關推薦,訂閱互動等。
APP下載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載族譜APP 微信公眾號,每日及時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掃一掃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