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明刻本《巢氏宗譜》解讀中華巢氏祖籍地
據(jù)姓氏研究專家說,巢姓氏是全國最早六個姓氏之一。江蘇常州、江陰巢姓氏的《巢氏宗譜》明確記載,古廬州巢縣(今安徽巢湖市)是有巢氏、巢父生籍地,是中華巢氏起源地和祖籍地。2013年盛夏,江蘇常州、江陰巢氏派員參加中華巢氏宗親代表團赴巢湖祭祖尋根,并出席安徽巢湖第二屆有巢氏文化節(jié)暨學術研討會,盛情邀約巢文化研究會負責人和有巢氏文化研究專家赴常州、江陰實地考察巢氏現(xiàn)狀和解讀《巢氏宗譜》珍本。
一、江蘇常州巢姓氏源流概況
據(jù)有關姓氏資料統(tǒng)計,目前全國巢氏共有十幾萬人口,在老的《百家姓》中排名第393位。江蘇常州巢姓氏是從河南遷徙過來的,歷經(jīng)800多年的生息繁衍,現(xiàn)在已很龐大而聞名常州、江南,子孫遍布九州。其中心地“即在今常州市新北區(qū)孟河鎮(zhèn)固村巷,為一大村,包括東、西、南、前、后巷諸村,在當?shù)貫橐淮笮?,是江南巢氏發(fā)祥地。孟河巢姓總祠堂叫‘敬愛堂’,其遺址在今孟河街糧管所。較大的分祠有二:‘敬誠堂’遺址在今孟河街小南門外;‘余德堂’遺址在今常州南永紅鄉(xiāng)東巢村?!薄爸路謩e遷居萬綏嚴橋、小河石橋、藤村、魏村、羅墅灣、永紅張白蕩里東巢村、蕩下村、黃土灣村,還有遷往江蘇境內(nèi)的常州化龍巷、常州三井巢家村、武進芙蓉鎮(zhèn)、橫山橋鎮(zhèn)和溧陽上沛鎮(zhèn)、蘇州文廟左巷、江陰等地,有遷徙江蘇省外,全國各地,海峽兩岸,如江西、北京、遼寧、香港等地,有回遷安徽,僑居海外,難以盡述?!保ā杜瓿彩献谟H會簡報》第一期)
二、安徽巢湖是常州巢姓氏起源地
2013年9月28日,即在安徽巢湖第二屆有巢氏文化節(jié)暨學術研討會結束一月之后,江蘇常州、江陰巢氏宗親歡聚一堂,在新北區(qū)孟河鎮(zhèn)固村巷村隆重召開“毗陵巢氏宗親聯(lián)誼會”。毗陵,古縣名,又寫作“毘陵”。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定江南,置會稽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以延陵邑為延陵鄉(xiāng),屬于會稽郡,西漢改毗陵縣,王莽新朝改曰毗壇,東漢光武帝建武復曰毗陵。三國東吳置毗陵典農(nóng)校尉,理于毗陵縣。西晉置毗陵郡,治于毗陵縣。西晉末以毗陵郡封東海王世子司馬毘,避諱改稱晉陵郡,毗陵縣并改為晉陵縣,今為江蘇省常州市。孟河鎮(zhèn)屬常州市,被評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這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巢半城”的姓氏結構,即有半城的巢氏居地和人口,巢氏文化“是孟河文明史上的重要的一筆”,姓氏起源則是巢氏文化的核心課題。在這次“毗陵巢氏宗親聯(lián)誼會”上,決定編寫《巢氏淵源與文化》一書,并正式宣布確認姓氏起源地是古廬州巢縣,即今安徽省巢湖市。
他們的依據(jù)1430年纂成印行的《巢氏宗譜》,其卷之二《巢氏始祖考》:“嘗論人何以有祖也,猶水之源,木之本也。祖何以有不遷也,猶源有長發(fā)本無二也。即是可以知始祖不遷之義也矣!毗陵巢氏,其大原大本,雖發(fā)祥于有巢氏與巢父之老?!逼渚硎住对戳餍颉罚骸翱脊呕手?,有構木為巢而號有巢氏者,首出群倫之表,至陶唐氏,有巢中老人,名曰巢父,居古南巢地,傳有洗耳之事,蟬脫高風,曾表千古,其子孫世居繁衍后,因以姓名縣,今之廬州巢縣,是其地也,此巢氏之所由來?!笔置鞔_,巢父是巢氏得姓之祖,其根本則系于始祖有巢氏,而有巢氏、巢父的生籍所在地是“南巢地”,即今安徽省巢湖市。
三、安徽巢湖是常州巢氏祖籍地
毗陵(常州)是巢姓氏一大聚集之地,其所奉的“第一世始祖”是巢正初(1065—1133),其本人曾因先祖遷徙而居處河南登封,后緣任官履職毗陵并逝于任上,加上當時金兵南侵,宋廷南遷,偏安君臣隅杭州,巢氏無以北歸,遂定居毗陵。對此,《巢氏始祖考》記述:“始遷于毗陵者,茂生公與其子隆聚也。由箕山而來判江陰州者,則有元公也?!薄冻彩献谧V》卷之四“年表”見詳:“第一世始祖:正初,字有元,宋徽宗政和間為江陰州判。宋英宗治平二年生,高宗紹興三年卒,壽六十九,配李氏,合葬江陰君山。公世系始于廬州巢縣,后遷河南登封之箕山,仕江陰為判官。時駕南渡,不復歸洛,卒于官。子二,木、林,卜居毗陵之千秋鄉(xiāng)固村里,子孫世居焉,今以公為毗陵始祖?!?/p>
安徽巢湖對于毗陵(常州、江陰)巢姓氏來說,不僅是姓氏起源地,而且是其祖籍地。此所謂“祖籍地”,不只是因為他們的遠古先祖有巢氏、巢父生息于安徽巢湖,而是他們這支巢氏子孫的“第一世始祖”巢正初祖籍于廬州巢縣。
四、安徽巢湖是河南登封巢氏祖籍地
巢氏的下支遷徙江南常州、江陰之前系居河南登封,那么,河南登封是巢氏祖籍地嗎?《巢氏宗譜·年表》告訴我們:“公世系始于廬州巢縣,后遷河南登封之箕山”?!冻彩献谧V·原姓錄》記述更詳,“惟有元公之祖,則自巢縣分派于河南登封之箕山,既而宦游江陰,徙居毘陵,又分為毗陵一支,南北東西,支流派別,此有巢氏之大肢節(jié)也,原姓于毗陵,則今日之固村里,是又其本矣!蟬翼而居,數(shù)以千計,至九世孫?!?/p>
這兩段譜文說得十分明白,巢正初這一代巢氏雖然居住河南登封,但登封并非巢氏起源地,他這一支巢氏是“自巢縣分派”出來的,他們的祖籍地是廬州巢縣,即今安徽省巢湖市。
五、安徽巢湖是中華巢氏祖籍地
《巢氏宗譜·原姓錄》記載:“原姓于古有巢氏其本也,至(陶)唐而巢父,出于古南巢地,其子孫世居繁衍,后因以巢名縣,即今之廬州巢縣也,迄今存有洗耳池,以傳信于后。元修子孫居于蜀,其別派則又居西秦,今其世裔,亦甚繁著。惟有元公之祖,則自巢縣分派于河南登封之箕山,既而宦游江陰,徙居毘陵,又分為毗陵一支……?!庇纱丝梢姡粌H常州、江陰巢氏祖籍于安徽巢湖,河南登封巢氏之祖籍也同樣是安徽巢湖。還有川蜀、西秦等地的巢氏子孫,其命脈祖根也是在安徽巢湖。
巢湖流域是有巢氏、巢父生籍地,是有巢文化發(fā)祥地。正因為此,僑居加拿大的巢偉民先生因被邀為《中華巢氏全國大族譜》作序,而曾專程赴安徽巢湖調(diào)研;《中華巢氏全國大族譜》總編、香港巢氏企業(yè)集團董事長82歲的巢國權先生為尋祖籍地,曾率團來安徽巢湖圖書館查閱資料,并往巢山巢父生態(tài)園巢祖壇拜祭。值2013年度有巢氏文化節(jié)暨學術研討會,巢木應先生率領來自全國各地的巢氏精英組成的中華巢氏宗親赴巢代表團入巢與會,尋根祭祖,商討合力打造有巢氏文化。
安徽巢湖是自中華第一人文圣祖有巢氏開創(chuàng)文明,被擁戴為“王”,歷經(jīng)燧人、伏羲(女媧)、神農(nóng)、軒轅諸氏,后延至堯時的巢父,這其中還有伏羲(女媧)時代的古皇有巢氏曾主政中原,延續(xù)7世,功煌九州,名響天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有巢氏后裔繁衍發(fā)展,巢氏作為其嫡系,必然是興旺的龐大的,并且隨著“巢居”、“屋居”的技術推廣而成群地,甚至整支系地,走向九州,輻射四海。學者早曾探索,有巢氏走向全國,主要路線有三條:一條是渡淮河北上,而后分流散布于今河南、山東各地,再渡黃河北上,則分流于今河北、山西各地;一條是沿長江北岸向中游,進入今湖北,再向上游,分流于今陜西、重慶、四川一帶,再進入今貴州、云南地區(qū);一條是渡江南下,向東南進入今江蘇、浙江境內(nèi),再向南,深入今福建、臺灣,向西南則進入今江西、湖南,再向南,分流散布到廣東、廣西、海南一帶。(寧業(yè)高等編著《遠古巢湖》)這與《巢氏宗譜》所記巢氏北上、、南下情況,完全吻合。
《巢氏宗譜》所記巢正初(字有元)攜家南下赴任之前,其巢氏所居是在河南“箕山”。河南箕山系屬伏牛山系余脈的一支。相傳此箕山北段有許由墓,有后人立碑,書曰:“祖乃許由,根在箕山?!薄吨袊沤竦孛筠o典》解:“箕山,在河南登封縣東南,堯時巢父、許由隱于箕山。”這箕山之名,是這座山的初名,還是因為這支巢父子孫由巢地遷入此地,為紀念祭祀其祖隱于箕山而緣徙居所在取山以代?果若是,那么巢父、許由故事自然也就貼附于這座山了。
巢湖有箕山,位于古巢城東,又名東山??滴酢冻部h志》:“在東一里。相傳即箕山。”傳說為“許由棄瓢處”,亦為巢父曾經(jīng)隱居處之一。明侍御史、全椒人黃璁都仰慕不已趕來尋蹤,臟腑而語:“浪游汴浙豁胸臆,倦來暫向南巢歸。南巢秀冠金斗郡,東山又擅南巢勝。山人心慕巢父清,作堂山頂誠幽邃。”(《東山草堂歌》)《廬州府志》亦有同類記載。
另外,山東、山西、河北、浙江等省也有箕山,1933年再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箕山”條下立有9處。據(jù)河南省許由與許氏文化研究會會長王道生先生考察:箕山11座(登封、平陸、襄汾、左權、沛縣、行唐、青州、臨安、巢湖、營山、莒縣),除其中“其中營山與莒縣兩座與史跡無關”,那么還有9處都與遠古有巢氏部落首領巢父、許氏部落首領許由的生籍地和人生事跡聯(lián)系起來。箕山之名如此之多,且多與巢父聯(lián)系,抑或正說明巢氏作為古代大族名氏曾經(jīng)歷過廣泛派遣、大幅分流的盛況。如今,有1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的有關地方都在或據(jù)遺跡或依傳說而求證他們那里是有巢氏、巢父的生籍地,這不只是表達氏族子孫的血緣認祖和地域文化的尋根探源的一種現(xiàn)象,而是說明中華兒女皆有巢子孫,有巢子孫崇敬先祖,懷念功德,還說明有巢氏文化是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世界一宗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感謝每一位辛勤著寫的作者,感謝每一位的分享。
相關資料
- 有價值
- 一般般
- 沒價值
{{item.userName}} 舉報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開'}}評論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復' : '回復'}}
{{_reply.userName}} 舉報
{{_reply.time}}